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京奧運會
- 舉辦時間:2008
- 舉辦地點:北京
- 主辦機構:中國政府
體育商業,模式,作用,效益,發展趨勢,體育商業學,完善發展,熱點,體育商業,
體育商業
隨著經濟的發展,體育本身所蘊含的巨大經濟功能與價值越來越被人們認同,在已開發國家,體育產業(指向社會提供體育產品和體育服務的經營性行業,是在20世紀60年代隨著大眾體育和職業體育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如,在美國體育產業總值超過千億;在其他歐美已開發國家,體育產業的產值達到上百億美元;在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伴隨經濟的發展,體育產業也迅猛發展,被譽為我國的“朝陽產業“。體育產業的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成長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據的比例越來越大,體育經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體育經濟是指從生產和經營的角度出發,把大眾的體育生活和與此相關的經濟行為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作為一項特殊的產業來發展。而相對的體育產業,指的就是以活動的形式向全社會提供各類體育服務的行業,是體育服務業的總稱。
模式
體育經濟的發展主要有兩種模式:市場主導型和政府參與型。
1、市場主導型
市場主導型指體育產業發展的原動力是市場主體自身對商業利潤的追求,以及不同市場主體問相互競爭產生的壓力和推動力。如美國的“俱樂部+中介機構”模式,它具有完善的俱樂部體制和職業聯盟體制以及發達的體育中介機構;英國的“消費群+市場體系”模式,它具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民消費傳統和完整的體育市場體系。
2、政府參與型
政府參與型是相對於市場主導型而言。在某些國家和地區,當市場調控實效或政府預期市場可能實效的時候,政府採取措施對體育經濟進行巨觀干預,對本國本地區體育產業的發展設定目標,並且經常地利用多種手段加以引導、調控和規範體育市場主體的組建與運作。如,法國對體育經濟發展的巨觀政策支持,日本的梯度發展戰略等。
作用
體育的經濟表現,在於通過提供體育服務產品,起到拉動市場、增加創匯、擴大就業、聯動產業等作用,從而促進國家的經濟成長。
一是體育經濟的市場拉動和創匯效應。體育用品市場日漸發展和繁榮。體育用品品種繁多,市場規模日益擴大,家庭的體育開支包括體育用品的購買,占日常生活開支的份額逐漸增加。體育本業市場的繁榮為國民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國外體育產業運作情況來看,體育就意味著財富。舉辦大型的體育比賽特別是國際體育賽事,成為了發展本國、本地區經濟的良好時機。體育衍生品市場不斷興旺。體育衍生品是指為體育賽事製作發行的紀念品和為迎合體育愛好者及體育迷心理而設計製作的日常用品。世界各國體育組織逢體育大賽特別是在本國舉辦的體育賽事,出售紀念章、紀念幣、紀念郵票以及帶有某種體育標誌的商品生產的許可證,已成為獲取經費的重要來源。同時,國際性的體育活動同時作為一種國際性的貿易活動,其創匯能力相當強,並且,體育創匯與一般的商品出口貿易相比具有某些特定優勢,如體育商業活動具有一定的壟斷性,帶有特定體育標誌產品的生產具有一定的指定性,體育產品的價格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等等。國內的體育賽事,特別是在國內開展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能為舉辦者或舉辦國帶來相當可觀的外匯收人。
二是體育經濟的聯動產業與就業效應。體育在經濟成長中具有一定的區位優勢,體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國民經濟其它產業的支持,體育產業的成熟和壯大也能夠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體育產業是“朝陽產業”;與國民經濟其它產業相比,體育業具有持久發展的潛力,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超過一般產業;體育對其它產業的聯動作用。體育產業的發展在一定的條件下能帶動旅遊業、商業、廣告業、製造業、服務業、通訊業、信息業、金融業等行業的發展。體育作為第三產業,可以容納較多的勞動。從國外的情況來看,1990年,英國在體育運動和體育產業中的從業人員近50萬人,超過農業的從業人口。德國休閒服務業從業人數超過300萬人,年營業額高達 4000億馬克,體育在這個範圍廣泛的行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洛杉礬奧運會為洛杉礬市創造就業機會2.5萬人;漢城奧運會給3.4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亞特蘭大奧運會給該州帶來了7.7萬個就業機會;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會給北京市增加接近10萬個就業機會。
