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春來·永康驛中

《喜春來·永康驛中》是元代散曲家張可久所作的一首散曲。這首張可久的一首即興小曲,主要描寫了作者途中遇雨的情景和清新的感受。全曲靈動、鮮活自然,將自然之景色賦予人之形態。此曲形象地表露出作者性好自然的純真之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喜春來·永康驛中
  • 作品別名:中呂·喜春來·永康驛中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小山樂府
  • 文學體裁:散曲
  • 作者:張可久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中呂】喜春來1·永康23
荷盤敲麗珠4千顆,山背披雲玉一蓑5。半篇詩景費吟喔6,芳草坡,松外採茶歌。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喜春來:曲牌名,單調二十九字,五句兩叶韻、三平韻。
2、永康:又稱麗州,隸屬今浙江金華。
3、驛:驛站。
4、珠:雨珠。
5、玉一蓑:像一件玉蓑衣。
6、吟喔(é):構思。

白話譯文

雨水敲打著荷葉,濺出的水花像無數珍珠。山上面雲霧繚繞,宛若披了件玉制的蓑衣。我把這景致寫成了半首詩,費盡了力氣。長滿芳草的山坡上,松樹那邊傳來了採茶人的歌聲。

創作背景

這首精練的小令是張可久行至永康,因逢陣雨滯留驛站見雨中風光有感而發的即興之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開頭兩句寫初夏雨後荷塘以及山上積雲。“荷盤敲麗珠千顆,山背披雲玉一蓑。”開篇兩句對仗工整,“敲”和“披”兩個動詞的套用,賦予無生命的景物活力,景物形象變得更生動活潑,增強了美感。讀者的目光隨著張可久的描述,先落在近處雨中的荷塘,只見荷葉隨風搖曳,雨滴在碩大的碧玉葉上來回滾動,又移至遠處的蒼山,極目遠眺山脊高聳,乳白色的雲霧籠罩在山腰處。而“披雲”的“披”字也非常妙,寫出了白雲隨著山形而起伏的樣子,這在現實中是可以看到的,是氣壓極低時才會出現的美妙景觀,故經作者一寫出來,便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中間一句寫眼前景象。“半篇詩景費吟喔”瞧著眼前的美景,詩興大發的張可久作曲吟詠。行至這句,曲子已由美景移到賞景之人,為下文張可久的所見所聞做鋪墊。
最後二句寫芳草如茵的山邊,傳來採茶姑娘的歌聲。“芳草坡,松外採茶歌。”眼前一切充滿了詩意,正當他冥思苦想、仔細推敲之時,從芳草如茵的山那邊,傳來了採茶姑娘歡樂的歌聲。作者聞聲尋去,只看到綠意盎然的山坡和蒼翠欲滴的松林。伴隨著輕快的歌聲作者的心也跟著輕快起來,仿佛忘記還要踏上旅途的事。此景此情,更富有詩情畫意,詩人亦不覺沉醉其間。
此曲以荷葉、山峰、芳草、松林、採茶女構成一幅春景圖。除了“半篇詩景費吟喔”外,曲中字句都描寫作者所見所聞。他將常人難以察覺的美發現並擴大在世人眼前,即便是再平常不過的一場陣雨,在張可久的輕描淡寫下,也變得美不勝收,收。全篇未見一字描摹作者的心境,卻讓人感同身受,這就是所謂的“含不盡之意於言外”,作者性好天然的純真之態也表露無遺。

名家點評

浙江師範大學教授王克儉《喬吉·張可久曲選》:“作者在面對自然的瞬間,有的只是靜寂空明與悠然自得,什麼憂愁煩惱,什麼功名利祿,什麼榮辱浮沉,全都拋到九霄雲外。人生難得的正是這忘情於自然;恬淡而閒逸的寧靜心境。千百年之後, 當我們吟喔這首小令時,也還是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

作者簡介

張可久,生卒年不詳,名久可,字可久,號小山。元代重要的散曲作家,(慶元路今浙江省寧波市)人。約20歲時,為延攬聲譽,求得進身之階,離開家門開始遊歷,在江浙行省一帶活動。曾在平江路(今江蘇省蘇州市)客居10餘年,後定居杭州。曾任紹興路吏、衢州路吏、桐廬典史、徽州松源監稅等職,仕途上並不得志,一生充任小吏,未能入仕為官,70歲時還任崑山幕僚,直至亡故異鄉。張可久一生創作涉及社會提出不多,大多為不平之鳴、閨情之怨。他的作品既精於鍊字酌句,又工巧自然。著有《小山樂府》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