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布爾(喀布爾省)

喀布爾

喀布爾省一般指本詞條

喀布爾(英語:Kabul,普什圖語کابل),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首都,位於該國東部的喀布爾河谷、興都庫什山南麓,北緯34度,東經69度,海拔1800米。喀布爾為喀布爾省省會,也是阿富汗的最大城市。

喀布爾是一座有3500多年歷史的名城,著名的東西方通商要道“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是連線中亞南亞的貿易必經之路,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個中心。“喀布爾”在信德語中是“貿易中樞”的意思。1773年杜蘭尼王朝統一阿富汗後,喀布爾成為阿富汗首都。

阿富汗戰爭期間,這個城市繼續成為一個經濟中心,而且相對安全。1992至1996年間,一場內戰使喀布爾的軍事組織破壞,造成數千名平民死亡,嚴重破壞了基礎設施,以及大批難民外流。2001年11月塔利班政權垮台後,儘管塔利班反叛分子已經減緩了重建工作,並對北約領導的軍隊、外交人員和阿富汗平民發動了大規模襲擊,但阿富汗政府和其他國家都試圖重建這一城市。據2016年統計,喀布爾的城市人口約452萬,有22個區,城區面積達1030.49平方公里,住宅總數396095套。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喀布爾在世界城市規模中排名第64位,也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喀布爾
  • 外文名稱:Kabul
  • 行政區類別:首都
  • 所屬地區: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 下轄地區:瓦茲爾·阿克巴·汗區、卡德察區、卡德帕灣區等
  • 政府駐地:達爾阿曼宮
  • 地理位置:北緯34度,東經69度
  • 面積:4583平方公里
  • 人口:約452萬(阿富汗中央統計局,2016) 
  • 方言波斯語普什圖語
  • 氣候條件:沙漠半乾旱氣候
  • 著名景點:古爾汗納宮,沙希杜沙姆希拉清真寺,帖木兒陵墓,巴布爾陵墓
  • 機場喀布爾國際機場
建制沿革,古代,現代,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社會,城市結構,交通,教育,新聞出版,歷史文化,封閉的女性,伊斯蘭教,宗教信仰,風景名勝,綜述,泰佩馬蘭詹山,扎赫祠,

建制沿革

古代

阿富汗歷史悠久,喀布爾亦然。印度古經典《吠陀經》提到一個叫庫拔的地方,梵文研究者認為就是喀布爾。《波斯古經》也證實,庫拔就是今喀布爾所在的地方。中國《漢書》記載的叫高附的地方就是喀布爾。
喀布爾皇帝陵墓喀布爾皇帝陵墓
喀布爾是著名的東西方通商要道“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鎮,2000多年前就是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一個中心。在信德語中,喀布爾意為貿易中樞。古代馬其頓亞歷山大皇帝和公元18世紀波斯阿夫沙爾王朝皇帝納迪爾沙赫均把這裡作為穿越興都庫什山脈南下征服印度的軍事要道。公元16世紀初,來自中亞的莫臥兒王朝創建者巴布爾占領喀布爾。1773年杜蘭尼王朝統一阿富汗後定都於此。

現代

喀布爾輝煌的古蹟不再那么輝煌,倒是山坡上的土坯房格外顯眼。
喀布爾
艾哈邁德,公務員,他就是在山坡喀布爾街頭上租了一個房子。每個月工資只有60美元左右,而租房花去了一半。山上沒有電、沒有排污系統,沒有自來水,當然更沒有學校、診所等設施。“喀布爾某種程度上也是迅速城市化的犧牲品”,阿富汗城市發展部長的話,有幾分道理。阿富汗中央統計局數據顯示,根據喀布爾70年代的計畫,人口不會超過200萬。2001年初,喀布爾人口約為50萬,2007年已達300萬,2015年達到700萬。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從巴基斯坦和伊朗回國的難民中,有100多萬進入了喀布爾。從各地湧進的流動人口數量也很可觀。城市設施與急劇增加的人口不相適應。只有2%的居民有正常供電,一半人口沒有安全用水。喀布爾每年降生18萬人,屬亞洲最高出生率。
人口大量湧入,加之城市規劃和配套法規不健全,非法建房成了喀布爾一景。據城市發展部長介紹,70%的新建房是違規的。尤其是一些富商、高級官員和要人利用國家土地大量違規建房出售出租,被人稱之為"landmafia"。
喀布爾
儘管如此,喀布爾仍是阿富汗最大的城市,全國公路和航空交通樞紐,也是全國經濟、文化和對外貿易的中心。