三是體育經濟的人文效應。提高勞動力素質的是體育的主要作用之一,體育運動有利於改善勞動者素質,提高勞動生產率。國外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勞動者比不參加體育活動的勞動者,其勞動生產率平均高出0.6%10%。勞動者作為生產力的首要要素,其身體素質和智力素質的提高,進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可以通過開展經常性的體育活動來達到目的。
效益
體育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是統一的。體育事業只有在不斷追求它的經濟效益中,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活力和創造自己的發展條件。一切有益於鼓舞和激勵人民精神向上,一切有益於豐富和充實人民民眾的精神生活,有益於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體育項目和活動,都是社會效益的體現。體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者可以相互促進。
一是體育的社會效益。體育經濟的社會效益主要有:體育在促進人類進化方面的意義。人類的體育運動發展會改變人的生物學構造和功能特徵。體育對完善人類的肢體發育,提高人類智力具有特別的作用;體育在價值觀形成和改善方面的意義。要宣傳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價值觀,樹立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才能完善人們的社會行為,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體育在社會行為協調方面的意義。體育的發展能提高社會成員的行為素質,規定著他們的行為規範及其相應的關係。體育能夠超越階級和社會制度的不同而被人們廣泛接受,並能夠充當協調人們相衝突的行為的工具。體育所具有的凝聚力和團隊精神,起著一種協調作用;體育在提高社會生活福利方面的意義。體育作為一門人類對自身認知的科學,作為一種社會性的活動,在滿足人類需求的過程中自然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作為社會管理的主體,更具有人格全面發展的可能性,因而體育自然包含著促進人類社會全面和自由發展的意義。
2、增強體育經濟效益的途徑:
一是要增強體育活動的經濟效益意識增強體育活動的經濟效益意識,要增強體育活動的“成本”和“效益”的觀念,還必須大部分體育資金趨向自立化和企業化;
二是要調整體育投資的結構。體育投資根據其目的和運行法則的不同,可分為政治性投資、知識性投資和娛樂性投資。
從總體上說,體育投資結構只有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並適應社會經濟格局的變化而變化,才能在根本上保證體育投資的最佳社會及經濟效益三是用企業管理的方法加強體育經濟的管理。企業管理的一些思想如成本分析、決策分析、預測分析等可以為體育經濟管理部門所借鑑。發展體育產業要考慮體育產品的需要和供給的關係,提高體育經濟效益。
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全球一體化的進一步加劇,體育經濟的發展呈現出以下趨勢。
1、全球化趨勢增強
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伴隨著體育運動國際化的深入,現代體育產業正越來越多地走向國際化經營,形成了許多,諸如像愛迪達和耐克等著名的跨國公司,國際體育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明顯出現了全球化、集約化趨勢。
2、壟斷程度不斷加深
從體育產業已開發國家的發展歷史軌跡來看,體育產業已經從自由競爭階段發展到壟斷競爭階段。耐克、愛迪達、銳步等運動用品的經營公司已發展成規模巨大的跨國公司。這些跨國公司的產品占有了全球運動服、運動鞋市場的80%,各公司的年銷售額都已達到數十億美元。其次,大型體育賽事的廣告經營權也呈壟斷趨勢,且賽事規格越高,廣告經營壟斷的程度就越高。
3、更加突出體育的主體產業
合理的產業結構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前提。體育產業結構中,許多國家注重發展最能體現體育活動本質功能市場需求最大與體育產業其他部門關聯度最高的體育健身服務業(如健身娛樂、健身技能培訓、健身輔導與諮詢、體質測試和評估、體育康復和醫療等),使體育健身服務業成為體育產業中的主體產業。
4、加大運用資本市場的力度
體育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向,是體育產業與其資本市場的關聯性越來越強,體育產業從證券市場募集的資產越來越多,體育股票在許多國家二級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體育產業資本在經濟已開發國家資本市場上的地位越來越高。
體育商業學
