藝術貢獻
喬·麥克納利(joe McNally),這個名字經常出現在美國《
國家地理》、《
體育畫報》、《生活》、《時代周刊》、《新聞周刊》等媒體上。他是美國《生活》雜誌最後雇用的專職攝影師,並承擔柯達、尼康、美國宇航局、 紐約證券交易所等公司或團體的拍攝任務,是“當代最全能的新聞攝影師”。 他是首位獲得
艾森斯塔特(Eisenstadt)獎“雜誌卓越視覺表現力”獎項的攝影師,也是《美國攝影》雜誌(American Photo)評選的攝影史百位名人之一。
用眼睛捕捉光線
2005年10月,北京市對外交流中心承辦的”風尚北京”攝影活動邀請喬來中國,給了我一次真正認識和了解這位著名攝影師的機會。在擔任隨同翻譯短短一周的時間裡,我這個專業攝影的邊緣人,對光與攝影有了新的認識。
喬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這份敏感,不僅體現在紀實攝影師對周圍事物的觀察,更體現在對光線的敏感和準確測量上。在什剎海體校拍攝體操運動員訓練時.室內光線較暗,使用閃光燈又會影響小運動員們的正常訓練。喬望了望遠離平衡木的窗戶,看了一下表,說:”1 5分鐘之後,從窗戶側面打進來的光線將照射在他訓練的平衡木旁,此時是拍攝孩子們專心訓練或是教練和孩子交流的最好時機。”於是,他放下手中的相機,坐在一旁靜靜地等待。果不其然,一刻鐘後,柔和的光線照在小運動員身上,喬抓緊時機,拍下了教練指導小運動員的精彩鏡頭。喬說:“攝影大師
尤金·史密斯說過:“借用你周圍能用到的所有光線,所以你要對每一種光都保持敏感。”
用光線報導紀實
落日餘暉淡淡地散落,與長安街上不息的車輛和天安門廣場熙攘的人群,勾畫出現代北京的生機與活力。這時,柔和的光線照在國家博物館門前巨大的奧運會倒計時碑上,天安門衛兵邁著矯健的步伐,在倒計時牌前列隊經過,正在拍攝天安門廣場的喬迅速舉起手中的相機,捕捉下了這一刻。喬說這幅照片的主題可以是中國正走向2008年奧運會。
夜幕降臨後,離開前門大街的最後一刻,他看到前門肯德基巨大的落地窗戶透射的光線下,極具中國傳統特色的黃包車和車夫的剪影,就拿起相機拍下了一幅側面反映傳統與現代文化碰撞和交融的畫面。”在新聞攝影中,恰當地使用逆光,拍出剪影的效果,有時可以更加真實地反映社會現象。”喬向我解釋著自己的經驗。我仔細聆聽著,體會著。
用藝術思考攝影
對於報導攝影,藝術家的思考方式總能讓其從不同角度反映事實;對於紀實攝影,藝術家的要求總是能讓他拍出更具有視覺震撼力的照片。喬每拍攝一個主題或是人物,總是要來回觀察好久,分析場地,光線、主體人物,試探性地拍攝幾張片,然後對我說:”我想要拍到的圖片是這樣的……”接下來,他不是去尋找、發現最吻合這一場景的圖片,就是指導被拍攝者去按他的要求行事。
到北京,他僅藉助隨身帶來的幾個閃光燈和支架,展開了藝術攝影之旅。他使用兩個400W的攜帶型閃光燈,外加4個SB800同步閃光燈,拍攝什剎海體校小運動員們的合影;他在梨園劇場用黑布。無線自動閃光燈、柔光板搭建了簡易的攝影棚,用雙重曝光拍攝京劇演員的臉譜;他邀請芭蕾舞演員穿上芭蕾舞服,在清晨陽光的沐浴下的頤和園長廊拍出了一張既傳統又現代的作品……
在中國短短的一個多星期里,喬從未放下手中的相機,一直在捕捉有趣的故事和明媚的光線。”這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國家,有機會我一定要再來。”這是他離開中國時的最後一句話。
所得獎項
喬曾獲得Alfred Eisenstaedt最佳雜誌圖片獎、國際年度圖片獎、世界新聞圖片獎,以及《傳播藝術》等著名雜誌頒發的各種數不清的獎勵。
他最著名的項目是《Faces of Ground Zero》(災難中心的面孔)巨幅寶麗來照片集,該項目被認為是對“9·11”恐怖攻擊事件從藝術角度做出的最重要和最具影響力的回應。
出版圖書
《瞬間的背後:喬·麥克納利經典傳奇照片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