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屍”一詞最早源於影視和遊戲作品中,即已經完全喪失了意識,但依然具有生命力和行動能力的怪物。科學家也受到了“喪屍”這種特殊生命模式的啟發,研製出了“喪屍細胞”—— 一種可以將生物材料轉化為“化石”永久保存的技術,稱為“喪屍細胞技術”。
基本介紹
技術說明,前景展望,
技術說明
這項技術是由新墨西哥大學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明的,其本質上是一層有機塗層,在經過矽酸處理後,它們覆蓋在細胞表面,可以使其比原生肉質承受更大的溫度和壓力,從而在生物失去生命後,依然可以保持原本的結構和形態,甚至是功能!
一直以來,如何重建生物的組織結構是復原那些已經滅絕物種的最大障礙所在,而“喪屍細胞”技術的出現,將使人們可以直接封存現有的生物,無需在未來為重建這一過程而煩惱。換句話說,該技術一旦成熟,完全可以將杜莎夫人蠟像館裡面的所有蠟像做出一份原生物複製品。
之所以能達到如此程度,全都要得益於二氧化矽超強的硬度。活細胞在培養皿中被其完全包裹後,將形成一個副本,無數個這樣的微小副本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完成的生物體。據試驗數據表明,這樣的有機體將可以承受400攝氏度的高溫,以及巨大的壓力,可以完美保持其生前的結構。這項技術甚至可以讓已經死去的細胞繼續它們生前的工作,從而保有一定的生命體功能。
前景展望
科學家們已經可以在納米尺度上進行有機體結構的保存和還原,但三維空間的任意結構還沒有實現,這也是該技術繼續發展和完善的一個主要方向。首席研究員布賴恩相信,“喪屍細胞”技術將會被廣泛套用於商業生產,涵蓋燃料電池、感測器技術等領域,成為未來納米技術的重要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