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法的符號學分析》是2007年5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學龍。本書比較系統和全面地分析了商標法的基本問題。
基本介紹
- 書名:商標法的符號學分析
- 作者:彭學龍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5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 彭學龍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年: 2007-5
頁數: 376
定價: 31.00元
裝幀: 平裝
內容簡介
《商標法的符號學分析》作者用較為新穎的方法全面分析了商標法的基本問題,即商標法的符號學分析。雖然類似的觀點在以往的學者中有所介紹,但是,本文的研究是比較系統和全面的。本文用符號學原理對商標法進行系統研究,屬於交叉學科的研究,是比較有學術創新性的。作者還嘗試運用心理學分析的方法系統研究商標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制度。不僅如此,作者認為在商標法學理論中,更應當注重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和分析視角的多元化。鑒於上述情形,除了符號學和心理學之外,《商標法的符號學分析》還採用經濟學分析的方法,也包括基本的包括法條解釋、實證分析、比較研究、歷史研究乃至案例分析在內的傳統法學研究工具。
作者簡介
彭學龍,男,1968年11月生,湖北潛江人。199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 材料化工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1990年至1999年供職於葛洲壩集團公司,將青春獻給了祖國的水電事業。由於偶然的原因結緣法學,2002、2006年先後獲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民商法學碩士和博士學位。2002年7月至2006年6
目錄
導言
第一節 選題的由來與意義
第二節 主要研究方法:符號學分析
第三節 總體框架與主要內容
第四節 創新之處與學術貢獻
第一章 商標法的符號學基礎
第一節 符號學概述
一、符號學的早期思想
二、現代符號學的淵源
三、現代符號學理論
第二節 符號的結構
一、二元符號模型
二、三元符號模型
三、對兩種符號結構的簡單比較
第三節 符號化理論導言
第一節 選題的由來與意義
第二節 主要研究方法:符號學分析
第三節 總體框架與主要內容
第四節 創新之處與學術貢獻
第一章 商標法的符號學基礎
第一節 符號學概述
一、符號學的早期思想
二、現代符號學的淵源
三、現代符號學理論
第二節 符號的結構
一、二元符號模型
二、三元符號模型
三、對兩種符號結構的簡單比較
第三節 符號化理論
一、 意指與價佰
二、符號價值
三、意義理論
結語
第二章 商標結構的符號學分析
第一節 我國學界對商標結構的認識
一、符號組合論
二、結構資訊理論
三、符號論
第二節 傳統的商標三元結構
一、商標三要素及相互關係
二、“商標”一詞的兩種含義
三、中介問題
四、有關商標保護範圍的空間模型
第三節 晚近的商標二元結構
一、符號價值的貨幣化:所指與對象的融合
二、使用價值的品牌化:能指與對象的融合
三、漂浮的能指和超符號
第四節 商標、商譽與營業
一、概述
二、商譽的概念及其與商標、營業的關係
三、商標轉讓原則及其變遷
結語
第三章 商標顯著性的符號學分析
第一節 顯著性的含義及其符號學解釋
一、顯著性的語義辨析
二、顯著性的法義探尋
三、顯著性的學理界定
四、顯著性的符號學解釋
第二節 顯著性的心理學分析
一、商標與消費者心理
二、心理學基礎:認知系統與認知心理學
三、顯著性的心理學解釋
第三節 顯著性傳統理論概述
一、顯著性的法律性質
二、顯著性與獨創性、創造性之比較
三、實際顯著性與潛在顯著性
四、顯著性的認定
第四節 商標“五分法”與固有顯著性的符號學解釋
一、商標“五分法”簡析
二、固有顯著性的真正含義
第五節 獲得顯著性及其符號學解釋
一、概述
二、“第二含義”的含義
三、顯著性的退化與喪失
四、顯著性的失而復得
第六節 顯著性生成的符號學原理及對傳統理論的評析
一、商標顯著性生成的符號學原理
二、具備固有顯著性的商標可以直接註冊的原因:基於制度實施成本的解釋
三、曼著性傳統理論評析
第七節 顯著性的重構:出處顯著性與區分顯著性
一、出處顯著性與區分顯著性的符號學基礎
二、出處顯著性的衰落
三、區分顯著性的崛起
四、作為漂浮能指的商標
第八節 顯著性與商標保護強度
一、標識力、商標強度與顯著性
二、商標名聲與顯著性
三、獨特性與顯著性
四、顯著性與商標保護強度
結語
第四章 商標混淆的符號學分析
第一節 概述
一、“混淆之虞”與“混淆可能性”
二、混淆之虞的作用與性質
三、混淆之虞的認定標準
四、實際混淆與混淆之虞
五、被告意圖與混淆之虞
第二節 商標混淆類型探析
一、混淆概念的演變
二、正向混淆與反向混淆
三、售前混淆與售後混淆
四、聯想性混淆與潛意識混淆
第三節 商標混淆的心理學分析
一、人們理解或誤解外來刺激的方式
二、預期與背景的作用
三、認知網路與混淆
四、各種混淆的心理學解釋
第四節 近似商標的判斷
一、何請商標近似
二、商標的音、形、義
三、通體觀察與比較主要部分
四、隔離觀察
第五節 類似商品的認定
一、美國商標法中的關聯商品
二、德國商標法中的類似商品
三、我國台灣地區類似商品認定的理論與實踐
四、小結
第六節 混淆之虞認定過程中的前後循環與互動影響
一、參考因素:既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
二、“類似商品”與“近似商標”的相互關係
三、應結合混淆之虞來解釋相似概念:“Cannon”商標案評析
結語
第五章 商標淡化的符號學分析
第一節 商標淡化溯源
一、美國商標淡化的理論與實踐
二、德國商標淡化的理論與實踐
三、歐盟反商標淡化法
第二節 商標淡化的符號學解釋
一、謝希特的淡化理論
二、“獨特性”的含義
三、反淡化保護的對象
四、醜化與淡化
五、淡化與中介問題
第三節 淡化理論的反對意見
一、淡化理論建立在過時的觀念基礎上
二、美國法院無須藉助反淡化法就可以有效保護馳名商標
三、反淡化保護的社會成本大於其收益
四、公眾對馳名商標的形成作出了貢獻
第四節 品牌延伸與商標泛化——淡化符號學本質的進一步解讀
一、品牌延伸與商標泛化
二、獨特性、泛化與淡化
三、淡化的本質
第五節 商標淡化的心理學分析
一、概述
二、扇面效應與淡化
三、弱化與醜化
四、淡化與泛化
五、否認表示與淡化
第六節 莫斯里案:商標淡化的證明
一、主要案情與爭點
二、案件的審理過程
三、莫斯里案的意義與影響
四、淡化的證明標準:淡化之虞
五、淡化證明的具體要求
結語
結論
一、商標結構的符號學分析
二、商標顯著性的符號學分析
三、商標混淆的符號學分析
四、商標淡化的符號學分析
五、商標法中的消費者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