將體育的經濟功能上升到經濟學的高度,是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力發展體育事業,能夠現實地解決當前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兩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全社會就業率,發揮穩定社會的作用;二是轉變經濟發展思維模式及方法,用科學發展觀,生態發展觀的具體實踐構建和諧社會。
在中國實行了幾十年的計畫經濟體制下,經濟就是經濟,體育就是體育,兩者幾乎是決然分開的概念。且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所有重心都轉移到了大力發展經濟上面來,而一說抓經濟,就是搞農業,抓工業。除了為了樹立中國的外部良好形象,政府投巨資全民辦體育,搞奧運爭光工程,不計成本地爭奪奧運金牌,並且以此證明中國人再也不是東亞病夫了。雖然由於開放的緣故,國人也看到了國外,特別是美國的幾大職業體育聯賽帶來的魅力誘惑,如nba、橄欖球、棒球、冰球等等,都幾乎是世界上頂尖的賽事,其水平是非常高的,激烈程度也是非常強的。所以,僅僅出於學習模仿的目的,也搞了如職業足球,cba聯賽等等,但僅從觀眾自覺購買球票觀看現場比賽的上座率來衡量,顯然是不成功的。
提出體育經濟學這個概念說法,不是為了譁眾取寵,而是要引起中國的高層管理者的注意。因為中國目前的國情是,絕大部分體育資源,如土地,場館設施及建設,體育人才的培養,體育比賽的舉辦權等等,都是壟斷性質國有的,存在大量閒置浪費情況,社會的自覺自發力量實在是太弱小,只能走從上而下的發展路子。只有著書立說來打動和說服政府部門的決策者們意識到體育運動的經濟功能,才能在像中國這樣一個剛剛解決溫飽問題,仍然存在大量貧窮人口需要脫貧解困,依然處在一個市場轉型階段過程中的國家,形成像美國及西方國家一樣的真正意義上的職業運動,也是發展經濟及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
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每一次的社會大分工都使得人類社會向前大大地向前跨進,並且隨著時代的前進,又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一步分工協作。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化。體育雖然並不直接創造經濟價值,但能夠提供擴大需求,刺激消費的作用,是不同於物質資料生產的消費資料生產範疇,是社會勞動力生產的積極因素。
“加強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應該與時俱進地轉變為“加強體育運動,增加人民就業”。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伴隨著商業化對人類體育運動影響的爭議而不斷前進,最終承認和順應了體育運動對於人類經濟活動的促進作用而形成如今奧運大家庭蓬蓬勃勃不斷發展壯大的可喜局面,在造就一大批體育明星的同時,依附體育運動生存的人口數量以千萬億計,並影響到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
體育比賽的競爭性與競技性,也順應了人類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人生理念。為了追求理想,實現超越自身,實現挑戰極限的夢想,人們願意投入投身體育運動,客觀上也擴大了整個社會的需求,增加了消費,促進了一系列相關領域的物質生產,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也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與基礎。
體育經濟這筆帳卻是應該好好地計算一下。投入是多少,能夠產出多少,結果是得到超值享受和收穫,還是入不敷出,這也是經濟學的基本出發點和基礎,是經濟學最原始的功能和要素。至於對個人而言,只要看看想想姚明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則普天下之人是都知道的道理。
完善發展
針對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現狀,面對其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應該堅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用發展的手段去認真加以解決。
1、借鑑體育產業已開發國家的經驗制定和調整我國體育經濟政策
2、大力推進體育產業化經營