地理環境

阿富汗位於亞熱帶,但因遠離海洋,海拔又高,屬大陸性氣候,乾燥少雨,全國年平均降雨量只有240毫米;氣候變化劇烈,冬季嚴寒,最低氣溫可降至零下31度,夏季酷熱,溫度可升至49度。河水主要來源於雨雪。阿富汗有句民間諺語:“不怕無黃金,惟恐無白雪”。
喀布爾(喀布爾省)
喀布爾氣候溫和,同北京相差不多,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3℃左右。喀布爾河橫貫全城,將城市一分為二,南岸為老城區,北岸是新城區,全市呈現U字形,四周群山環抱,城市開口處面對西面的高山峻岭,是兩座風景異常優美的高原城市,也是世界上地勢最高的山區首都之一。
喀布爾氣候條件十分良好,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和葡萄、杏、棗等水果,四周郊區也是全國最主要的園藝和蔬菜種植地。

自然資源

喀布爾附近的礦業資源非常豐富,因運輸困難和資金缺乏,已經開採的僅有煤、鐵、錳、銅、石墨等。

人口民族

喀布爾市民熱情好客,每逢朋友到來,賓客臨門,他們都是熱情相迎,以禮相待,請客人進入家中最好的間,拿出家中最好的食品款待,想方設法地讓客人感到賓至如歸、高興愉快。阿富汗斯坦全國9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喀布爾居民用牛羊肉來招待客人,時常要做名貴的菜“烤全羊”來招待,飯後還要請客人品嘗各種各樣的點心和水果。他們對待客人,不問對方是否是伊斯蘭信徒,均一視同仁。無論是在市區繁華的大街上,還是在郊區的小路上,喀布爾居民都是舉止文雅,彬彬有禮,總是右手按在胸口向對方點頭,表示敬意,開口講的第一句話是“薩拉姆阿利空”(即“願真主保佑您”)。
喀布爾夜景喀布爾夜景
阿富汗的30多個民族中,主要有普什圖人、塔吉克人、烏茲別克人哈扎拉人土克曼人等。

經濟概況

阿富汗是落後的農牧業國家,1971年被聯合國列為最不已開發國家之一。罌粟占喀布爾農作物生產的首位。工業以輕工業為主,主要有地毯、紡織、皮革、水泥、電力、採煤、汽車修理和製糖等,全國大部分工業都集中在喀布爾的達路拉曼宮。手工業約占工業產值的42%。由於戰亂不斷,工業產值下降,農牧業是經濟的主要支柱。
喀布爾香料喀布爾香料

社會

城市結構

市中心的梅旺德大街矗立著綠色的梅旺德紀念碑,紀念碑四周有四尊大炮。城市周圍的山坡上,石山上、古塔、古墓、古堡以及清真寺、寺廟比比皆是。著名的有沙希杜沙姆希拉清真寺、巴布爾陵墓、國王穆罕默德·納迪爾沙陵墓、國家博物館、考古博物館等。市內有食品供應、毛紡、家具製造、鑄造及大理石加工業等。
新城比較繁華,商業區、皇宮、官邸及高級住宅大多集中在此,市內多宮殿,較為著名的有古爾罕納宮、迪爾庫沙宮、薩拉達特宮、薔薇宮以及達爾阿曼宮等。達爾阿曼宮是議會場所與政府部門所在地。

