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與洞穴》是198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地理學會地貌專業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喀斯特地貌與洞穴
- 作者:中國地理學會地貌專業委員會
- 出版時間:1985年1月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類別:地球科學
- 統一書號:130312797
《喀斯特地貌與洞穴》是198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地理學會地貌專業委員會。
《喀斯特地貌與洞穴》是198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地理學會地貌專業委員會。內容簡介 本文集選輯了中國地理學會1982年10月在柳州召開的喀斯特地貌與洞穴學術討論會的部分論文,共33篇。內容涉及喀斯特地貌、洞穴和喀斯特水文三個方面,論文中套用了數理統計、年代測定、沉積物環境分析、電鏡、陸地水文、電模擬...
地下喀斯特形態 溶洞:又稱洞穴,它是地下水沿著可溶性岩石的層面、節理或斷層進行溶蝕和侵蝕而形成的地下孔道。溶洞中的喀斯特形態主要有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灰華和泉華。貴州著名景點安順龍宮和織金縣的織金洞就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傑作。形成原因 中國現代喀斯特是在燕山運動以後準平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老...
研究和探測地下洞穴的分布,及時採取措施,是喀斯特地區建設成功的關鍵。喀斯特地區有豐富的礦床,例如石灰岩、白雲岩、大理石、石膏和岩鹽等。在喀斯特剝蝕面上和窪地中沉積有鋁土礦,古溶洞和裂罅中沉積有鉛、鋅、硫化物、汞等砂礦體,地下溶洞也是富集石油和天然氣的良好場所,華北地區的一些油田就是位於喀斯特區域。有...
阿格泰列克洞穴和斯洛伐克喀斯特位於斯洛伐克南部和匈牙利北部交界處,橫跨喀爾巴阡山脈南部的丘陵地帶。阿格泰列克洞穴於1978年被匈牙利環境與自然保護部門首次列為風景保護區,後於1985年以立法形式被重新確定為國家公園;斯洛伐克喀斯特則是在1973年被斯洛伐克文化部列為風景保護區。二者先後於1977年和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
中國喀斯特發育的多輪迴和地帶性特點,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千姿百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和巧奪天工的洞穴奇景,是中國重要的旅遊資源。桂林山水(見桂林市)、路南石林、四川九寨溝(見九寨溝自然風景區)、貴州黃果樹(見黃果樹瀑布)、濟南趵突泉和北京附近的拒馬河等都已成為聞名於世的遊覽勝地。
地質地貌 九天洞屬喀斯特地貌的特大溶洞,構造複雜,發育於新華夏一極構造三隆起南段,屬地層性復二迭系。已經探明可供遊覽的面積有 250 公頃,號稱“亞洲第一大洞”。常年溫度 20-22 攝氏底。名字由來 九天洞因有九個天窗與洞頂地面相通而得名。具體來說,在中外歷史上,凡形容極高、極大、極廣、極遠的...
中國南方喀斯特擁有最顯著的喀斯特地貌類型(如尖塔狀、錐狀喀斯特)以及如天生橋、天坑之類的雄偉奇特的喀斯特景觀,是世界上最壯觀的熱帶至亞熱帶喀斯特地貌樣本之一。2009年8月,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遺產地與美國猛獁洞穴國家公園(世界自然遺產)結為友好公園(姊妹公園)。地貌特徵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對可溶性岩石(...
他探索了100多個地下岩洞,並對石灰岩地區的地貌形態作了詳盡細緻而又樸實生動的描述,對它們的成因作了正確的科學解釋。他寫的《徐霞客遊記》一書,可說是世界上研究喀斯特地形最早的一本書。《徐霞客遊記》系統地記載了我國西南地區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和區域特徵。記載了洞穴形態、氣象和水文情況,是我國古代最為系統...
梅山龍宮位於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資水河畔,是一個集溶洞、峽谷、峰林、絕壁、溪河、漏斗、暗河等多種喀斯特地質地貌景觀於一體的大型溶洞群,有九層洞穴,探明長度2870餘米,已開發遊覽路線1896米,其中包括長466米世界罕見的神秘地下河。整個洞府分為龍宮迎賓、碧水蓮宮、玉皇天宮、龍宮仙苑、龍宮風情、龍鳳呈祥六大...
