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中呂】喜春來⑴
路逢餓殍須親問,道遇流民必細詢。滿城都道好官人。還自哂,只落的白髮滿頭新。
注釋譯文
[注釋]
⑴喜春來:曲牌名,入中呂宮。
⑵餓殍:亦作“餓莩”,餓死的人。
⑶哂:微笑。
[譯文]
路上碰到餓死的人要親自過問,道上遇到流離失所的難民一定要仔細問詢。滿城百姓都說我是個好官。我還笑自己,只落得滿頭的白髮新。
作品鑑賞
張養浩曾以《喜春來》曲牌創作九首小令,均無題,這是其中的第三首。這首小令內容顯豁,語言樸實,藝術手法也比較單純,對它的理解和欣賞應著重於了解作者生平事跡的基礎上,體會他在曲中流露出來的拳拳愛民之情。
公元1329年(天曆二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朝廷又一次特召張養浩為陝西行台中丞。已辭官歸隱的他,八年之內,朝廷曾七次徵召,“皆不赴”。為解民災患,這一次他卻立即登車就道,行前“散其家之所有與鄉里貧乏者”,“到官四月未嘗家居,止宿公署,夜則褥於天,晝則出賑饑民,終日無少怠。”這支小令所寫就是作者在陝西賑災的情形。
張養浩的確是一個愛民如子、稱得上為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因而百姓視之為父母的好官。“路逢餓殍須親問,道遇流民必細詢”乃是直書其事,並非自飾之辭。“滿城都道好官人”也不是自詡而是事實。“還自哂”說明作者並未居功自傲,沒有因博得一個“好官人”的名聲而滿足,而是為不能真正救民於水火之中日夜焦慮著。下文的“白髮滿頭新”的涵意即在此。同時,這裡還包含著深深的自責之意。
作者簡介
張養浩
(1270-1329)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他“幼年好學,讀書不輟”,二十歲被薦為東平(今屬山東)學正。後歷任縣尹、監察御史禮部尚書等官。為官清正廉明、直言敢諫。英宗時曾上疏諫元夕內遷張燈為鰲山,後感仕途險惡,棄官歸隱奉養老父。後朝遷七次徵召,“皆不赴”。公元1329年(文宗天曆二年),關中大旱,特拜陝西行台中丞,前往救災,到任四月,就以積勞成疾,卒於任上。著有《雲莊休君自適小樂府》,多為辭官歸隱後所寫,既謳歌了隱居之樂,也揭露出仕途險惡,世態炎涼。還有些關懷民生疾苦的作品,與一般接近市井勾闌的作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