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謎
  • 類屬:說唱表演
  • 特點:猜謎語
  • 起源:宋代
商謎-正文,商謎-影響,

商謎-正文

宋代瓦舍中以猜謎語形式為特徵的滑稽風趣的說唱藝術。猜謎語古已有之,先秦時代稱“庾辭”、“隱語”,漢代稱“射覆”。宋代文人猜謎風氣很盛,每逢元宵節更成為民眾性的娛樂活動。瓦舍中的藝人就以猜謎語為內容,創造了一種表演伎藝,稱為“商謎”。“商”是任人商略的意思。在北宋汴京(今開封)、南宋臨安(今杭州)的瓦舍中都有商謎演出。《都城紀勝》記載商謎的表演比較詳細,從中可以看出商謎是由“商者”、“來客”兩方表演的,至少要有兩人。商者是出謎語的人,他或者以“物類相似者”譏笑來客猜得不對,或者“改物類以困猜者”,而來客或“假作難猜”而愚弄商者,“以定其智”。雙方有問有答、反覆鬥智,其中有不少滑稽風趣的笑料,與現代的對口相聲中猜謎語一類的節目或有類似之處。《西湖老人繁勝錄》記載商謎時,稱為“背商謎”,《夢粱錄》記商謎藝人有歸和尚、馬定齋等,說他們“記問博恰”,可見表演商謎是有腳本的。這些謎語都是當時書會才人的創作,內容也比較通俗,不象文人學士的謎語那樣典雅深奧。所以,宋周密《齊東野語》說:“古之所謂庚詞,即今之隱語,而俗所謂謎。……若今書會所謂謎者,尤無謂也。”瓦舍表演的商謎,是供市民階層娛樂的,自然會被文人學士看做是粗鄙淺薄的東西。元李冶《敬齋古今黈》說:“近者,伶官劉子才蓄《才人隱語》數十卷”,這部《才人隱語》當是宋代書會才人創作的商謎腳本,已佚失不傳。即為商謎。商是任人商略的意思。商謎有商者、來客兩人表演,商者出謎,來客猜謎,有問有答,反覆鬥智,類似相聲中的猜謎。商謎對金院本產生了影響。

商謎-影響

商謎對金代的雜劇也有一些影響。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院本名目》條,在“打略拴搐”類下有“猜謎”,包括《杜大伯》、《大黃》二目。
猜謎活動在中國雖然歷史悠久,但作為說唱伎藝,商謎則為宋代所專有。它的產生除作為說唱伎藝所共同的原因,如城市經濟的繁榮,市民階層娛樂需要的擴大,瓦舍存在提供了場所等外,尤其依賴於猜謎活動的普及和風氣之熾烈。宋代恰恰具備這些條件。宋人愛好猜謎是具有全民意義的。像燈會之盛,唐宋比儔,而宋時的燈會始有謎語側身其中。如周密的《武林舊事》卷2“燈品”就記載了當時元夕活動中燈與謎的結合:“又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如果不是得到民眾的廣泛喜愛,謎語是不會在燈會中出現的,而燈謎的出現又進一步將猜謎的活動推波助瀾。不僅宋人如此,金人也如此,明郎瑛《七修續稿》載賀從善《千文虎》序稱:“金章宗好謎,選蜀人楊祥圃為魁,有《百斛珠》刊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嘉祐年間,一批著名的文人才子,像蘇軾、黃庭堅、秦少游、王安石、佛印和尚等雅愛謎語,他們不僅身體力行創作,而且留下了不少風流雅聞。這些文人的積極參預給猜謎語的活動起了重要的煽情作用,奠定了謎語或商謎這一伎藝的作品基礎。因為謎語的積累不達到一定的數量,商謎這一營業性伎藝活動便根本無從談起。查初揆曾高度評價蘇軾等人參預猜謎活動的意義,稱“宋延祐間,始有《文戲集》四冊,則東坡、山谷、少游、介甫實創之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