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途履痕——劉永寧作品集》是劉永寧先生編著的商務經濟綜合文集。作品充分反映和展示了湖北省荊門市商業和財貿30多年改革開放的發展變化和可喜成就。主要內容及特點:一是時空跨度長。歷經改革開放34年,可謂一個地方、一個領域、一個側面改革開放歷史的記載、時代的見證;二是作品類別多。既有商經論文類、調研報告類、新聞報導類,又有人物通訊類、言論類及遊記其他類共6大類,共28萬餘字;三是內容涉面廣。作品內容不僅涉及商業、糧食、供銷、外貿、財政、稅收、金融等,而且涉及農業、工業乃至整個經濟社會;四是文字質量高。所有作品都是在地市級以上報刊雜誌等新聞媒體上發表過的,其中不少作品曾獲得國家、省、市級獎勵。該書集於2014年1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商途履痕——劉永寧作品集》
- 作者:劉永寧
- 類別:商務經濟/綜合文集
- 頁數:366
- 定價:48.00元
- 出版社:中國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1
- 開本: 787×1092mm1/16
作品目錄,作品內容,作者簡介,基本信息,《商途履痕—劉永寧作品集》首發式在湖北荊門市舉行,
作品目錄
- 商經論文
- 調研報告
- 人物通訊
- 新聞訊息
- 言 論
- 其 他
- 附 錄
作品內容
糧改:一件大事好事難事
我國是農業大國,糧食生產占主導地位,現行糧食流通體制存在的種種弊端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刻不容緩,勢在必行,改革成功與否,關係重大。國務院近 期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1998]15號),我們一定要深刻理解領會,認真貫徹落實。
一、 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是大事
一是朱鎔基總理在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談到新一屆政府要抓的五項改革時,把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放在了首位;隨後,在新一屆國務院首次全體會議上,朱總理又把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放在了1998年五個方面改革的第一位;4月底召開的全國糧食流通體制工作會,也是新一屆政府組成後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性工作會議;全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工作會結束不久,朱鎔基總理、溫家寶副總理又親自深入安徽、吉林廣大農村和基層糧食收儲企業調查研究,並迅速制定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糧食購銷和價格管理工作的補充通知》,6月3日,國務院又召開了糧食購銷電視電話會,朱鎔基總理、李嵐清、溫家寶副總理先後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明確了當前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糧食購銷工作的三項政策和一項改革,6月6日,朱鎔基總理簽署國務院令,我國第一部《糧食收購條例》正式發布施行。這些都充分證明,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是黨和國家領導非常關心、重視和直接抓的大事。二是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是黨的十五大和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出的任務。改革與否,是關係到能否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和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精神的大事。三是近 年來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已經有了一定進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新一輪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是鞏固成果、深化改革的大事。四是現行糧食流通體制不加快改革,必然要影響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的發展。因此,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是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推動糧食生產的大事。五是目 前國有糧食企業處於嚴重困難的關頭,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是直接關係國有糧食企業能否生存和發展的大事。
- 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是好事
一是有利於理清中央和地方的糧食責權關係,減輕中央財政負擔,維護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好全局。二是有利於糧食行政主管部門與糧食企業在人財物等方面脫鉤,使糧食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經濟實體,儘早扭轉虧損,更好的擔當起糧食流通主渠道的重任。三是有利於消化糧食企業虧損在銀行的掛賬,使之輕裝上陣,增強市場竟爭力。四是有利於保持黨和國家一系列糧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保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的穩定增長。五是有利於進一步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保護糧食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進而保持整個糧食市場的穩定。
