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萃橋,又名木蓮橋,位於肖金匯頭陳東南盡頭,跨叉江入曹肖航道的河口,是纖道橋,是道墟古鎮到肖金傳統石板路上的主要橋樑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啟萃橋
- 橋長:29.8米
- 寬:2.1米
- 橋孔數:五
簡介,歷史,
簡介
全橋長29.8米,全寬2.1米,五孔,其中三孔為通航孔,兩端孔為通水低梁孔,自央向北各孔三條石樑,梁長為2.5米、5.5米、6米、2.7米,2號4號孔有縱坡,通航孔設兩側石欄,現已殘缺,5號孔入匯頭陳,現已填塞不能通水。通航孔與通水孔間的1號4號墩各設石級踏步八九檔,因此墩身較長,大體積條石砌築,墩寬2.1米,長2.48米和2.79米,2號3呈墩為樁狀條石砌築的伸臂式墩,南北橋位較矮,乾砌條石砌築與台後接線各有石級踏步二與四檔。整座橋高低錯落有姿,對稱配置,外觀穩重,是上虞古橋的傑作之一。中孔石樑側面刻有橋名啟萃橋。 該橋的石欄,東側有欄柱而西側無欄柱,中孔石欄刻字頗多,西側有光緒某某年和師太等字,東側所刻已很難辨認,且石欄橫截呈紡錘形,安裝在樑上。底寬西38厘米,東30厘米,顯然,東側早於西側,都是紀錄功德的碑。
歷史
當地老人說:“明朝期間,此處是渡,劉國師路過,看到東西河的兩岸各有一井(現已填滅),他說,‘河是龍身,井是龍眼’,是出皇帝的地方,出個皇帝要打仗,百姓要受苦。勸我們改渡為橋,破其風水。因此,上代建了此橋。”果然,這裡不出皇帝了。隨著橋的使用,多次重修,在一次光緒年間的重修中,中孔的一條石樑是庵里的尼姑捐資的,由此此橋的農船不再走中孔。1965年以前,此橋南端有石亭、石碑,在“文革”中被砸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