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俗》是2004年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萬建中。
基本介紹
- 作者:萬建中
- 出版社:中國旅遊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02月
- 頁數:126 頁
- 定價:32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3222672
《喪俗》是2004年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萬建中。
我國漢族喪禮,根源於上古社會的喪葬習俗,與靈魂不滅的觀念有關。隨著階級社會的出現,習俗逐漸禮儀化,經統治階級的推廣實行,至周代大致定型,成為人生禮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簡介 由秦漢及隋唐,喪禮臻於完備。主要包括喪葬儀規、喪服...
大同喪俗是一種文化,尊敬亡者,一般分為小斂、大斂、燒紙、送燈、辭靈、出殯、復三等程式。喪俗介紹 古代大同的喪俗,禮儀相當繁瑣。一般可以分為小斂、大斂、燒紙、送燈、辭靈、出殯、復三等程式。正如《大同縣誌》所述:“親始歿,...
《喪俗》是2004年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萬建中。內容介紹 本書主要介紹了中國民俗喪俗。所謂喪俗,是指安、哀掉死者的一系列禮儀活動。人們採取喪葬禮俗,最終目的是既要使死者滿意,也要讓活人安寧。為了不使死者發怒,就要...
河池瑤族喪俗,在葬禮中,凡是作為死者在婚戀時被認定了的”情人”,都被族人請去為死去的”情人”唱上一至二晚的”送葬歌”,以示對死者的深切懷念。如果某家的老人逝世的時間是春季或夏季,家屬則將死者屍體裝入棺材後,可停留在...
它的主要作用是親友鄰里代替死者眷屬追思亡者生前的功德,祝告亡人升天,為後代祈福,是一種常見的帶有濃厚古老民族文化傳統和迷信色彩的喪俗。神農架的喪鼓歌,是與外地一脈相承的,屬於“轉喪鼓”。但是神農架的喪鼓歌的音調更加古樸...
它主要用於親友鄰里代替死者眷屬追思亡者生前的功德,祝亡人升天,為後代祝福的儀式歌,是一種常見的帶有濃厚古老民族文化傳統和迷信色彩的喪俗。在神農架山鄉,凡遇親友辦喪事,左鄰右舍紛紛來祭,並請歌者擊鼓賽歌,整夜打喪鼓“伴靈”、“鬧...
《浙江民間喪俗信仰研究》是 2011 年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華文。內容簡介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一種自然現象,今天的人都知道;其實,古代的人也早就已經知道,而且他們大都比我們今天採取了還要大度和寬容的態度或人生觀,這...
【古喪吊】舊時,滿族喪俗。隋族先人,久居山林,人死以後赤身露體塗上牛油,懸掛在森林中高大的樹上或投到山谷中,以招鷗獸啄食。如果被鳥獸吃完,戚族都來互相慶賀。如果還剩一些,則認為此人生前罪愆較大,“上帝不收”,必再塗...
元朝建立後,雖說比較注意吸收漢文化,但由於是少數民族,喪俗與漢族的有較大差異,時間也不算長,因此在喪俗方面,基本沒有顯現出融合的潮流。進入明朝,由於開國皇帝朱元璋自幼經歷過諸多磨難,因此即位之後對父母極為講求“孝”,曾親...
青海漢族,葬禮是人逝世以後,由家庭成員及親友對逝世者舉行哀悼和安葬的一系列民間禮俗活動。根據青海人家實實在在的葬禮為準!葬禮也為河湟漢族相同,又保持了古老喪俗。在青海漢族葬禮習俗中,此項事務的前後分:居喪、報喪、訃告、入殮...
還有“世上千人奔,不及地下一人困”這種說法,就是傳統喪俗中的選墳,所謂墳山好,既是死者的“入土為安”,也認為關係到子孫的興旺發達。送終,又稱送老。老人病危時,所有親屬,無論距家遠近,都要儘可能趕回家來,為之“守夜”...