三、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是難事
1.政企分開的問題。幾十年形成的糧食管理體制和體系,實行政企分開後,糧食企業總得有人管,“無主”企業行不行。企業擔心政企分開後,失去主心骨、保護傘,喪失整體優勢。目 前,我市糧食系統獨立核算企事業單位138家,非獨立核算企業近100家,購銷網點720多個,在冊幹部職工19800多人,其中在職15200多人,固定資產原值近8億元,糧食倉庫1500多棟,貨位1300多大,鐵路專用線2000多米,專用碼頭3個,到1998年5月底止的貸款餘額近43億元,新老財務掛賬逾20億元。人、財、物怎樣脫鉤?脫鉤後一些歷史遺留問題誰來處理?沒有主管理部門的糧食企業會不會有失落感?隊伍能否保持穩定?這些都是需要正確面對和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2.經營與儲備分開的問題。經營與儲備從性質和數量上好分,但經營難搞活。(1)目 前糧食企業包袱沉重。購銷價格嚴重倒掛,市場持續疲軟,糧食品種結構調整滯後,經營難以正常進行。(2)國務院的《決定》明確要加強糧食倉儲設施建設是必要的,但既然實行政企分開,人財物徹底脫鉤,政府拿錢為企業建倉修倉不實際,也沒有財力。所以還應該明確具體操作辦法。(3)建立健全儲備糧管理制度要從實際出發,分類指導,應該把重點放在主銷區,主銷區可以委託生產區收購和儲存儲備糧,並按量支付收購費用,安國家儲備糧的標準支付費用和利息。(4)省內定購糧調撥應由主銷區與生產區簽訂購銷契約,並嚴格按契約執行。對主銷區不接收的定購糧,由生產區糧食企業自主經營,盈利與省級政府按比例分成,虧損由省級財政補貼。
3.新老財務掛賬分開的問題。要實事求是地核定新老財務掛賬。經清理自查,我市糧食企業1992年4月至1998年5月末,新增財務掛賬18.21億元,其中政策性掛賬占近80%;1992年3月底前未處理的老掛賬餘額20981萬元,新老掛賬逾20億元。按規定中央財政不予補貼利息的財務掛賬和不合理占用貸款,基本金和利息均由地方在規定的期限內消化。我們認為,問題是“規定”是否合理。如,1997年我市按保護價收購議購糧8.87億斤,價虧將達到3.43億元;1997年省安排我市定購糧調出計畫3.04億元,加上96年度定購糧調出計畫尾欠2.33億斤,總計5.37億斤,至今1斤未調,占壓資金近4億元,每年需支付利息3600多萬元,開支保管費用近3000萬元。等等這些純政策性虧損,地方財力有限,可能最終包袱還是糧食企業背。
4、實施下崗分流、減人增效的問題。國務院《規定》要求:直接從事糧食收儲業務的人員要逐步減少到現有人員的一半。我們認為,一是政企分開後,糧食企來成為“四自”企業,對人、財物的使用和調配應由企業根據業務量自主確定。二是對糧產區來講,目 前真正從事收儲業務的人員並不多,而且有個季節問題。收購高峰期不僅不能減人,還要請季節工;閒時,人多一些,但保管、銷售任務也很重,還有部分人員從事多種經營。三是目 前基層糧食企業是購銷調加存和多種經營多業並舉的企業,其人、財物共有,忙時購銷調加存,閒時開展多種經營。因此,糧食企業中再把收儲企業與附營業務企業分離很難分,幾個人的附營業務企業不可能成為獨立核算企業,企業共有資產也不便再分得那么細。弄不好,會增加新的不穩定因素。
5、糧食企業受糧食行政主管部門的委託代理收儲業務的問題。定購糧價格由政府定,議購糧還要按保護價敞開收購,企業沒有定價權;銷售方面,定購糧銷價由省政府定,議購糧要順價銷售,難度很大,這樣,一方面不能體現企業自主經營,另方面企業無法保證不發生新的虧損。財政要支付收儲企業的費用和利息補貼,購得進銷不出,勢秘要增加財政負擔。
6、糧食主產區糧食積壓的問題。目 前糧食主產區糧食積壓,且糧權大多是國家和省級政府的專儲糧和定購糧,不銷潛虧大,銷明虧大,政府又不認賬,企業難以承受,更難承擔糧食流通主渠道的重任。到5月底止,全市糧食部門共存糧油36億餘斤(原糧,下同),其中糧權屬國家和省政府的定購糧、專儲糧、“506”和甲字糧26.72億斤,占74.1%;1997年收購的保護價糧7.36億斤,占20.4%,兩項累計占儲糧總數的94.5%。這部份糧食需3年以上時間才能銷售或輪換完,而3年全市糧食企業按敞開收購的政策又要新購進近80億斤糧食。因此,解決目 前糧食主產區糧食積壓的問題是關係到改革能否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認為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是大事好事難後的背後,基層糧食幹部職工表現為不同的態度;一是對改革充滿信心,表示要積極迎接和參與改革。多數幹部職工都能認識到,當前國發經濟繼續保持高增長、低通脹的態勢,糧食連年豐收,市場供給充裕,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糧改有良好的巨觀環境;同時經過幾年的實踐,黨的國家已經有了在歉收和豐收兩種不同情況下,有效調控糧食市場的辦法和經驗,為糧改提供了良好的內部條件,進入90年代以來,國有糧食企業已經受了放開糧食購銷價格、政策性業務和商業性經營“兩條運行”等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考驗,深化糧改有良好的思想基礎和民眾基礎;更重要的是,黨和國家及地方各級政府高度得視糧改工作,為深化糧改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二是對改革信心不足,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不高。少數幹部職工認為, 近 年來,改革糧食流通體制已有幾個回合了,出台的政策並沒有完全到位,現 在又要深化改革,
會不會是“雷專”大“雨點”小,半途而廢;目 前國有糧食企來管理落後,政企不分,人員膨脹,成本上升,經營虧損和財務掛賬劇增,處境相當艱難,完成深化糧改的任務沒把握,還有,一方面要實行政企分開,一方面糧食企業又要受糧食行業主管部門委託代理收儲業務,而且購價政府定,銷售要順價,還要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等等這些勢必影響糧改有關政策的到位。三是極少數幹部職工消極觀望,認為改不改與已無關;上面說怎么改,下面就怎么改;改與不改,大政策國家訂,小政策地方政府出,執行是主管部門和主要領導的事,基層企業和幹部職工還是購銷調加存老一套。
