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師資建設,學科建設,
歷史沿革
生命與地理科學學院前身為1998年成立的生命與環境科學系,2011年8月成立生物與地理科學系,2015年6月更名為生命與地理科學學院。學院發展至今,始終秉承“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堅持“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不斷加大教學改革、注重科研促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新疆尤其是南疆基礎教育和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
師資建設
學院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最佳化結構、重視培養、廣納賢才、培育團隊、成就名師”的建設思路,通過積極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的方式,促使師資力量不斷加強,教學水平與質量不斷提高。學院擁有專任教師4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人,碩士生導師8人,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的70%以上。師資隊伍中,有自治區突出貢獻專家1人、優秀教師1人、教學能手1人、科技創新團隊1個,校級教學名師2人、教學質量優秀獎獲得者3人。常年有上海市、廣東省、山東省和深圳市知名高校教授在我院任教。
學科建設
學院下設基礎生物、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地理科學4個教研室。有生物科學(師範)、地理科學(師範)、生物技術(工科)、食品科學與工程(工科)4個本科專業和1個生物工程碩士點。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生、碩士研究生總人數達880餘人,成人教育學生100餘人。
學院自成立以來,牢固樹立為教學服務的思想,不斷凝練學科發展方向,成立了植物逆境生理生態學、資源微生物學、動物遺傳資源多樣性與基因組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4個穩定的學科小組。重視教學質量,實行民漢一體化教學,實現民語言專業100%漢語言授課。重視課程建設,現有《植物學》、《動物學》、《動物生理學》、《地球概論》四門校級重點建設課程,《遺傳學》、《植物生理學》兩門校級精品課程。重視教學研究與改革,近三年來,共承擔校級以上教研教改課題7項,專業綜合改革課題1項,發表教研教改論文10餘篇。
學院始終堅持以科研促進教學,以教學帶動科研,確保學院可持續發展。已建成自治區級基礎生物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實驗儀器設備總值達1300餘萬元,為我院學生開展各類實驗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室正在積極籌建中。
科學研究方面,學院重點針對葉爾羌綠洲生態和優勢特色生物資源開展科學研究,已建成我校首個自治區高校重點實驗室—葉爾羌綠洲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和首個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團隊。近三年來,我院在動物保護遺傳與繁育、植物逆境生態學和資源微生物等研究方向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自治區自然基金、自治區教育廳高校科研計畫項目、兵團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等20餘項,獲批科研經費近200萬元。發表SCI及中文核心論文50餘篇,編寫專著、教材3部。
學生培養以新疆尤其是南疆基礎教育、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為導向,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使畢業生能夠紮根邊疆“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生物科學專業畢業生主要在中國小等教育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也有進入生物、醫藥、環保等高科技企業與科研單位從事研究、技術開發、經營與管理工作。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生主要在生物技術直接相關的生物技術企業、公司和行政部門從事生物技術的研發和管理工作。地理專業畢業生主要在測繪、環境、信息、土地、規劃、氣象、地質等各方向的企事業單位工作或在中國小從事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