交通

喀布爾交通便利,現有兩個現代化的機場和鄰國通航,國內僅有的兩個國際機場中,有一個位於喀布爾(另一個位於坎大哈)。喀布爾也是全國公路交通的樞紐,有公路連線喀布爾省各地和全國大部分省份。以喀布爾為中心,長達2000多公里的環形現代化公路通往阿富汗全國各地,到鄰國巴基斯坦伊朗也有公路相通。
喀布爾(喀布爾省)

教育

受戰爭影響,阿富汗教育事業較落後。文盲約占總人口的一半還多。阿富汗有高等院校十餘所,其中喀布爾大學是全國最高學府。

新聞出版

主要報紙有《喀布爾時報》(阿官方報紙)、《喀布爾周報》(阿唯一一份英文報紙)等。阿富汗廣播電台成立於1925年,對外用9種語言廣播。阿富汗電視台於1978年建立,用波斯語、普什圖語播音。

歷史文化

封閉的女性

阿富汗人的家庭是一個封閉的小天地。男子是家長,婦女則服從丈夫,除了對自己的丈夫外,禁止向任何男人露臉。婦女外出要戴著面罩,即使在受過教育的人們中,男女之間的關係也比較保守。
保守的婦女保守的婦女

伊斯蘭教

喀布爾設有最高伊斯蘭法院,阿富汗各地也設有伊斯蘭法庭。
伊斯蘭教在阿富汗社會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喀布爾有150多座大清真寺。清真寺多附有國小,對兒童進行宗教教育。

宗教信仰

從公元651年東伊朗落入阿拉伯人之手開始,伊斯蘭進入阿富汗地區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期間,由於地理、人文及社會發展等方面極為複雜的原因,阿富汗實際上處於伊斯蘭世界的邊緣。
阿富汗境內的居民大都是穆斯林,其中約80%~90%是遜尼派哈乃斐派,其餘則是什葉派。從民族與教派的關係來看,阿富汗的主要民族如普什圖人塔吉克人烏茲別克人俾路支人等大都屬於遜尼派,什葉派的主體則是哈扎拉人。由於阿富汗的絕大多數居民是穆斯林,因此,無論在農村,還是在城市,伊斯蘭教都有廣泛的影響,該宗教不僅提供了一整套的信仰與道德體系,深深影響著人們的價值取向和思維定勢,而且很大程度上還為整個社會構建了某種約束和調節機制,規範著人們的行為方式與生活方式。同時,在過去的一千多年中,阿富汗的大部分人文知識和智力活動主要是由宗教機構和宗教階層予以傳承的,因此,伊斯蘭教無可避免地在阿富汗社會與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留下了深深印記。“在一個像阿富汗這樣的國家,民族的概念發育未久,國家與社會兩相分離,人們只效忠於地方公社,伊斯蘭教是惟一可以構成所有阿富汗人共性的東西。可以認為,伊斯蘭教是“阿富汗文化的中樞神經”。
喀布爾的清真寺喀布爾的清真寺
齋月,喀布爾分別位於查里卡爾(Charikar)和科黑達曼(Kohidaman)的兩個聖地以治療狂犬病而聞名遐邇。在喀布爾北面的帕伊米納爾山谷(Valley of Paiminar)約有40多個聖徒陵墓,它們無一例外地可以使婦女得到生兒育女的能力。

