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羅漢第貳拾肆尊
商那和修尊者又稱舍那婆斯,與末田底迦為阿難兩大弟子。為西天付法藏二十八祖中第三祖。佛教第一次結集時。受阿難指派,往古印度中部地區弘揚佛教。
據《景德傳燈錄》卷一、《付法藏因緣傳》卷二等載,尊者系突羅國人,姓毗舍多,在胎六年而生。在阿難處受八萬四千法藏,悉憶持之,又游化諸方,於摩突羅國曼陀山化二龍子,於彼處營建僧住處,至黑罽賓現龍奮迅定等五百三味,化度優波鞠多及其弟子,後飛騰虛空作十八變,而入涅盤。時為周宣王乙
未年。又彼由前生願力,於處母胎至入涅盤期間,常著商那衣,未嘗脫卻,因而得名。此蓋基於梵語,音譯商那、奢那、設若迦、奢搦迦、意譯大麻;音譯和修、意譯為衣而來者。按巴利文大史浮陀、三菩伽、參復多、意譯已生。嘗與離婆多等共詣毗舍離城,阻跋耆比丘之倡十事非法。
商那和修,又作舍那婆數、舍那波私、舍那和修、舍那婆斯、奢搦迦、商諾迦縛娑。意譯胎衣、自然衣、麻衣。
基本介紹
- 本名:商那和修尊者
- 別稱:禪宗三祖
- 民族族群:西天付法藏
- 主要作品:《付法藏因緣傳》
- 法號:商那和修
人物履歷,主要成就,付法藏經,禪語,偈解,
人物履歷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摩突羅國人也。亦名舍那婆斯。姓毗舍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多,父林勝,母憍奢耶,在胎六年而生。梵語商諾迦,此雲自然服,即西域九枝秀草名也。若聖人降生,則此草生於淨潔之地。和修生時,瑞草斯應。
景德傳燈錄卷第一之天竺一十五祖第三祖商那和修者(正宗記雲。梵語商諾迦此雲自然服。以生時身自有衣也。洪覺范志林雲。謂僧伽梨衣與雲岩同也。而傳燈曰自然服。即西域九枝秀草名未詳)摩突羅國人也。亦名舍那婆斯姓毗舍多。父林勝。母憍奢耶。在胎六年而生。梵雲商諾迦。此雲自然服。即西域九枝秀草名也。若羅漢聖人降生則此草生於淨潔之地。和修生時瑞草斯應。昔如來行化至摩突羅國。見一青林枝葉茂盛。語阿難曰。此林地名優留茶。吾滅度後一百年。有比丘商那和修。於此地轉妙法輪。後百歲果誕。和修出家證道。受慶喜尊者法眼。化導有情及止此林。降二火龍歸順佛教。龍因施其地以建梵宮。尊者化緣既久思付正法。尋於吒利國得優波鞠多以為給侍。因問鞠多曰。汝年幾耶。答曰。我年十七。師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答曰。師發已白。為發白耶。心白耶。師曰。我但發白。非心白耳。鞠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也。和修知是法器。後三載遂為落髮受具。乃告曰昔如來以無上法眼藏付囑迦葉。展轉相授而至於我。我今付汝勿令斷絕。汝受吾教。聽吾偈言。
非法亦非心(舊本作非法亦非法今依寶林傳正宗記改作非法亦非心也)
無心亦無法 說是心法時
是法非心法
說偈已。即隱於罽賓國南象白山中。後於三昧中見弟子鞠多。有五百徒眾常多懈慢。尊者乃往彼。現龍奮迅三昧以調伏之。而說偈曰。
通達非彼此 至聖無長短
汝除輕慢意 疾得阿羅漢
五百比丘聞偈已。依教奉行皆獲無漏。尊者乃作十八變火光三昧用焚其身。鞠多收舍利葬於梵迦羅山。五百比丘人持一幡。迎導至彼建塔供養。乃宣王二十三年乙未歲也(當作二十二年)。
主要成就
商那和修,又作舍那婆數、舍那波私、舍那和修、舍那婆斯、奢搦迦、商諾迦縛娑。意譯胎衣、自然衣、麻衣。
付法藏經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王舍城長者也。過去世為商主。路見辟支佛身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嬰重病。即為求藥治療。見其衣極弊惡奉妙氈衣。辟支佛言。此商那衣(或翻草衣。西域有九枝秀草。若羅漢生。則此草生於淨地之上也)以此出家成道。故當著此而入滅也。即飛空作十八變。便取涅盤。商主悲哀。積諸香木闍維舍利起塔供養。願我來世功德威儀及以衣服如今無異。由斯願力於五百世身中陰。恆服此商那衣。最後身衣從胎俱出。隨身增長。出家變為法服。具戒變為九條。因名商那和修(按西域記。梵衍那國。度雪山東有伽藍。藏商那九條衣縫赤色。商那入滅。留此袈裟。謂弟子曰。法盡之後。方乃變壞。今已少損矣)如來昔游摩突羅國見樹林榮茂。告阿難曰。吾滅度後。當有比丘商那和修於此山中起僧伽藍說法教化。後商那入海大獲珍寶。往詣竹林設大施會。聞佛世尊迦葉目連皆已滅度。即便嚴辦為般遮於瑟(此雲五年大會)及造門樓。阿難告曰。汝今已為財施。復當作於法施。出家學道利益眾生。商那答言。甚適我願。即度出家成阿羅漢。乃往曼陀山。以慈三昧化二毒龍子。營建禪室。復往罽賓國象白山中安座入定。時弟子優波鞠多有五百弟子。
禪語
昨非今是定去從,好漢不提當年勇,
人生道路千千萬,臨岐不亂方英雄。
偈解
寓意認識過去的錯誤,真正的好漢會不斷做出新的事跡來,而不會整天把過往的事情掛在嘴邊。人生道路千千萬,好漢更看重的是現在和未來,這不僅反映了好漢謙虛的品格,更包含了所有人都應該遵循的一個思想精髓:實事求是。尊重歷史,尊重事實,總比本無“勇”卻硬要編“勇”來炫耀要好一萬倍。
得此偈者,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情,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情緒穩定下來,如此,才能鎮定地想出解決的方法,解決所有難解的糾結。沉著冷靜地對待事情,遇事不慌張,才能在面對緊急事情,臨危不亂,處事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