要把改革糧食流通體制這一大事好事難事抓好,一是思想要統一,態度要堅決。要加大宣教育力度,統一各級黨委、政府和計畫、糧食、財政、物價、銀行等有關部門的認識,理順廣大糧食幹部職工的思想情緒,消除思想障礙,排除一切干擾,堅定不移地按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抓落實。二是辦法要實際,組織要嚴密。糧改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產區和銷區、收儲業和附營業務等情況各異。因此,各地在制定貫徹實施國務院《決定》的方法時,要結合本地的實際,可操作性要強。同時要嚴密組織,防止出錯。對改革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研究,認真解決。三是要加強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數糧食幹部職工隊伍的穩定,確保改革順利進行。四是堅持邊改邊落實,做好當前的夏季糧油收購、儲糧安全保管、糧食順價銷售,扭虧增盈等項糧食工作,做到改革和業務工作兩不誤。五是加強監督和檢查,防止糧改中出現不正之風。
此文刊載於《荊門社會科學》1998年第四期、《荊門年鑑》1999年卷專文;1998年10月被中國文聯出版社編入《中國當代改革者》一書;2000年被中國糧食經濟學會評為1997年——1998年全國糧食經濟優秀論文三等獎。
作者簡介
劉永寧,男,漢族,1955年生,湖北省洪湖市人,大學學歷,高級經濟師。歷任荊門市政府財貿辦公室副主任、荊門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荊門市糧食局局長、荊門市經濟貿易委員會副主任、荊門市商務局黨組書記、荊門市招商局局長等職。曾兼任荊門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荊門市中青年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會會長、荊門市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兼《商業經濟》雜誌主編、荊門市公共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等職。現任荊門市商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兼《荊門商界》雜誌主編。業餘愛好理論研究、新聞寫作,先後有200多篇理論研究文章、調研報告和新聞稿件被中央、省、市有關部門和報刊媒體採用發表,諸多獲獎。
基本信息
作 者: 劉永寧
出 版: 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 編 審: 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 址: 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 徐 榮
印 刷: 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 本: 787×1092mm1/16
字 數: 280千字
印 張: 24.5
版 次: 2014年1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定 價: 48.00元
《商途履痕—劉永寧作品集》首發式在湖北荊門市舉行
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商途履痕——劉永寧作品集》首發式於2014年3月28日在湖北省荊門市舉行。湖北省商貿流通業協會會長楊育順、秘書長張澤順、監事楊麒麟,荊門市商業聯合會顧問委員會主任朱同炳,副主任焦知雲、葉中章、譚壽山,委員楊寶泉,市商務、糧食、供銷、社科聯、民間組織管理局等有關部門領導及市商業聯合會有關會長近30人出席了首發式。中國文化出版社為首發式發了熱情洋溢的賀信.
首發儀式由荊門市商業聯合會會長鬍明友主持。市商業聯合會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曉明宣讀了《中國文化出版社賀信》;作者劉永寧介紹了出版發行情況;胡明友代表荊門市商業聯合會致辭;荊門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焦知雲、荊門市政協原副主席葉中章、譚壽山,荊門市政協原秘書長范明華、荊門市經貿委原副主任楊寶泉、市民間組織管理局局長楊元武、市社科聯副主席李柏武、市糧食局副局長許先進、市供銷社副主任王峰等,分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大家對《商途履痕——劉永寧作品集》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較高評價。一致認為,這本書比較全面系統、客觀真實反映了荊門商貿改革的歷史發展進程,也是荊門經濟社會改革開放發展的縮影,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是一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好書。
為該書作跋的原湖北省商務廳巡視員、現湖北省商貿流通業協會會長楊育順代表湖北省商貿流通業協會對於《商途履痕—劉永寧作品集》的出版發行表示衷心地祝賀!他指出:《商途履痕—劉永寧作品集》是改革時代的產物;是商貿歷史的見證;是作者勤奮的結晶。本書的出版發行既是荊門市商業聯合會的喜事和盛事,也是湖北省商界的一件喜事和盛事!這種多類集的個人作品集,在全省商界尚屬首創。
為該書作跋的原湖北省商務廳巡視員、現湖北省商貿流通業協會會長楊育順代表湖北省商貿流通業協會對於《商途履痕—劉永寧作品集》的出版發行表示衷心地祝賀!他指出:《商途履痕—劉永寧作品集》是改革時代的產物;是商貿歷史的見證;是作者勤奮的結晶。本書的出版發行既是荊門市商業聯合會的喜事和盛事,也是湖北省商界的一件喜事和盛事!這種多類集的個人作品集,在全省商界尚屬首創。
為本書作序的原中共荊門市委書記、現市商業聯合會顧問委員會主任朱同炳對《商途履痕——劉永寧作品集》的出版發行表示祝賀!他說:透過《商途履痕——劉永寧作品集》,我們看到了劉永寧對商貿商業的堅定執著與不懈追求;看到了劉永寧對商貿改革理論的大膽探索與改革實踐的有機結合;看到了劉永寧把握時代脈搏傳播正能量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貢獻。
作者劉永寧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從湖北省商業學校畢業後,一直在荊門市商業、糧食、財貿及市政府機關工作,現任荊門市商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商途履痕—劉永寧作品集》匯集了作者30多年來撰寫的商經論文、調研報告、人物通訊、新聞信息、講話、遊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