風景名勝

綜述

喀布爾是美麗的,並且籠罩著一層東方山國的神秘色彩,曾經吸引過許多外國遊客。特別是3月里,園林和市場上鬱金香競開盛放,給城市披上濃艷的衣裝,使喀布爾成了一座美麗的花城。
它美麗曾讓許多人為之傾倒。據說阿馬德沙為喀布爾大學它放棄了印度;印度莫臥兒帝國的締造者巴卑爾征服了喀布爾後,流連忘返,樂不思歸,再也沒回到他的故土。臨死前,他再三叮囑,一定要把他葬在這塊他心愛的土地上。巴卑爾墓坐落在他生前經常游幸的謝爾達爾瓦扎山上。
喀布爾城市四周的山石上,有公元初的墓碑、城堡遺址和伊斯蘭教的宣禮塔、清真寺等,其中有著名的沙希杜沙姆希拉清真寺,有巴布爾的大理石陵墓,有國王穆罕默德納迪爾沙的陵墓。城市東南角的小山頂上有巴拉·希薩爾城堡,四周山峰上豎立著當年抵禦外侮的城牆,有“喀布爾的長城”之稱。市內有昔日的皇宮,一度金碧輝煌,宮內有古爾罕納宮、迪爾庫沙宮、薩達拉特宮等,是宮內有宮,宮外連宮,古樸典雅,雄偉壯觀。另外還有薔薇宮(現稱人民宮)、達爾阿曼宮(現為議會和政府所在地)等,還有國家博物館、考古博物館以及喀布爾大學。梅旺德大街上聳立著雄偉的梅旺德戰役紀念碑,在查爾曼大街上聳立著高大的獨立紀念碑,表明喀布爾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英勇的阿富汗人民在這裡曾經數次擊敗外敵侵略的光榮歷史的見證。
巴卑爾墓坐落在謝爾達爾瓦扎山上。山坡上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梯田式花園。當年這座花園十分優美,但今已是蔓草叢生,頗有荒蕪頹廢的景象了。
1640年沙賈汗皇帝曾在這裡建了一座清真寺,以紀念他在巴爾赫的勝利。清真寺用大理石鋪地,拱門上雕著優美的垂飾,經過一番整修,已經成為喀布爾最有吸引力的古蹟。花園高處的一層,在紫荊和紫丁香的濃蔭深處,安息著那位莫臥兒帝國的開創者。

泰佩馬蘭詹山

位於城東,有一座古代帝王的陵墓,這裡埋葬的是阿富汗國王穆罕默德·納迪爾沙。山坡上還有不少王公的墳墓。每年8月19日的獨立節,在這裡舉行商品交易會,展覽國家建設中的成績。
關於這座山,還有一個人間奇異的傳說。泰佩馬蘭詹是一位魔術師的名字,他的魔術創造出許多人間奇蹟,奇妙得叫人難以置信。他走遍了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每到一處,他便用他的魔術贏來豐厚的財寶。但他視財如命,只會聚斂,從來想到付出。這樣過了幾十年,他的死期臨近了。臨死前,他巡視、撫摸著那些珍寶,悲傷欲絕,多么不願意與這些珠寶分開!在最後時刻,他放火燒了這堆財寶,焚燒後的灰燼,堆積成這座山陵,後世人便把這座山陵稱為泰佩馬蘭詹山。

扎赫祠

城南山麓的一座伊斯蘭圓頂式建築物“扎赫祠”,是伊斯蘭教什葉派創始人阿里的衣冠冢。離扎赫祠40米左右的地方聳立著一塊巨石,中心部位有一道寬1米、長2米的大裂縫,似刀削斧劈一般,傳說是阿里用利劍劈開留下的聖跡,每年元旦前後,阿富汗居民紛紛前來,聚集在扎赫祠前、巨石周圍舉行隆重的宗教儀式。從查曼沿著喬迪梅旺德大街西行,有一個東方市場,市場中心的梅旺德塔,是為紀念阿富汗的一位愛國女英雄而建的。1880年在英國和阿富汗之間的梅旺德之戰中,阿富汗姑娘瑪拉萊挺身而出,號召全村男子保家衛國,與阿軍合擊敵人,終於取得輝煌勝利。瑪拉萊的英雄事跡傳誦一時,她是阿富汗歷史上第一位傑出的女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