首先要發展體育品牌經營。體育用品品牌經營,就是將體育用品即相關產品的服飾、飲料等實行品牌經營,中國體育用品有李寧、青島等名品,但敵不住耐克、彪馬等國外名品的強大攻勢。國內市場難以把守,在進攻國際市場時往往實力叉遠遠不夠。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及全國上下正在興起的“全民健身運動”為體育界提供了無限商機,但又充滿挑戰。面對競爭激烈的體育用品市場各商家,應認清市場形勢,主動進行企業的產品、產業結構調整,通過主動調整去爭取自己的生存空問和發展空間。在體育用品的材料、功能上不斷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大力發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國內市場的同時,闖出去占領國際市場,體育賽事品牌經營。在中國體育日益步入社會化、產業化發展軌道的大背景下,把一個體育賽事經營成一個名牌賽和把一個體育產品經營成名牌產品一樣,同樣可以獲得名牌效應;實行體育設施多種經營,很多體育館由於經營不善,很大的場地閒置,體育館也入不敷出,體育館可以以體為主,按幣場經濟規律大力開發體育市場,走出一條全新的體育產業化道路。例如,開放籃球館、羽毛球館、等場館,服務全民健身,趁著我國“全民健身”的熱潮,讓閒置設施活起來,變單調用途為多用途,以館養館,反哺體育。
3、加強體育市場管理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廣大人民民眾物質、文化生活的不斷改善,體育事業也有了很大發展。但也應看到,當前體育市場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嚴重問題。一些單位和個人以贏利為目的,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搞集資、拉贊助,舉辦一些粗製濫造的體育表演活動;一些非專業人員未經批准,私招學員,開辦各種武術、氣功講座、培訓,開設武館,招搖撞騙,甚至搞封建迷信、宗教活動。與此同時,由於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和管理,體育市場在某些地區、某些方面出現不同程度的混亂,嚴重影響體育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有的不顧條件濫辦各種武術班、氣功培訓班,一些騙子乘機發了橫財,有的甚至致人死命。有的假冒體育康復之名,行色情之實,敗壞體育的聲譽。有的以贏利為目的體育表演競賽,也常常是名不副實,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這些人員組成複雜,偷稅漏稅,欺騙消費者,甚至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損失,社會影響很壞。這些非法經營活動,腐蝕了體育運動隊伍中的一些人,擾亂了體育市場的健康發展,損害了消費者利益。
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法制經濟,市場經濟的特徵是規則經濟,管理是其中重要環節。改革開放以來,體育健身鍛鍊、競賽表演、培訓等市場逐步形成。並且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潛力巨大的體育市場更趨活躍,並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我們期待一些調整體育市場的法律法規早日出台,加強對體育市場的管理。
熱點
一、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近年來,國內學者在研究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時大多認為,“九五”期間在巨觀經濟出現通貨緊縮,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不旺的經濟環境中,體育消費持續火爆,體育市場日漸繁榮,整個體育產業的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都有了快速的提高。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體育產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具活力的新增長點
2、體育產業在最佳化產業結構,帶動其他行業發展方面的作用開始顯現
我國體育產業的快速形成和發展,不僅拓展了第三產業的領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第三產業的增加值,起到了最佳化產業結構的作用。同時,體育產業是一個上游產業,它既能帶動和促進第二產業中的一些相關行業的發展,也能帶動和促進第三產業中一部分行業的快速發展,所以,對整個國民經濟總量擴張和結構改善都有一定作用。
3、體育產業在吸納社會就業方面有獨特作用
國家經濟是否真正有了發展,除了要看GDP能否保持持續增長外,還要看就業率的高低。同樣,判斷一項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除了要看這項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還要看這項產業在吸納社會就業方面作用的大小。我國體育產業儘管還處在起步階段,但是在體育產業發展較好的地區,這項產業在吸納社會就業方面起到的獨特作用,已被政府和社會所關注。
