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高20~5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密生盾狀鱗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喜馬拉雅節肢蕨
- 拉丁學名:Arthromeris himalayensis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亞門:真蕨亞門
- 科:水龍骨科
- 屬:節肢蕨屬
- 種:喜馬拉雅節肢蕨
- 分布區域:熱帶、亞熱帶地區
株高20~5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密生盾狀鱗片。
株高20~5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密生盾狀鱗片。形態特徵【生物學特徵】鱗片脫落後為灰白色。葉稀疏叢生,葉柄基部以下的關節著生在根狀莖上,葉片羽裂,裂片以關節著生於葉軸上,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長尾狀,具寬的膜質邊。葉脈明顯...
本屬約有20種,主要分布於中國西南地區至喜馬拉雅山地區,少數種類分布於華中、華東至台灣。東南亞也有少數種類分布。中國有15種和4變種。下級分類 尾狀節肢蕨Arthromeris caudata Ching & Y. X. Ling 美麗節肢蕨Arthromeris elegans Ching美麗節肢蕨(原變型)Arthromeris elegans Ching form. elegans片馬節肢蕨(變型...
《節肢蕨屬植物的系統分類學研究》是依託雲南大學,由陸樹剛擔任負責人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面上項目。項目簡介 節肢蕨屬Arthromeris (Moore) J. Sm.植物隸屬於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有20餘種,為亞洲特有。中國西南至喜馬拉雅山脈地區是該屬植物的多樣性中心,其物種分化與青藏高原的隆升密切相關。但目前該屬...
西藏節肢蕨(學名:Arthromeris tibetana Ching sp. nov.)是水龍骨科節肢蕨屬植物。植株高30-6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粗約6毫米,密被鱗片;鱗片淡棕色至灰白色,基部著生處紅棕色,鑽狀,先端毛髮狀,邊緣有疏睫毛,脫落後露出灰白色的根狀莖。葉遠生,柄長12-18厘米,粗約2毫米,淡棕色,光滑,有光澤;...
中間節肢蕨(Selliguea intermedia (Ching) X. C. Zhang & L. J. He)為水龍骨科節肢蕨屬下的一個種。形態特徵 根狀莖橫走,粗約1厘米,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棕色,長約1厘米,頂端漸尖,邊緣全緣。葉近生或遠生;葉柄長約20厘米,禾稈色,光滑無毛;葉片一回羽狀,長約30-40厘米,寬約20-25厘米;...
單行節肢蕨(Selliguea capitellata (Wall.) X. C. Zhang & L. J. He)為水龍骨科修蕨屬下的一個種。形態特徵 附生植物。根狀莖橫走,粗約1-1.5厘米,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棕色,長1-1.5厘米,寬2-3毫米,頂端漸尖,邊緣具疏齒。葉近生或遠生;葉柄長15-30厘米,禾稈色,光滑無毛;葉片一回...
多羽節肢蕨(Selliguea mairei (Brause) Christenh.),水龍骨科節肢蕨屬植物,為水龍骨科節肢蕨屬下的一個種。形態特徵 土生植物。植株高約50-70厘米。根狀莖橫走,粗約5-6毫米,密被鱗片; 鱗片卵狀披針形,淺棕色或偶為灰白色,頂端漸尖,邊緣有睫毛。葉近生或遠生; 葉柄長約15-25厘米,禾稈色或淡...
尾形複葉耳蕨 離脈柳葉蕨 線鱗耳蕨 對馬耳蕨 刺齒貫眾 下延三叉蕨 虹鱗肋毛蕨 光石韋 友水龍骨 扇蕨 盾蕨 江南星蕨 瘤蕨 曲邊線蕨 三、垂吊蕨類植物 海金沙 美葉車前蕨 書帶蕨 巢蕨 狗脊蕨 腎蕨 大葉骨碎補 圓蓋陰石蕨 喜馬拉雅節肢蕨 槲蕨 皇冠蕨 二叉鹿角蕨 四、山石盆景蕨類植物 卷柏 團扇蕨 銀...
