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醫行

善醫行

北京善醫行村醫幫扶中心是一個服務於村醫的民辦非企業機構。本中心為村醫提供免費實用的醫療技術指導與培訓、臨床經驗分享,同時協助村醫開展農村疾病預防工作,改善當地的醫療條件和帶動提高村醫的醫療水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善醫行
  • 定義:服務於村醫的民辦非企業機構
  • 全稱:北京善醫行村醫幫扶中心
  • 目的:醫療技術指導培訓、臨床經驗分享
使命,核心工作,開展活動,

使命

1.提高村民健康保健意識;
2.均衡城鄉醫療資源;
3.引導村民理性就醫。

核心工作

一、 業務培訓
i. 診療規範(合理用藥指導+規範診療流程)
ii. 臨床技能(遠程培訓+實地培訓)
iii. 法律培訓
善醫行善醫行
二、 村醫幫扶
i. 支持村衛生室硬體基礎設備
ii. 法律援助:免費法律諮詢,提供免費律師支援
iii. 增加收入(企業CSR、遠程會診、綠色通道)
三、 政策推動
i. 推動村醫職能向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並重發展,促使醫療和公共衛生走向專業化;
ii. 在政策公平環境下,體現村醫價值;
iii. 構建多渠道對話通道。
四、 社會公益

