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問津文化叢書
- 作者:謝新明、陳元生
- 出版時間:2014年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03453144
《問津文化叢書》由《問津史話》、《問津人物》、《問津詩賦》、《問津文論》四個分冊組成,主要由問津文化發源地的武漢市新洲區地方史志研究人員編寫。叢書以清代《問津院志》為主要線索,遵循史實準確、內容翔實、以史鑑今的原則,真實...
2014湖北問津文化論壇暨慶賀問津書院百年大修基本完工、《問津文化叢書》發行、“問津杯”全國詩詞大賽等系列紀念活動。湖北省省政協主席楊松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講話。他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的精神基因。源於問津書院所形成的問津文化,正是儒學及儒家文化在荊楚大地傳承的重要成果。對問津書院進行百年...
王振良,筆名杜魚,網名飽蠹魚。吉林省公主嶺市人。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天津市問津書院理事長,今晚報社原副刊部主任。著作有《稗談書影錄》等多種,主編有大型天津歷史文化叢書《問津文庫》《天津文獻集成》等。張元卿,號玄廎,山西原平人。主要研究領域為清代民國詩史、民國通俗小說、近代都市文化。近年來...
2002年,由李森林主編的《江黃學府——問津書院》一書正式發行,李森林也由此成為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民間文學類(孔子問津傳說)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2006年中國·武漢國際旅遊節“武漢市旅遊發展貢獻獎”獲得者。發表出版 李森林先後參與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品讀武漢》、武漢出版社的武漢史話叢書《新洲史話》及...
、*有《稗談書影錄》等,創辦有《天津記憶》《問津》等內部資料。近年致力天津建築遺產保護和歷史文化研究,天津市問津書院理事長,南開大學城市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近代天津歷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會員。大型天津歷史文化叢書“問津文庫”主編。
曹翰(生卒不詳),字蓴江,清黃岡(今新洲)縣人。曹本榮後裔。清乾降年間問津書院會課生,篤學好進,清嘉慶年間增生。嘉慶十三年至十六年(1808-1811)任問津書院管理。於問津講學多年,見書院志乘已逾百年,急需修輯,因此,搜羅掌故,纂成墨本,未及校刊面卒,時學者易簧時有詩云:“只為問津書一帙,百年...
萬希槐,問津書院諸生。個人簡介 萬希槐(生卒不詳),字蔚亭,清黃岡(今新洲)縣人。萬爾昌後裔。《清史稿》載:“以廩膳生官南漳訓導。通經史百家言,著十三經證異。困學紀聞集證,陳嵩慶推為王氏功臣。”《困學紀聞集證》嘉慶十二年萬希槐既鈔撮三箋本,復輯入錢大昕手評校本內容,並援經傳著明其義,...
鐘英 鐘英(生卒不詳),字載宣,號晴峰。鐘英(生卒不詳),字載宣,號晴峰,清黃岡(今新洲)縣人。鐘應鸞之父。鐘英早歲就學問津書院,清嘉慶十九年(1814)歲貢生,官候選訓導。嘉慶十六年至十九年(1811-1814)任問津書院管理院事。嘉慶二十一年(1816)主持問津書院秋季祭孔祀典。
胡華海(1805-1865),號涵齋,清黃岡(今新洲)縣人,胡華潤之弟。胡華海,問津書院問津堂會課生。其精通經史典籍,時士子有疑義輒為之取證。有邑亞元謝惕夫回鄉主鬯問津祭祀,以南北史逸事相對,其一一作答。清鹹豐元年至清同治三年(1851-1864)擔任問津書院管理院事,由於戰亂,書院在此十幾年中,兩次毀於...
洪恩瀚(生卒不詳),字昆泉,清黃岡(今新洲)縣人。少歲為問津書院生員。勤奮篤學,苦心孤詣,務求根底,後為問津講師,清嘉慶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1817-1820)任問津書院管理院事。重視書院建置,特別是注重改造書院周邊環境,並籌款綠化問津四周山地,種植松樹千餘株,使問津書院風景變得更幽靜、秀美。清道光五年...
宋治鹹(生卒不詳),號小阮,清黃岡(今新洲)縣人 宋治鹹(生卒不詳),號小阮,清黃岡(今新洲)縣人。宋為清季黃岡名門望族,宋治鹹早年就讀問津書院,穎異博學。清乾隆四十六年至四十九年(1781-1784)曾擔任問津書院管理院事,在任捐置書院祭祀禮器。清嘉慶六年(801)中進土,次年歸里主持問津書院春祭。
羅以鈺 羅以鈺(1854-1897),清黃岡(今武漢新洲方楊羅院村)縣人,問津書院諸生。清光緒十一年乙酉(1885年)科舉人。光緒十八年壬辰(1892年)主講問津書院(即今舊街孔子河孔廟),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主講荊州府龍山書院,曾任荊州府公安縣教諭,欽加一級。
畢業後,視學於安徽。旋歸鄉梓,設帳授徒,立雪其門者大都成才,如熊十力、王養齋、方本仁、黃勉之等。王博學多聞,攻經史,善散文,尤工詩。1917年與傅曉榛、李四光、熊十力、張荊野、黃勉之等人為傳承問津文化,在問津書院籌劃成立“問津學會”,並囑弟子熊十力撰寫《問津學會啟》。著有《王靄廷詩文選》行世。
熊明春(生卒不詳),字熙亭,清黃岡(今新洲)人。熊明春(生卒不詳),字熙亭,清黃岡(今新洲)人。熊耀春之弟,弟兄二人同為問津書院生員。其家富藏書,耀春秉承庭訓,探討論述,發先儒未盡之蘊。明春隨兄伴讀,成鹹豐監生。清光緒六年至十年(1880-1884)出任問津書院管理院事。光緒八年(1882)因書院...