假瘤蕨屬,附生或土生。根狀莖細長而橫走,木質,被鱗片;鱗片通常披針形,少有鑽形或毛狀,多數為棕色,少數栗黑色或灰白色,具狹長而不透明的篩孔。形態特徵 葉通常一型,少數二型或近二型;葉片單葉不分裂,呈條形、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或2-3裂,或掌狀分裂,或羽狀分裂,少數為一回羽狀;邊緣全緣,或有...
節肢蕨 Arthromeris lehmannii 64 半邊鐵角蕨 Asplenium unilaterale 66 巴塘紫菀 Aster batangensis 68 喜馬拉雅珊瑚 Aucuba himalaica 70 灑金葉珊瑚 Aucuba japonica var. variegata 72 一點血 Begonia wilsonii 74 香樺 Betula insignia 76 小白及 Bletilla formosana 78 黃花白及 Bletilla ochracea 80 馥芳艾納香 ...
到晚二疊紀,厚囊蕨目繁盛,薄囊蕨目增多,科達目植物亦多,松柏目和銀杏目植物增多,進入到裸子植物的時代。在早古生代海洋里生活著門類眾多的生物。植物界以海藻為主。動物界出現了三葉蟲和珊瑚、腕足類等。三葉蟲是一種節肢動物,寒武紀是三葉蟲的全盛時代。到奧陶紀時出現了軟體動物門的頭足綱,主要生物門類還有...
無脊椎動物的許多高級門類如節肢動物、棘皮動物、軟體動物、腕足動物、筆石動物等都有了代表。其中以節肢動物門中的三葉蟲綱最為重要,其次為腕足動物。此外,古杯類、古介形類、軟舌螺類、牙形刺、鸚鵡螺類等也相當重要。拋開牙形石不說,高等的脊索動物還有許多其他代表,如我國雲南澄江動物群中的華夏鰻、雲南魚、...
無脊椎動物的許多高級門類如節肢動物、棘皮動物、軟體動物、腕足動物、筆石動物等都有了代表。其中以節肢動物門中的三葉蟲綱最為重要,其次為腕足動物。此外,古杯類、古介形類、軟舌螺類、牙形刺、鸚鵡螺類等也相當重要。拋開牙形石不說,高等的脊索動物還有許多其他代表,如我國雲南澄江動物群中的華夏鰻、雲南魚、...
葉為一回羽狀,光滑或僅具短毛;葉脈分離或網狀,網眼有單一不分叉的內藏小脈。孢子囊群圓形或橢圓形。物種簡介 水龍骨亞科Subfam.Polypodioideae Nayar 我國有5屬:多足蕨屬,篦齒蕨屬,水龍骨屬,擬水龍骨屬和棱脈蕨屬。下級分類 篦齒蕨屬Metapolypodium Ching 擬水龍骨屬Polypodiastrum Ching 水龍骨屬Polypo...
節肢類:主要有蜘蛛。魚類:主要有鯉魚、鯽魚、草魚、花斑裸鯉、背斑高原鰍、隆頭高原鰍、短尾高原鰍。昆蟲類:農作物害蟲有蚜蟲、椿葉蟲、麥蚜、菜青蟲、螻蛄、潛葉蠅、大小地老虎。農作物有益昆蟲有:麥稈蜻蜓、土蜂、蚯蚓、蛟蛉、食蟲虻。樹木害蟲有:吹棉蚧、大青葉蟬、黑刺捲葉蛾等。草原上有各類蝗蟲、牛虻、...
其中水生無脊椎動物15綱60種;扁形動物門5種;線形動物門6種;環節動物門3綱14種;軟體動物門2綱12種;節肢動物門7綱210種,多為農作物、林木昆蟲;脊椎動物門:圓口綱1種;魚綱4個目、8個科、34種。其中分布廣、數量大的鯉科魚6個亞科,126種;兩棲綱5種;爬行綱19種;鳥綱7個目10個科35種 (家禽2個...