開展活動

送走2013 展望2014 期待我們同行
2013年是善醫行走向成熟的一年,是收穫滿滿的一年,在這一年,我們有了更多的愛心同行,我們的努力工作,使近2000名村醫得到知識和技能的提升,給鄉村幾百萬村民帶去了健康。
2013年善醫行取得的工作成績,第一要感恩張梅穎主席的正確領導和鼎力支持,愛心捐贈;第二要感恩中泉投資(北京)公司捐助了72名村醫參加了2013第一期北京培訓班,感恩捐贈2013第二期、第三期北京集中培訓班的30多位愛心人;第三要感恩顧湲教授,她為善醫行培訓為培訓課程和內容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感恩顧湲教授為培訓班輸送的曾昭耆教授、施萍教授、龔濤教授等我國最權威的全科醫學專家老師們的精心授課,感恩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的領導們,感恩樊碧發教授以及中日醫院疼痛科所有的醫生老師,感恩北京協和醫院余可誼教授、李冀醫生公益授課,感恩給村醫學員們帶來實用技能-全息易象針灸學的鄭衛東教授;第四要感恩中科院全民低成本健康工程中心、深圳中科優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金慧昌生物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北京益體康科技公司、北京中衛萊康科技有限公司等愛心企業給予的設備捐贈;感恩為善醫行培訓付出志願服務的志願者們;感恩馬雲飛帶領下的善醫行全體村醫志願者。感恩參加善醫行村醫公益培訓班的全體學員,是你們用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奉獻,把所有的善心,在你們為村民的醫療服務中踐行,你們用行動詮釋著善醫行。 2013有成績,也有不足,因為行政資費和項目執行費都有發起人劉鳳梅個人捐助,專職人員不足,很多工作做得不是很細緻,善醫行項目的宣傳推廣,募款能力欠缺專業性,這些都有待我們改進。 總結2013的經驗,我們制定了2014工作計畫1,計畫5期500村醫培訓班全國巡迴開辦,中國行的體現。張主席儘可能出席培訓班開班活動。2,完善開展新形勢網路培訓班,培訓1600名村醫,3,開展北京深度班~村醫師資培訓班2期,200人。4,開展老帶新一幫一互助培訓活動,培訓200村醫。2014合計培訓2500村醫。
5,陸續參加培訓班的村醫學員500人,2014還要完成一帶一培訓任務,還有500人,
合計培訓:2500+500=3000 3000*2000=600萬村民健康3000名培訓學員動態隨時反饋大家,600萬村民享受培訓後情況隨時報送大家。集中培訓的700名學員每人培訓費用2000元,需要700名社會愛心人一對一捐助,對於我們募資壓力重大!!!
善醫行村醫培訓,投入微小,但產出社會效益巨大,700名村醫擔負著140萬村民的生命安全的任務,140萬培訓費,可以讓140萬村民獲得健康,一元錢,可以讓一個留守老人有醫生看護、讓一個留守兒童有醫生陪伴成長。
期待著愛心的您們和我們一起同行,來認領資助學員, 支持愛心企業認領培訓班,認領培訓班可以冠名! 2014,善醫行全體志願者,再接再厲,無論有多少困難,我們都勇敢面對,積極努力,爭取完成3000名村醫的培訓任務,讓鄉村的600萬村民享有規範醫療,綠色醫療,愛心醫療。感受愛,傳播愛,相信我們的學員會成為100萬留守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的健康守護人!
“善醫行”劉鳳梅:心繫鄉醫 甘於奉獻
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有這樣一群醫生,面對著8億多的農民,他們穿越索道,翻山越嶺,為的是儘早趕到患者家中出診。他們有著美麗的名字——鄉村醫生。據衛生部年鑑數據顯示,我國鄉村醫生承擔著將近40%的門診任務,鄉村醫生的診療規範,診療技能提高,關係到我國幾億農民的生命安全、健康水平,提高鄉村醫生的診療技能,迫在眉睫,由此北京善醫行公益項目應運而生。近日,“善醫行”創始人劉鳳梅接受了中華慈善新聞網的採訪。
中華慈善新聞網:“善醫行”是一個怎樣的組織?創建的背景是怎樣的?
劉鳳梅:北京善醫行公益項目是由國家政協副主席張梅穎、英國大使館文教處(BC)社會企業技能項目培訓班學員賈文華與我在2010年共同發起的,是一個服務於村醫的民間草根公益項目,為村醫提供免費實用的公益醫療技術指導與公益培訓、臨床經驗分享,同時協助村醫開展農村疾病預防工作,協助更新衛生室慢病管理的醫療設備,改善當地的醫療條件和帶動提高村醫的醫療水平。
項目的背景是這樣的:由於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農村地區醫療資源十分匱乏,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在農村尤為突出。鄉村醫生作為農民健康的第一監護人,在國家公衛政策和村民的疾病治療方面,其作用至關重要。然而,全國的村醫的醫療技能,看病的理念和水平,參差不齊,相對落後。
中華慈善新聞網:“善醫行”選擇村醫培訓幫扶項目的原因是什麼?培訓的核心工作內容是什麼?
劉鳳梅:“善醫行”通過兩年多的一線調研,得出結論,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農村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提高村醫醫療技術和現代醫學理念,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結合北京豐富的醫療資源和醫生志願者體系,“善醫行”把項目鎖定在村醫技能培訓上。對村醫進行培訓幫扶,診療規範(合理用藥指導+規範診療流程)、臨床技能(遠程培訓+實地培訓+集中培訓)、法律培訓以及為村醫提供免費法律諮詢及免費律師支援、對村級衛生室提供設備援助、 對村民進行健康教育,整合醫療、醫藥社會資源,為農村地區送醫送藥公益活動,通過送醫送藥配合健康教育等公益活動,提高村民疾病預防保健常識和意識,做好村民慢性病管理,讓村民小病急著看,大病早治療。
項目自2010年成立並運行後,先後在2011年9月和2012年4月2013年5月到河北寧晉縣河渠鎮村衛生室進行臨床實地培訓,共義診村民患者600人,培訓村醫100人次,捐贈3戶因病致殘、致貧家庭治療費用,收到良好效果,也總結了很多培訓經驗,奠定了項目培訓規程的基礎。
中華慈善新聞網:“善醫行”遠程培訓3000多人是通過什麼方式?
劉鳳梅: 2012年2月,“善醫行”成立遠程培訓網站,網站不接受其他會員,只對村醫開放。已經正式審核批准正式學員近3000多人。網站設立了村醫學校,交流園地,學員們可以在這裡分享善醫行集中培訓的PPT課件、課堂視頻課件、音頻課件,還可以在交流園地分享自己臨床經驗。
2013年1月,“善醫行”微信交流群建立,村醫們可以實時把診療中的問題發到群里,群里老師遠程指導,學員之間分享經驗,讓孤獨行醫的村醫有了自己的醫療團隊,可以及時解決診療難題,讓自己更有信心。“善醫行”建立了三級學員管理QQ群,各地學員管理形成了組織化、程式化,讓QQ善醫行學習群的學習分享更有效率。通過這些方式,2010年-2013年,共有2000多名村醫獲得了遠程培訓。
中華慈善新聞網:“善醫行”項目運行至今,取得了哪些成績?對於以後的發展有怎樣的願景和規劃?
劉鳳梅:2012年9月,我們舉辦“善醫行”村醫公益培訓,第一期北京集中培訓班,培訓學員50名。2013年3月,我們舉辦“善醫行”村醫公益第二期北京全科醫生培訓班,免費培訓來自20省村醫100名。2013年10月12日—10月18日,“善醫行”村醫公益培訓2013年第二期(總第三期)全國全科醫生培訓班在北京舉辦,本期培訓學員118名,遠程學員100名。2013年12月17日—20日,善醫行村醫公益培訓2013年第三期(總第四期)全科醫生培訓班在北京舉辦,本期培訓學員100名。
2012年9月,我們自籌資金10萬購置心電圖機3台、快速心電15台、電子血壓計30台、血糖儀30台,捐給優秀鄉村醫生。2012年9月—2013年4月,我們募集了中科院低成本工程院全科醫生工作站20台、北京益體康科技公司快速心電儀5台、北京中衛萊康心博士10台、北京金慧昌消毒液機20台,捐給優秀學員使60個鄉村衛生室、20萬村民健康受益。2013年3月,我們募集了70部智慧型手機捐助給村醫學員,搭建起微信諮詢交流平台。村醫遠程接受專家指導,與同行們交流互動,提升了診療能力,形成了一個醫療團隊,行醫不再孤單。
2013年6月為雅安蘆山雙石鎮西川村100名老人捐贈發放100套艾灸器具。2013年10月募集全科壁掛診療系統20台價值80萬元,募集婦檢鏡10台,價值5萬元,心博士5台,快速心電5台,金慧昌消毒液機20台,制氧機2台,中頻理療儀50台,全部捐贈給培訓班學員。
“善醫行”啟動三年,在張梅穎主席的領導下,已經形成以馬雲飛(中央電視台“尋找最美鄉村醫生”獲得“最受關注鄉村醫生”獎的村醫)、鐘晶(中央電視台“尋找最美鄉村醫生”獲得“最美鄉村醫生”獎的村醫)等為首的村醫志願者管理團隊,組織建立起全國20多省市鄉村醫生組織網路。“善醫行”村醫學員,有準入制度,有組織,有管理,有跟蹤,有考評,有激勵制度。“善醫行”也成為了全國村醫共建、熱愛的家園。鄉村醫生是我國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超過百萬人。許多偏遠山區和貧困地區的鄉村醫生,工作環境艱苦、醫療設備簡陋、發展機會缺乏,亟需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扶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