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喔山號
- 批准時間:2008年
- 非遺級別:樂山市市級
- 屬性:樂山市市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簡介,地方文化保護,
簡介
喔山號,是樂山市峨眉山市等地區的傳統地方樂器。喔山號起源於何時,無從稽考,但據九十多歲的老農介紹,他們當小孩時就從大人手裡學著吹了,可見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歷史較為悠久。廣泛分布於樂山市綏山、川主、峨山、普興等鎮鄉。
“喔山號”是用一年生長慈竹製作的,將竹削成一節一節的無節竹筒,然後由小到大,接至二十四節,一般長一米,由細至粗相接,成長錐體,無音孔、嘴吻部分叫做“哨子”。號身用箍篾綁紮。吹奏時由口腔控制氣流,由舌尖彈吐節奏,吹出“喔嘟嘟”,即5111的聲音,聲長、音亢、婉轉遠播,應山應水。有的號手可以一口氣吹奏出二十四個“嘟嘟”,表示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氣,大年三十吹奉時,有祈祝一年四季風調雨順,人壽年豐之意。
喔山號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幾乎山區各村的人都會吹,但最早起傳於城西壩。傳說八仙之一的韓湘子到仙山峨眉遊玩,游到城西壩,見這兒景色宜人,竹葉飄香,便放下仙笛,時兒采一片竹葉吹吹,時而尋一節竹筒吹吹,不料被一老叟發現相隨,待仙家走後,自己一節一節的吹,總吹不叫,隨手接著玩,邊接邊吹,居然吹出了動聽的聲音。
由於喔山號獨特的製作和演奏方式,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峨眉山市喔山曾多次在樂山國際龍舟節、樂山國際旅遊大佛節峨眉山朝山會等活動中亮相,中央電視台1994 年6 月在新聞節目裡播出了峨眉喔山號後,1997 年四川電視台的“今晚十分”專欄,播出喔山號的專題片。1989年《走向未來》一書曾作專門介紹。
峨眉喔山號的吹奏全由口腔控制氣流,由舌尖彈吐節奏,因此吹奏方式比較特別,吹奏技巧不易掌握。它是峨眉人民在長期生活過程中創造出來的獨特的民間器樂演奏方式。它為了解和研究峨眉的民間民俗文化提供了很好的依據,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地方文化保護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受到現代文化的衝擊,由於吹奏方式比較特別,吹奏技巧不易掌握。要具有較高的熟練技能的人才能掌握,再加上能製作喔山號的人都接近古稀之年,力不從心,喔山號製作、吹奏瀕臨失傳的危險,亟待搶救保護。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峨眉山市投人數萬元,組建喔山號隊,聘請老藝人製作喔山號,舉辦喔山號培訓班,並在一些重大文化活動上進行吹奏。
峨眉山市將進一步採取多種措施,加大民間民俗文化的保護力度。首先是開展峨眉喔山號的調查搶救工作;保存好與峨眉喔山號相關的器具、製品、服裝等;建立峨眉喔山號檔案,將與峨眉喔山號有關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像資料收集到專門的資料庫進行保存;制定五年工作計畫,通過對峨眉喔山號的保護和傳承,使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呈現在世人面前。
2008年,喔山號被列入樂山市市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