陸生節肢動物也很多,包括蛛形綱、昆蟲綱、多足綱等。昆蟲種類已鑑定約900餘種。魚類共有45種,隸屬鯉科、鰍科、鯰科、銀魚科等12個科。泰山野生鳥類記錄達到19目64科362種,占山東省鳥類數量76.65%(山東省47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0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64種,中國特有鳥 類5種。方位布局 ...
32.節肢動物門 動物界中種類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動物,包括昆蟲綱、甲殼綱、多足綱等。33.腕足動物門 有時你會在街頭地攤上看見一些像貝殼的化石就是這類動物留下的。34.外肛動物門 曾經與內肛動物為同一門合稱苔蘚動物,現已分開。35.帚蟲動物門 一個很小的門,又是只有10幾種動物,都是海洋底棲動物。36...
在寒武紀,泛大陸發生分裂並引起海侵,大陸架廣布,海生無脊索動物空前繁盛,其中以節肢動物的三葉蟲占化石總數的60%,腕足類約占30%,其他僅占10%。這時海生植物也有向陸生植物過渡的跡象。如我國寒武系地層中發現的藻煤就是一例。奧陶紀海底廣泛擴張,腕足類、角石、筆石、鸚鵡螺和珊瑚等成為世界性的種類。原始的...
寄主為馬兜鈴科植物。幼蟲攝食馬兜鈴科的尖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acuminata)、 蜂巢馬兜鈴(Aristolochia foveolata )、印度馬兜鈴 (Aristolochia indica)、 大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kaempferi)、港口馬兜鈴(Aristolochia zollingeriana)、 蕨兜鈴(Thottea wallichii)等植物的葉。成蟲整年可見,但主要發生期在3-4月,9-...
幼蟲攝食馬兜鈴科的尖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acuminata)、 蜂巢馬兜鈴(Aristolochia foveolata)、印度馬兜鈴 (Aristolochia indica)、 大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kaempferi)、 蕨兜鈴(Thottea wallichii)等植物的葉。成蟲整年可見,但主要發生期在3-4月,9-10月間;飛行頗慢,喜歡滑翔飛行,較緩慢。分布範圍 金裳...
本科昆蟲種類豐富,分布廣泛,在寒冷的南極洲島嶼,炎熱的沙漠地帶和喜馬拉雅山脈海拔400m的地區均有其分布記錄。眼覃蚊喜潮,陰暗環境,多聚集在陰暗的山崖峭壁、樹根孔洞、灌林地、蕨類從和潮濕穴中,特別是溫暖、潮的林地中數量非常大,也有些種類喜聚集在具有豐富菌群、腐爛木材和其他腐殖質的環境中。大部分種類的...
每年4-7月繁殖,一年一窩。巢築在水邊岩石下或樹根下,呈圓屋頂狀。巢材為草根、草莖、羊毛、紙片、苔蘚、樺樹皮、闊葉樹葉子及一些蕨類植物;每窩卵4-5枚,純白色,由雌鳥孵卵,孵卵期16-18天;雌雄親鳥共同育雛,育雛期23天。亞種分化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
食性包括花粉、花蜜、植物汁液,幼蟲寄主為馬兜鈴科的植物,它們攝食馬兜鈴科的尖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acuminata)、蜂窠馬兜鈴(Aristolochia foveolata )、印度馬兜鈴(Aristolochia indica)、大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kaempferi)、蕨兜鈴(Thottea wallichii)等植物的葉。成蟲整年可見,但主要發生期在3-4月與9-10月間...
幼蟲攝食馬兜鈴科的尖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acuminata)、蜂巢馬兜鈴(Aristolochia foveolata )、印度馬兜鈴(Aristolochia indica)、大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kaempferi)、蕨兜鈴(Thottea wallichii)等植物的葉。成蟲整年可見,但主要發生期在3-4月、9-10月間;飛行速度頗慢,喜歡在晨間和黃昏時飛至野花吸食花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