張履恆,字長溪,清黃岡縣人 張履恆(生卒不詳),字長溪,清黃岡(今新洲)縣人。早年從學問津書院,為書院會課生,清嘉慶十九年(1814)中進士官內閣中書。以疾歸里,講學問津,研究經籍,尤精易象周禮,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清道光十九年(1839)主持問津書院秋祭,並與太史萬承宗續修問津院志,二十年(1840...
萬希煜,嘉慶期間廣東平遠縣令。萬希煜(1755-1829),字耀南,號惺軒,清黃岡(今新洲)縣人。萬廷望之侄。萬希煜,問津書院會課生員。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鄉試中舉人,嘉慶十年(1805)成進士,授廣東平遠縣令。勤勞民務,案無留獄。改江陵教諭,建學校,注重培育人才,士風大振。歸後主講問津書院多年,清...
黃紹慈(生卒不詳)。字子山,清黃岡(今新洲)縣人。早年就讀問津書院。善屬文論說,通經學,一時推為經師。後講學問津書院,並於清乾隆三十四年至三十七年(1769-1772)出任書院管理院事。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成歲貢生,為候選訓導,次年主鬯問津學院祀典。其終身講學問津,至老力學不倦,著有《五經通義》等...
萬廷壁 萬廷壁(1717-1786),字復季,號仍軒,清黃岡(今新洲)縣人。先祖為萬爾昌之弟萬爾升,明末隱士。幼承家學,少年為問津書院會課生員,清乾隆十七年(1752)鄉試中舉人。大挑歷任宜都教諭,漢陽府教授,江西興國縣知縣。乾隆十九年(1754)主持問津書院春祭,晚年歸講問津。清黃州府志有傳。
王掄士(生卒不詳),字以三。清黃岡(今新洲)縣人。問津書院肄業會課生,才思敏捷,博通掌故。王掄士(生卒不詳),字以三。清黃岡(今新洲)縣人。問津書院肄業會課生,才思敏捷,博通掌故。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由書院廩生擢為拔貢。同年,主鬯問津書院春祭。由教習任江西武寧知縣,興學養士,政績顯著,...
王士龍(生卒不詳),字水廉。明黃岡(今新洲)縣人。明末歲貢生。其家與問津書院相鄰,少年潛心就讀問津書院,學業優異。問津書院問津堂會課生,崇禎末以歲貢薦授潛江訓導。後因戰亂棄官歸家,居家築蓮花草堂,以講學為業,一時遠近學者,從游請教。明崇禎十五年(1642)問津書院遭兵燹,大部分建築被破壞,士龍...
程樹森(生卒不詳),號滋圃,清黃岡(今新洲)縣人。問津書院諸生。其侄程濟壬。其文思敏捷,季考屢列前茅但其絕意仕進,遂遊歷江湖,接交豪傑。清鹹豐初與邑胡華海、詹錦文擔任問津書院管理院事。鹹豐三年太平軍攻打楚黃,其聚義勇、結團防,保護書院於鄉里。修繕戰火毀壞的書院殿宇,募修孔嘆橋,出力尤多...
問津書院成立的五六年時間裡,我的同事有不少參與其中,如歷史所同事、文學所同事。據呈現出來的成果,問津書院在當下天津歷史文化研究領域的成就不小,出版了大型文獻叢書《天津文獻集成》50冊,出版了大型研究類叢書“問津文庫”,其中就包括《三津譚往》系列。2019年又到了《三津譚往》對2018年“問津講壇”講座進行...
程仁均 程仁均(生卒不詳),字少碭,清黃岡(今新洲)縣人。問津書院諸生,清光緒五年(1870)鄉試舉人,次年(1871)聯捷進土。授山東長山知縣。程仁均,性真摯,無華飾,尤善讀書,過目能會大意。光緒七年(1881)、二十三年(1897)兩次主持問津書院祭孔大典。
王際雲(生卒不詳),號慶臣,清代官員。王際雲(生卒不詳),號慶臣,清黃岡縣人。弱冠為問津書院諸生。工詩文,博及群書。清道光五年(1825)經省考擢為拔貢,選荊州訓導,興學教士,從者多成才,升任廣東封川知縣清道光三十年(1850),清成豐元年(1851)、清同治三年(1864)、十年(1871)曾先後四次主鬯...
張澤(生卒不詳),字龍山,明黃岡(今新洲)縣人,明嘉靖四年(1525)舉人,本姓周。嘉靖年間主鬯問津書院祀典,晚年與邑名儒吳良吉等會講問津書院,為明代講學問津的開拓者之一。官授商水縣教諭,主講大梁書院,以薦預廷試疏陳時事任雲南舊化縣知縣,調廣州河源縣知縣,未行,時蒙自縣戰事緊張,巡撫嘉其才,...
傅承霖,擢清同治十二年(1873)拔貢。傅承霖(生卒不詳),字雨卿,清黃岡縣人。其子傅曉榛。傅承霖少嗜學,淹貫群籍,以諸生從學問津書院,擢清同治十二年(1873)拔貢。郡守英續村聘修府志,搜輯散失,闡揚節義,為善本。大挑選歸州學正,歸州地處偏僻,寒土無力就學,其捐俸修墨池書院、端陽書院,招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