披毯奔喪是納西族交系摩梭人喪俗。也稱“舅舅送毯”。婦女死後,若死者是已出嫁者,則死者兒子要到舅舅家報喪。在外甥三邀四請之後,舅舅才披著毛毯,腰掛長刀,帶著祭品前呼後擁而來。要到姐家住的寨子前,即鳴槍報信。外甥們聽到...
【殺牲引路】布朗族喪俗。流行於雲南施甸縣和墨江縣。舊時,墨江縣的布朗族在死人時需殺一隻狗,為亡靈引路;而施甸縣的布朗族則是殺豬和雞。死者家屬從豬頸上割下三片肉,從雞脖子上切下三段,用以敬獻亡靈。連續獻三個早上,喪事...
襲和殮,朝鮮族古老的喪俗。襲,是為死者沐浴和換上壽衣。殮,是將屍體纏好放進棺材裡。用棉花蘸著放有檜木的香水或艾草水試淨屍體,並為死者梳洗頭髮。死者如是男性,以白紙覆蓋其面,若是女性,要為之化妝。為她剪下的手指甲、...
喜木記,納西語,即火化。納西族喪俗。喪俗簡介 納西族原實行火葬,正德《雲南志》、景泰《雲南圖經》等載,古代納西族“焚骨不葬”,“貴賤一所焚之”。雲南寧蒗永寧、中甸三壩等地納西族,至今仍保留火葬習俗。惟雲南麗江地區納西族...
【喜堆】納西族喪俗。亦稱“挪挪”,納西語,“報喪”之意。雲南麗江壩區一帶,病人斷氣後,若死者是男的,就派人立即通知家族中的人若是女的,則應先去通知舅家,不論多遠,“舅舅”(死者的弟兄)要立即趕來。與此同時,家人...
砍棺下葬,瑤族喪俗。黔桂交界的白褲瑤,老人去世,要為其梳理洗身,並用白布繞注下額綁頭,把兩隻小腿拴綁起來,認為這樣可以防止靈魂亂說亂跑。送喪時,由十六個青壯年舉手托棺,緩緩前行,喪家的女婿及堂兄弟們提著酒罈跟隨,不時...
過三朝不認墳,瑤族喪俗。舊時,部分白褲瑤在安埋親人第三天早晨,要舉行最後的祭墓告別禮儀。清早,喪家的舅爺、姑媽等主要親戚及家族中的主要人員,備辦豐盛的酒菜,結隊去墓地供祭。焚香化紙和壘新土之後,大家飽食痛飲一頓。然後...
寄葬是納西旗支系摩梭人的喪俗。人死以後經過“捆屍”,即把死者放入一個大白布口袋內,在正房後問挖一土穴,由兒子或外甥動第一鏟土,挖好後在底部放三塊石頭做墊石,再將袋中死者面朝大門,放入土穴中,上蓋一口大鐵鍋,加一...
火墳,羌族喪俗。在茂汶羌族自治旦腰門鄉一帶,一姓有一個火墳,一個村有幾個火墳。這些火墳位於村寨附近,系用木板搭成房屋形狀,約五尺見方,有小門。人死後連棺材一起焚燒,燒畢取骨灰由小門投入火墳。有的地方是數姓共一個...
簽點 【簽點】白族喪俗。在出殯之前要行簽點儀式。家祭開始,供桌上擺滿果酒和佳肴,兩位司儀引禮,孝男孝女跪於靈前,南簽點先生在長子食指尖上扎針滴血,將血點於亡故者的牌位,然後安放在祖先神龕上。
【木幾】納兩語,即“停屍”。納西族喪俗。在雲南麗江一帶,人死後經過洗屍、換壽衣,然後停放在正堂屋中央的木板床上。頭朝外,腳朝里,蓋上被蓋,中間放一面鏡子(或半截土坯),臉上蓋一塊白布或白紙,打開堂屋所有的門。死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