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文物歷史,特徵體現,文物鑑賞,出土環境,文化寓意,文物爭議,社會評價,
文物歷史
商代晚期,鴞尊鑄成。
1976年,商鴞尊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
特徵體現
商鴞尊一對兩隻,由器蓋和器身兩部分組成,整體做站立鴞形,通高45.9厘米、口徑16厘米、足高13.2厘米、器高13.2厘米、重16.7千克。器蓋置於鴞首後部,鴞昂首,歧冠高聳,“臣”字狀目,小耳,鉤喙,胸略微前凸,雙翅併攏,兩爪粗壯,四趾抓地,寬尾下垂。通體以雲雷紋為底,器蓋飾饕餮紋,前端立一鳥,尖喙,歧冠,鳥後飾一拱身卷尾龍。而冠面外側則飾羽翎紋,內側及頸部兩側飾夔龍紋,喙與前胸各飾一蟬紋。至於兩翼前端則分別盤曲一條長蛇,蛇身飾菱形紋。器身尾部飾有一鴞,圓眼、尖喙,雙足內屈,兩翼平展,作飛翔狀。
文物鑑賞
商鴞尊造型雄奇,花紋絢麗,鑄工精湛、姿態生動,通體布滿饕餮、雲雷、羽、蟬等8種紋樣,反映出莊嚴獰厲的審美傾向和強烈而濃厚的宗教色彩。尊蓋上有圓雕的鳥、龍,鋬上有浮雕的獸首。飾於尾上呈展翅飛翔狀的鴞紋尤其引人注目。整件鴞尊姿態穩健,英姿颯爽、雄壯威武,昂首環視四周,仿佛是一位無所畏懼的鬥士。細細觀察它身上的紋飾,主紋高出器物表面,陰線的刻紋相輔,整件鴞尊的紋飾主次分明,有著鮮明的層次變化,具有商代銅器的大氣肅穆和獨特的神韻。既是實用器,又是極好的藝術品。
出土環境
文化寓意
商鴞尊是商代青銅器中的精品。單就婦好鴞尊而言,它呈現出商文化刻意創新、追求完美的精神。而就婦好墓出土的青銅禮器、武器群而言,它們是商代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體現,是“國之大事,在祀在戎”的物質載體,是中國青銅時代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的物質證明。
文物爭議
郭沫若先生認為,甲骨文中的“?”字,像“鷹瞵?視”之形。據此,有研究者甚至認為,商族族源神話“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中的“玄鳥”,實際上就是商人祖先神的化身——鴟?神;而甲骨文中發現的“商”字,即為鴟?銳目之造型——此正所謂“鴟目虎吻”、“鴟視狼顧”也。這不但道出了鴟?與商的不解之緣,也解釋了婦好墓為什麼會隨葬?尊禮器。如今,貓頭鷹雖然被視為不祥的惡鳥,但鴟尾、鴟吻還活在中國古典建築的屋脊的兩端,是必不可少的建築構件與裝飾器物。
社會評價
就婦好鴞尊的造型、紋飾而言,它是婦好墓所出468件青銅器中的精品。它造型新穎,各部位紋飾和諧,頭部羽紋動感尤烈,予觀者以扶搖直上八萬里的藝術感染力,無愧於戰神之美譽。(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鄭振香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