4、體育產業是提高國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重要行業在知識經濟初現端倪,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國民經濟的增長越來越依靠國民素質的提高。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提升,除了表現在它對經濟總量、結構和就業三個方面的獨特作用外,還表現在它是提高國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重要行業。
二、體育產業能否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一項產業要成為國民經濟新增長點至少應符合三個條件:一是不在傳統行業之列,或雖屬傳統行業但以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較低;二是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已經成為全社會新的消費熱點,投資者踴躍,產業規模迅速擴大;三是能帶動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並能拉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從理論上講,體育產業具有成為國民經濟新增長點的潛質。
三、體育市場分類、發展重點路徑選擇的研究
體育市場分類有多種標準。從邏輯關係上看,消費決定市場。體育消費有體育物質產品的消費和體育服務產品的消費兩類,體育市場由此也可以分為體育物質產品市場和體育服務產品市場兩類,其中後者又可以細分為7種市場,即健身娛樂市場、競賽表演市場、體育中介市場、體育旅遊市場、體育媒體市場、體育博彩市場、體育保險市場。
關於我國體育市場發展的重點,目前國內學者普遍認為應把體育用品市場、健身娛樂市場、競賽表演市場和體育中介市場作為重點。在體育市場發展路徑選擇上,則認為應堅持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區為先導、以經濟快速發展的城市帶為重點,走以城市帶動農村的發展道路。
四、體育消費研究
近年來國內學者在體育消費問題的研究方面除做了一些區域性的實證研究之外,重點探討了我國的體育消費能否在近期有一個較快的增長。持否定意見的學者認為,體育消費近期不會有較快增長,主要理由有三點:一是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減慢,失業率上升,體育消費不可能出現繁榮的態勢。二是從發展階段上看,我國處在工業化加速時期,經濟成長主要依靠工業的拉動,依靠製造業發展。三是從恩格爾係數上看,我國目前還處於從溫飽向小康過渡時期。持肯定意見的學者認為,我國體育消費近期會有一個較快的增長,主要理由有三方面:一是中國的人均gnp估計過低。通過比較,中國目前消費結構相當於3000美元的水平,處於這一收入水平的社會,體育消費應該是旺盛的。二是中國目前的消費水平,城鄉間和地域間的差距較大。三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城市化水平越來越高,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將越來越大,體育消費拓展的空間和發展速度也會隨之加大。兩種觀點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即需求結構的變化會帶動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變化,體育消費是順應我國社會消費結構變化規律的、有增長潛力的服務性消費。
五、體育經紀人制度研究
體育經紀人制度的研究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通過重點委管課題立項資助開展了發展我國體育經紀人的對策研究。該研究較為系統地評價了歐美體育經紀人制度及其管理特點,調查了我國體育經紀人的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發展我國體育經紀人的政策建議。二是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會同國家工商局開展《體育經紀人管理辦法》的立法調研工作,擬訂了《體育經紀人管理辦法》草案,並在北京、廣東、上海、江蘇進行體育經紀人培養、資格認證的試點工作,並將頒布《體育經紀人管理辦法》。
六、加入WTO對我國體育產業的影響
目前主流看法是,“入世”對中國體育產業的影響主要在體育用品業、健身娛樂業和體育中介三個領域。我國體育用品業是一個出口很大的行業,1998年通過海關直接出口的體育用品達45.98億美元,其中僅足、籃、排三大球的出口就達8011萬美元。從有利的一面看,“入世”後,進口配額將會被取消,其他貿易壁壘也將被打破,給我們的體育用品企業全力拓展海外市場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入世”給國內體育用品企業帶來的挑戰主要是:國際著名的體育用品公司將會在更大的規模上進軍中國市場。它們會利用多種投資方式,大舉實行品牌替代,控股控市,把更多的國內體育企業納入它們全球化經營戰略。應對這一挑戰,國內體育用品業必須走大資本、大市場發展道路。優勢企業一方面要通過資本市場進行兼併、收購、聯合、重組,擴充資本,組建企業集團;另一方面要切實轉變企業的經營機制,增加企業的研發投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搶占高檔體育用品市場,並利用國內企業對國內市場和消費者心理熟悉的優勢,進一步拓展中低檔體育用品市場。
