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曲調名,直譯漢語為“跟著鼓唱的歌”。喊,為歌;伴,為跟著或者圍繞著;光,為鼓,即象腳鼓。喊伴光是傣族較為古老的傳統曲調之一。在德宏傣族地區均有流傳,只是曲調稍有區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喊伴光
- 解釋:傣族曲調名
- 性質:藝術
- 類別:音樂
簡介,起源,喊伴光程式,
簡介
傣族曲調名,直譯漢語為“跟著鼓唱的歌”。喊,為歌;伴,為跟著或者圍繞著;光,為鼓,即象腳鼓。喊伴光是傣族較為古老的傳統曲調之一。在德宏傣族地區均有流傳,只是曲調稍有區別。
起源
喊伴光起源於宗教(佛教)性祭把活動。每逢傣族人民的傳統宗教節日“進窪”(即“關門節”,傣歷九月十五日,約在公曆7月間)、“出窪”(即“開門節”傣歷十二月十五日。約在公曆10月間)和“潑水節”(傣歷六月,農曆為清明後的第七天)等,或者私人做“擺”(有積功德意)的最後一天,本村寨男女去做“擺”的主人家“朵數”(傣語,有祝賀意)時,都要唱喊伴光。
喊伴光程式
進窪:唱的是求佛主保佑今年風調雨順,使農作物獲得豐收
出窪:唱的是感謝神佛普渡功德,使今年獲得好的收成。
潑水節唱詞多為祝福、洗去一年來的污穢和疾病,並祝願來年吉祥平安、人畜興旺、五穀豐登。
除上述一般的內容程式外,主要還在於見景生情,即興而歌。如根據擺場的人多人少,歡樂程度,隆重程度,甚至可以具體到前來參加的某個少女的音容笑貌、內在的喜悅盼望心情,都可以作為唱詞內容。演唱此曲調時有一定的表演形式。一般是由男女青壯年圍成圈跳象腳鼓舞,跳一會,停下來。然後由一名或兩名善歌者唱。歌者唱完一遍,全體參與人員發出一陣“亞壓嗚”的歡呼聲,伴之以緊促的鑼鼓聲,表示對歌者的讚美,對擺主的祝賀。然後又跳,跳完又唱,又歡呼,如此反覆多次。
喊伴光唱腔曲調明快、自由奔放,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唱詞的音韻和漢族的音韻不同,而且比較嚴格,它像鏈條一樣,後一句的頭一個字押前一句的中間一個字的韻,一環扣一環,這又構成了傣族詩歌和唱腔的又一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