1998年國土資源部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地區樂業縣進行土地資源調查時,發現一種世界罕見的地質奇觀——喀斯特漏斗群,又稱樂業天坑群。該地區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降水量大,為地下洞穴的發育提供了良好條件。樂業天坑群位於中國廣西樂業縣,占地約20平方公里。初步已發現有大石圩、白洞、風岩洞、穿洞等20...
更有奇趣迥異的傘狀鐘乳石,以其比作神話中北方多聞天王手中的神器——“混元珍珠傘”隨隊的導遊將傳說故事娓娓道來,形象而生動,實屬溶洞景觀中的絕品,這種在地質變化以及石灰岩溶解的複雜變化過程中產生出的奇特形狀,對地質學、地貌學、洞穴學等學科均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不斷向上迴環,多種形景變幻多姿,金銀...
岩溶景觀也稱為喀斯特地貌,是碳酸鹽類岩石(主要是石灰石)在以地下水為主、地表水為輔的內外營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我國的碳酸岩類岩石分布很廣,但岩溶地貌的發育程度因氣候和岩性條件的不同,各地差異很大。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地區,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於我國西南地區的雲南、廣西、貴州等省區,桂林山水、路...
碧山洞出玉柱洞,沿林蔭小道西行350米,或乘旅遊索道,便到碧玉洞入口。洞口位於祭龍山腰,洞穴為峽谷式深洞,洞穴延伸嚴直,少有大廳,全長720米。洞內鐘乳石色如碧玉,故名碧玉洞。洞中玲瓏剔透的捲曲石、阿廬玉、石盾(20餘平方米)、石編鐘為阿廬古洞珍品。阿廬古洞是一組規模宏大,結構奇特的典型喀斯特地貌...
龍硿洞也叫龍崆洞,位於龍巖市新羅區雁石鎮龍康村,距市區60公里,龍硿洞流水淙淙,景色秀麗,風物宜人,有著豐富的山林景觀和複雜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成於三億年前的古生代,經海洋三次地殼運動和間歇演變而成。龍硿洞風景區地處武夷山脈南段,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也是龍巖國家森林公園的主景區,素有‘洞...
地貌構造 蒙陰地下銀河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蝕擴張而形成的地下洞穴,又稱溶洞,溶洞的內狀有的形似石筍、石柱、石鐘乳、石幔、石葡萄、石珊瑚等。溶蝕地貌——石鍋和邊槽 蒙陰地下銀河頂部的局部地點受到較為強烈的紊流作用,隨著水壓增大,溶蝕能力增強,這些地方的溶蝕量比周圍大,從而形成向頂側凹入的弧形面,...
安徽省石台縣在牯牛降、九華山之間,已發現溶洞100多個,是名符其實的溶洞之鄉。瑰麗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群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蓬萊仙洞、省級風景名勝區慈雲洞、魚龍洞為代表,被譽為“藝術洞窟”。三洞風格迥然、大異奇趣:蓬萊仙洞氣勢恢宏、景觀奇絕;慈雲洞鐘乳集中、琳琅滿目、步步是景;魚龍洞幽深莫測、水景...
傑達溶洞位於貝魯特以北20公里的黎巴嫩山脈底部,屬喀斯特地貌,經數千萬年形成,造型呈羅馬教堂穹窿狀,最頂部淨高80多米,洞內有地下河,洞體構造為天然導流通道,是黎凱勒卜河(又名狗河)的主要水源。洞內先進的燈光設備,將洞頂瑰麗景象呈現得一覽無餘,徜徉於石柱之間飽覽天然之匠心,趣味無窮。洞體分上、下兩...
桃花洞位於山西省汾陽市向陽后庄村,這裡的老百姓都說峽谷有15公里,是二朗神當年用扁擔一摔分開成現在的道路;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這裡,每年3月初三在這裡舉行在大佛爺灣廟會。桃花洞在市效城南桃花村,是邵市較大的喀斯特地貌現象。地理位置 向陽匣又名三十里桃花洞,位於杏花村鎮西30公里。該景區東起向陽匣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