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學:江碧剛書法集》是2020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問學:江碧剛書法集
- 作者:汪碧剛
- 出版時間:2020年
- 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
- ISBN:9787102085319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華文化的“會通”精神,在於文而化之。蔡元培一九三四年在《美學原理》的序中指出:“通常研究美學的,其對象不外乎‘藝術’‘美感’與‘美’三種。以藝術為研究對象的,大多著重在‘何者為美’的問題;以美感為研究對象的,大多致力於‘何以感美’的問題;以美為研究對象的,卻就‘美是什麼’這問題來加以探討。我以為‘何者為美’‘何以感美’這種問題雖然重要,但不是根本問題:根本問題還在‘美是什麼’。單就藝術或美感方面來討論,自亦很好;但根本問題的解決,我以為尤其重要。”受此啟發,我想就書法研究而言,其對象應該是“文字”“技法”“藝術”“文化”,且四者是遞進關係。書法即“書中有法”,書是“寫”,法是“度”,是要在書寫中觸摸中華文化的一邊一角。書法是文字的表現形式,文字則賦予書法文化內涵,文化才是書法的屬性。通過漢字書寫來表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人豐富的內心情感,最終形成千古傳承、精妙絕倫的書法藝術,這是表,由表及里的是中國傳統文化。因此,我主張“道技並重”,即書家在提高技藝的同時需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和道德修養,從而由技人道,以技修道,道技並重推動當代書法的發展。
正是基於上述思考,我萌發了在京辦展的念頭。庚子新春,新冠疫情暴發後,居家預防期間,我開始“問學”書法個展的構思與創作,於匆忙中寫就“問學散論十五則”“論書十則”,興致時揮就三幅榜書大字、四幅自作對聯,並節錄《文心雕龍》《菜根譚》《人間詞話》多篇佳句,還將我對書法文化的思考凝聚筆端,快哉樂也,創作基本上都是在春節後兩個月內的子夜完成的,夜深入靜,思緒萬千,斟詞酌句,濡墨揮毫,別有一番興致。展覽作品的三個部分“文以載道”“澄懷觀道”“道技並重”相映成趣,並由人民美術出版社結集出版。
圖書目錄
《問學:汪碧剛書法集》:
問學與學問
名家集評
鬱郁乎“雜”哉——《未名墨語》讀後
發揚蹈厲不負青春——汪碧剛《未名墨語》雜文集讀後
傳統文化綻新枝
行書漫談
家國情懷與文人擔當
理解文化認識書法
文化應是書法的第一屬性
書法史研究邏輯之我見
個性與情趣兩相宜——由歷代行草書名家古帖談起
帖學盛行的宋代書法特徵管窺——以蘇東坡為例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
道技並重——當代書法發展方向芻議
我國書法教育體系的現狀、問題及相應對策
書法進課堂:當前書法藝術發展的驅動力
汪碧剛書法集評
且古半潘聯
皖江文化聯
《汪碧剛·問學散論十五則》之一
《汪碧剛·問學散論十五則》之二
《汪碧剛·問學散論十五則》之三
《汪碧剛·問學散論十五則》之四
《汪碧剛·問學散論十五則》之五
《汪碧剛·問學散論十五則》之六
《汪碧剛·問學散論十五則》之七
《汪碧剛·問學散論十五則》之八
《汪碧剛·問學散論十五則》之九
《汪碧剛·問學散論十五則》之十
《汪碧剛·問學散論十五則》之十一
《汪碧剛·問學散論十五則》之十二
《汪碧剛·問學散論十五則》之十三
《汪碧剛·問學散論十五則》之十四
《汪碧剛·問學散論十五則》之十五
榜書:文以載道
孔孟顏歐聯
文風市景聯
美麗中國
費孝通句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秋歸輞川莊作》
米芾《砂步》
澄懷觀道
明德
慎獨
和合
興國
觀遠
漫步哲學路上
一核多元融合共治
興學重教弘根本秉禮懷德正世人
適民意可安天下治大國如烹小鮮
轉益多師
知止有定
兼容並包
致廣大而盡精微
陶淵明《雜詩·其一》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蘇軾《陽關曲·中秋月》
文心雕龍·明詩
文心雕龍·論說
菜根譚·修身
菜根譚·評議
菜根譚·閒適
《王國維·人間詞話十一則》之一
《王國維·人間詞話十一則》之二
《王國維·人間詞話十一則》之三
《王國維·人間詞話十一則》之四
《王國維·人間詞話十一則》之五
《王國維·人間詞話十一則》之六
《王國維·人間詞話十一則》之七
《王國維·人間詞話十一則》之八
《王國維·人間詞話十一則》之九
《王國維·人間詞話十一則》之十
《王國維·人間詞話十一則》之十一
方向邏輯方法
蘇東坡《寒食帖》
節錄李鐸《論書斷語》
《汪碧剛·論書十則》之一
《汪碧剛·論書十則》之二
《汪碧剛·論書十則》之三
《汪碧剛·論書十則》之四
《汪碧剛·論書十則》之五
《汪碧剛·論書十則》之六
《汪碧剛·論書十則》之七
《汪碧剛·論書十則》之八
《汪碧剛·論書十則》之九
《汪碧剛·論書十則》之十
榜書:高峰入雲清流見底
汪碧剛學術成果
後記
作者簡介
汪碧剛,1975生,安徽樅陽人。博士、研究員,北京大學博士後。《城市治理實踐與創新系列叢書》主編,《名人名家書畫報》主編。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