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陀螺菌

喇叭陀螺菌

子實體中等大,喇叭狀。菌體高達10-15cm。菌蓋直徑達8-10cm,表面有橙褐紅色大鱗片。菌肉厚而白色。菌柄細長,後期內部呈管狀。菌褶厚而窄似棱狀,在菌柄延生或相互交織。孢子淡黃色或近無色,形狀橢圓形,初期光滑,成熟後表面粗糙,12-16μm×6-7.5μm。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喇叭陀螺菌
  • :細菌界
  • :非褶菌目
  • 菌體高:10-15cm
基本信息,生態習性,分布地區,經濟用途,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喇叭陀螺菌
拉丁學名:Gomphus floccosus (Schw.) Sing.
中文別名:喇叭菌、張札西母(西藏)、早莫婁馬(西藏)
同物異名:Cantharellus floccosus Schw.
分類地位:非褶菌目、雞油菌科、陀螺菌屬

生態習性

在闊葉或針葉林中地上成群或單獨生長。

分布地區

四川、雲南、湖南、湖北、安徽、廣西、廣東、福建、陝西、台灣、山東、貴州、西藏等。

經濟用途

此菌在許多地區採食,但在雲南曾報導食後會中毒,引起胃腸道病症,含有松蕈酸(agaricieaci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