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托別鄉

喀拉托別鄉

喀拉托別鄉位於新疆西北部,隸屬尼勒克縣。喀拉托別鄉位於尼勒克縣城東南面,喀什河轉變處界地距縣城距縣城18公里,東面與胡吉爾台鄉接壤,西與尼勒克縣軍馬場毗鄰,喀什河以北面環抱,南以阿熱勒山與木斯鄉相連。鄉政府駐喀拉托別村,距縣城15公里。

喀拉托別鄉總占地面積365.61平方千米。全鄉總人口10124人(2017),由哈、漢、維、回、柯爾克孜、錫伯族等六個民族組成,下轄4個行政村。

喀拉托別鄉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擁有遼闊的天然牧場,現利用面積達51萬餘畝,夏草場14.5萬畝,春秋草場13.43萬畝,人工草場0.2萬畝,平原集草草場1.18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喀拉托別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新疆省尼勒克縣
  • 下轄地區:塔斯卓勒村、闊克托汗村等6個村
  • 政府駐地:喀拉托別村
  • 電話區號:(+86)0999
  • 郵政區碼:835000
  • 地理位置:新疆西北部
  • 面積:365.61平方千米 
  • 人口:10124人(2017) 
  • 氣候條件:大陸性乾旱氣候
  • 機場:伊寧機場
  • 火車站尼勒克站
  • 車牌代碼:新D
  • 行政代碼:654028207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人口,經濟,自然資源,經濟概況,

建置沿革

1644年至1936年,喀拉托別地區為部落組織形式的蒙古族蘇木領導。
1936-1944年,設博勒斯區。
1951-1951年10月為鞏哈縣三區,區公所駐喀拉托別,區下設6鄉。
1956-1958年,該地區成立9個全作社,第一全作社為伯莫魯合作社,第二合作社為薩三拜合格社,第三全作社為安魯合作社,第七合作社為新生合作社,第八全作社為新光合作社,第九合作社為紅旗合作社。
1958年在合作社的基礎上建立紅十月人民公社。
1982年,將紅十月人民公社改為喀拉托別人民公社。
1984年體制改革時,又改為喀拉托別鄉。
目前,喀拉托別鄉下轄塔斯卓勒村、闊克托汗村、薩依博依村、喀爾沃依村等4個村。

行政區劃

目前,喀拉托別鄉下轄塔斯卓勒村、闊克托汗村、薩依博依村、喀爾沃依村等4個村。
塔斯卓勒村
闊克托汗村
薩依博依村
喀爾沃依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喀拉托別鄉位於尼勒克縣城東南面,喀什河轉變處界地距縣城距縣城18公里,東面與胡吉爾台鄉接壤,西與尼勒克縣軍馬場毗鄰,喀什河以北面環抱,南以阿熱勒山與木斯鄉相連。

地形地貌

喀拉托別鄉農區為流水堆各階地地貌,牧區為中低山侵蝕地貌。海拔高程802-3830米,其中鄉政府駐地海拔1160米。

氣候

喀拉托別鄉屬大陸性乾旱氣候,無霜期84-130天左右。

人口

全鄉總人口10124人(2017),由哈、漢、維、回、柯爾克孜、錫伯族等六個民族組成。

經濟

自然資源

喀拉托別鄉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擁有遼闊的天然牧場,現利用面積達51萬餘畝,夏草場14.5萬畝,春秋草場13.43萬畝,人工草場0.2萬畝,平原集草草場1.18萬畝。

經濟概況

2013年全鄉農牧業總產值達12168萬元,較上年增加1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8213元,較上年增加1489元(其中:農業人均收入達到1073元;牧業人均收入達到4418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7.9‰以內;年末牲畜存欄達8.71萬頭(只);其中牛25669頭,馬12300匹,羊56841隻。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3000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4615.5畝。工業營業收入2997.9萬元;商業零售額801萬元;全年實現各類固定資產投資4511萬元(富民安居、牧民定居、一事一議項目);全年完成安居富民工程130戶。2013年全年累計勞務輸出3860人,實現勞務創收2176萬元,人均勞務增收36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