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
漢字:『喋』
拼音:dié zhá
部首筆畫
部首:口
部首筆畫:3
總筆畫:12
首尾分解查字:口枼(kouye)
漢字部件構造]:口世木
編碼資料
五筆86:KANS
五筆98:KANS
倉頡:RPTD
四角號碼:64094
UniCode:U+558B
筆順編號:251122151234
筆順讀寫:豎折橫橫豎豎橫折橫豎撇捺
基本解釋
喋dié
喋zhá
ㄓㄚˊ
詳細解釋
喋dié
【動】 (形聲。字從口,從枼(yè),枼亦聲。“枼”本指“記載有家世的薄木片”,轉指“家譜”。“口”與“枼”聯合起來表示“滔滔不絕地講述顯赫家世”。
本義: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的顯赫家世。
引申義:滔滔不絕地講話。
說明: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聽到某個人“擺譜”,就是擺家譜,說自己祖上如何如何風光,自己親戚在哪哪當官,等等。這種情況就叫做“
喋喋不休”。)
同本義。常疊用〖talk endlessly〗
喋,便語也。——《玉篇》
通“蹀”。踏,蹈〖stramp on〗
然已席捲千里,
南面稱孤,
喋血乘勝日有聞矣。——《史記·魏豹彭越列傳》。
今已誅諸呂,新喋血京師。——《漢書·文帝紀》。
顏師古注:本字當作蹀。蹀,謂履涉之耳。
〖chatter away;talk endlessly〗不住地說話
〖never weary or saying;keep on talking;spout eloquent speeches〗嘮嘮叨叨,說個沒完
〖blood shed,blood bath〗形容血流遍地,指殺人很多。也作蹀血
新喋血閼與。——《史記·淮陰侯列傳》
喋zhá
【動】 口開合,吮吸〖suck〗。如:
唼喋;
喋呷(水鳥或魚類聚食的樣子);喋噏(聚食的樣子)
另見dié
漢語大字典解釋
[①][dié]
[《廣韻》徒協切,入帖,定。]
[②][dié]
[《廣韻》丁愜切,入帖,端。]
[《廣韻》徒協切,入帖,定。]
“啑2”的被通假字。
流血貌。亦指流血。
[③][zhá]
[《廣韻》丈甲切,入狎,澄。]
亦作“?1”。
口開合;吮吸。參見“喋3呷”、“喋3血”。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徒葉切《集韻》《韻會》達協切,𠀤音牒。《玉篇》便語也。《集韻》多言也。《史記·匈奴傳》嗟土室之人,顧無多辭,令喋喋而占占。《注》喋喋,利口也。服虔曰:口舌為喋。通作諜。《前漢·張釋之傳》喋喋,利口。○按《史記》作諜諜。
又《集韻》血流貌。《前漢·文帝紀》喋血。《注》師古曰:喋,大頰反,本字當作蹀。蹀謂履涉之耳。○按《史記·文帝紀》作啑血。
又《廣韻》《正韻》丁協切《集韻》的協切,𠀤音𠲷。《廣韻》血流貌。《集韻》或作涉。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甲切,音霅。《玉篇》𪀌唼食。《廣韻》啑喋,鳧雁食也。
又《集韻》去涉切,音𤷾。江南謂吃為喋。《篇海》譌作𠴬。
相關詞語
·
啑喋 ·
喋喋 ·
喋喋不休 ·喋聒 ·喋盟 ·喋囁 ·喋噏 ·喋呷 ·
喋血 ·喋鹽指 ·斗喋 ·囁喋 ·叛艦喋血記 ·唼喋 ·吮喋 ·嘵喋 ·閘喋
相關成語
·喋喋不休
音韻參考
[ 廣 韻 ]:徒協切,入30怗,dié,鹹開四入添定
[ 國 語 ]:dié,zhá
[ 粵 語 ]:dip6
[ 閩南語 ]:chap8,chhiap8,kiap4,tia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