健身娛樂業在我國剛剛起步,但發展迅速、前景看好。加入WTO後,服務貿易的全球化進程會進一步加快,已開發國家跨國經營的健身娛樂公司也會進軍中國市場。這些大公司擁有資本、經營方面的雙重優勢,一旦它們進入中國市場,國內規模小、經營水平低的同類企業將很難與之抗衡。
體育中介像img和isl這樣的世界著名跨國體育經紀公司已經在我國立足,並形成一定的壟斷。“入世”以後,體育中介市場上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雖然國外體育經紀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國賽事的商業價值,有利於體育無形資產的深度開發,但是,一旦市場被完全壟斷,我們就會受制於人,甚至喪失部分項目的自主發展權。
七、體育無形資產的開發
近年來,國內學者圍繞體育無形資產開發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一是對體育無形資產內涵和外延進行了初步界定。大多數學者認為,所謂體育無形資產是指存在於體育運動中具有體育特質、受特定主體控制的,不具有實物形態,能持續地為所有者和經營者帶來經濟效益的資產。二是對體育無形資產的分類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對體育無形資產的特徵進行了歸納,對國有體育無形資產擁有權進行了界定。三是對體育贊助、體育活動的電視轉播權、大型賽事無形資產開發等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證研究。
八、體育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的研究
缺乏體育產業統計指標體系是制約體育經濟學學科發展的瓶頸,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江蘇、浙江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初步的研究成果已經在本地區體育產業統計中套用,但是,鑒於在體育產業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上認識不統一,現有的成果尚難在全國套用。
九、體育俱樂部問題研究
政協全國委員會教科文衛體委員會連續兩年就體育俱樂部問題作了專題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發展我國體育俱樂部的對策和建議。同時部分學者還分別就體育俱樂部的分類、國外體育俱樂部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我國足球、桌球等項目職業體育俱樂部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職業體育俱樂部的產權界定、投資和融資等問題進行了專門研究。這些研究成果為建立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體育俱樂部製做了必要的理論準備。
體育商業
體育產業是經濟已開發國家的支柱產業之一。因此近幾屆奧運會主辦國家都把加速發展本國體育產業作為奧運經濟的重要政策目標。體育產業的歷史還不到百年,但其發展速度卻遠遠超過其他產業。目前全世界體育產業的產值在4000億元左右。
奧運經濟是舉辦城市在籌備和舉辦奧運期間,以及奧運會後的一段時期內,利用奧運會創造的商機,借勢發展本地區經濟的一系列活動。主要包括三個組成部分:一是直接為舉辦奧運會而產生的經濟活動,如比賽場館及設施的投資拉動等;二是圍繞開發奧運會資源進行的經濟活動,如奧運會市場開發的各項內容;三是主辦城市借奧運契機,發展區域經濟、加快城市建設的各種經濟活動。從本質上看,奧運經濟是由注意力資源的相對集中給舉辦城市和國家帶來的一種階段性加速發展的經濟現象。如果這種注意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和開發,將對舉辦城市和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韓國借1988年奧運會良機推動經濟超高速發展,1981年至1988年經濟成長速度年均達到12.4%,實現了從發展中國家向新興工業國家的轉變,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體育運動發展的突出特點是與經濟發展的密切關係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和閒暇時間的增多,人們對體育的需求日益增長,體育消費市場不斷擴大。在各國政府和國際、國內體育組織為體育運動社會化和產業化所採取的積極政策的推動下,體育產業也隨之迅速擴大,並拉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從世界範圍看,一些已開發國家的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在人民生活中具有較強的影響力。美國一場nba籃球賽的平均票價是60美元,一場比賽的平均觀眾是兩萬人,這樣每場比賽的票房收入可以達到120萬美元,一個賽季每個隊最少要打80場比賽,收入是9600萬美元。相對而言,中國的體育產業才剛剛起步。
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巨大。奧運會有助於解決體育市場開放不夠以及運作不規範等問題。從奧運經濟本身的運行規律來看,一方面,奧運會將為國內企業提供多種參與體育行銷的選擇機會,其中包括適合具備相當實力的國際頂級合作夥伴、贊助商、供應商的贊助計畫,另一方面,以往舉辦奧運會的經驗表明,所謂奧運後期出現的“低谷效應”,克服的關鍵在於通過舉辦奧運會發展起本國的體育產業,擴大國內體育消費品的有效供給。從傳統的凱恩斯主義總量經濟學角度看,奧運會的經濟影響是一種需求衝擊,即奧運會引發對基礎設施、旅遊出口、電視音像出品、商業貿易等需求的變化,通過直接效應和乘數效應影響主辦地的產出、收入和就業水平。不過,這種衝擊是短暫的,尤其是會在奧運舉行期間集中爆發,形成需求的“峰聚效應”。
自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開始,國際奧委會對奧運會運作模式做出重大改革,引進了商業化運作機制,制定了全球行銷策略,最大限度地開發其經濟價值,使依託於奧運會而產生的奧運經濟成為一個全球經濟系統。因此近幾屆奧運會主辦國家都把加速發展本國體育產業作為奧運經濟的重要政策目標。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指出,僅北京市的奧運投資就達2800億元,其中64%用於基礎建設。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預計,北京奧運經濟在未來的幾年裡,投產和消費市場的總需求將超過30000億元人民幣。奧運會所帶來的經濟衝擊(投資、消費、出口、政府債務等)能夠創造更多的勞動力和產出需求,從而促進國內就業和國民收入在數量上(而不是長期增長率)的增加。
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的年產值僅占gdp的0.2%,而在歐美國家這一比例是1%—3%;在世界上體育產業最發達的美國,這一比例是4%。從整體上講,我國的體育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市場發育不平衡,整體水平相當低。奧運對北京、對中國的經濟貢獻很難估量:一方面是每年0.3%的經濟拉動,一方面是文化與觀眾的交流與融合,我們應在國家加入世貿組織、體育產業全球化,以及北京即將舉辦2008年奧運會激發體育投資熱情的背景下,協調有關部門,制定有利於體育產業發展的財政、金融和稅收政策,加快體育產業發展。
“體育經濟”冷思考
很多相信“體育經濟”的人說,舉辦大型體育活動,會帶來無限商機。“商機”究竟有多大姑且不論,只要是從“商機”的角度來看問題,就已經是思想的進步了。
為什麼?因為做任何事情都要付代價,大手大腳總是不太好。若家裡鍋碗瓢盆本來就一應俱全,那么想張羅一桌飯菜,並在食客支付的餐費里撈點油水,那很容易;但若家當簡陋,一切都得重新購置,那么想靠一頓飯把投資成本賺回來,就比較難。所以“在商言商”的原則是可取的,那就是反覆盤算:“要追加多少投入,才能額外增加多少收入?”
遺憾的是,現在許多人大談特談“體育經濟”,他們中不少人是“破窗理論”的追隨者。“破窗理論”是這么說的:一個頑童,打破了鄰居的窗戶,鄰居就得更換新的窗戶,於是帶動了玻璃工人和木匠就業,而他們又進一步帶動了更多原材料提供者就業,整個社會便得以欣欣向榮,所以,頑童打破窗戶是有益於經濟發展的,云云。
這套推理錯得厲害,連目不識丁的大媽也知道那是錯的。但錯在哪裡呢?它忘記了“世界上的資源總是稀缺的”!
是的,如果頑童不打破窗戶,那么玻璃工人和木匠就會失業;但失業只是暫時的。記住:正因為資源總是稀缺的,所以工作總是充分的!暫時失業的玻璃工人和木匠,一旦調整了心態,改變了對自我評價,他們就會馬上接受新的工作,為社會提供“窗戶”以外的商品和服務。
這樣,社會上就不僅保留了“窗戶”這種商品,而且還添加了其他的新商品。我們無法指出新商品具體是什麼,但可以肯定新商品一定會出現。相反,如果縱容頑童不斷砸爛窗戶,那么世界上的稀缺資源,就不得不用來生產本來並不需要那么多的“窗戶”,而其他本來會出現的商品就無法面市了。顯然,頑童砸爛窗戶是破壞,不是建設。
“破窗理論”錯得這么離譜,卻依然非常流行,這恐怕要歸功於一知半解的經濟學家。他們炮製的“鼓勵消費理論”、“假日經濟理論”、“拉動需求理論”,都是半個世紀前“破窗理論”的翻版。照他們的邏輯,只要鋪張浪費,或者以逸待勞,每星期多放幾天假,每年多搞幾場體育賽事,經濟發展仿佛就會如虎添翼。
這些理論,為不恰當的經濟政策鳴鑼開道,導致了社會財富的嚴重浪費。我們斷定那是社會財富的浪費,只是憑一點,即人們“本來”並不是那樣選擇的。人們“本來”並不想提前消費那么多實物,他們“本來”是想增加儲蓄以備不時之需的,所以,鼓勵或強迫消費就是浪費;人們“本來”是不想休息那么長時間的,他們“本來”想要多幹活以提高貨幣收入,所以,鼓勵或強迫他們休假和旅遊就是浪費。
我們不能肯定一件體育賽事在具體的商業運作上是否成功,因為那要在事後,經過細緻的成本—收益分析才能知曉,但我們可以指出,那些認為只要舉辦一場體育賽事,就能帶來無限商機,就能使一國的gdp增加多少個百分點的說法是靠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