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背景
商業報刊可以說是工業革命的催生品之一,工業革命是商業報刊形成的社會背景。18世紀後期起,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開始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推進引起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的重大變化,也給報業帶來了重大影響。
以美國為例,工業革命帶來城市的擴張。1825年通航的伊利運河使紐約州成為名副其實的“帝國州”,成為世界大商業中心之一。而這樣的城市越來越多。城市的擴張使得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持續增長。城市的發展是以經濟的發展為基礎的,經濟發展的發展是以人的發展為前提,人的發展必須靠教育。隨著經濟的發展,學校和各種教育團體也不斷壯大,教育事業也取得新的進展。教育直接促進人的素質提高,致使報刊有充足的讀者群。在擁有廣大的客群的基礎上,信息需求快速且持續增長是商業報刊得以生存的必要條件。
同時,印刷技術的更新使得報業成為越來越快的行業。1814年,歐洲人弗里德里克·科尼希,發明了可同時印刷正反兩面的雙輥印刷機。倫敦的《泰晤士報》於1814年首次將這種機器用於印刷報紙,以每小時印報1100份的速度,戰勝所有競爭者。1830年,英國人戴維·內皮爾改進了科尼西的蒸汽印刷機,又將印刷速度提高了3倍。美國的RM霍公司選擇了內皮爾的印刷機作為原型,為美國印刷商生產新產品。霍公司的新產品實際上比內皮爾的印刷機有著更大的改進,每小時可印刷雙面報紙4000份。這種技術上的改進,對於生產大眾能夠買得起的報紙,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因此,工業革命是商業報刊形成的動力。
思想背景
商業報刊形成的思想背景是報刊自由理論的誕生。美國傳播學者F.S.席伯特曾概括,自由主義報刊理論的現實基礎在16世紀,哲學理論在17世紀,而實踐行動卻在18世紀。自由主義報刊理論是隨著商業報刊的發展不斷付諸實踐,並且在實踐中引導商業報刊的發展,二者相互作用,共同發展。
自由主義報刊理論的核心是反映資產階級的自由主義觀點,其主要原理和原則包括:
1、任何人都有出版自由,不必經政府許可。報刊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不得採取任何措施干涉、收買或控制報刊,這些措施是為了保護新聞自由。
2、 報刊有權批評政府和官吏,報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國家第四勢力。
3、 出版內容不受任何強制。報導的最終目的是客觀地反映現實,讓人們對外部世界形成獨立的見解。 4、涉及觀點、意見和信念的問題上,真理和“謬誤”的傳播必須同樣得到保證。
現代的自由主義理論的兩個重要原則是“觀點的公開市場”和“自我修正過程”。報刊的自由主義理論並不是一套系統完備的學說,而是由許多紛繁複雜的觀點、看法、和主張所融匯的體系,而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大都來自約翰·洛克、約翰·彌爾頓、托馬斯·傑弗遜和約翰·密爾等人。商業報刊的形成也促進了報刊自由主義理論的形成,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作用。
西方商業報刊
美國的商業報刊分層體系
1833年9月3日,紐約的破產印刷商班傑明·戴創辦了《太陽報》,開創了新聞事業的新紀元。《太陽報》有4頁,每頁大小如現代小報的2/3。頭版有3欄寬,沒有任何花哨的編排。報導內容主要為當地發生的事,特別是暴力新聞。其取材大都是奇聞軼事或無足輕重的瑣事,但讀來卻極有趣味。而最重要的是該報售價低廉,僅在6個月內,《太陽報》的銷售量已達8000份左右,幾乎兩倍於其最接近的競爭者之發行量。
1836年5月6日,貝內特在紐約創辦了《先驅報》。如果說班傑明·戴創辦《太陽報》還帶有一種誤打誤撞的味道,貝內特則要比他自覺多了。以至於到1860年,《先驅報》已發展為世界上最大的日報,發行7.7萬份時,還遭到了其它報業的聯合抵制。所有反對它的報紙一齊上陣,展開了一場反對這個新聞界暴發戶的“道德戰”,指控貝內特使用了褻瀆神明的言辭,迫使廣告商們因害怕觸怒道德專家而撤回了他們原準備刊登的廣告。 1840年,《論壇報》在紐約誕生,創辦人是輝格黨的3巨頭之一格里利。格里利有一個獨特的信念,即對於民眾既可用渲染情感刺激去吸引,也可以用講道理去吸引。他並未試圖用對他們“寫低級作品”的手法去侮辱普通人。沒有什麼比誠實地承認被蔑視著的尊嚴,更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尊嚴。毫無疑問,正是這種態度成為《論壇報》成功的一個因素。
正是因為要賺取公眾的眼球,獲得廣告商的贊助,商業報曾一度陷入“黃色新聞”時期,內容是誇張渲染煽情為主,因此商業報刊曾遭過批判。但總體上,作為商業報刊的代表,便士報是不斷進取的。後來因各個辦報人思想不同而出現分化的趨勢。某些報紙自動降低格調,某些報紙仍然走“高級路線”。
與便士報的吸引力總是停留在訴諸情感刺激階段,結果便產生了聳人聽聞的新聞傳播工具相對比,另一種脫胎於政黨報刊的獨立報紙也浮出了水面,它們與大眾化報紙一起成為民營的商業性報紙。美國在這一時期的代表是《紐約時報》。1851年,雷蒙德與瓊斯實現了他們在紐約出版一份自己的報紙的夙願。9月18日,《紐約時報》第1期問世。雷蒙德的貢獻在於它在報導社會大事中養成了一種相當正經的作風。這家報紙避免了《太陽報》和《先驅報》的聳人聽聞,也避免了《論壇報》的興致所至。在筆調上,將一貫公正做為立報之本;在發展中,仔細認真地研究報導技巧,一面市就略勝一籌。《紐約時報》作為一家“高級商業報刊”而存在。
英國泰晤士報
《泰晤士報》誕生於1785年元旦,創始人是約翰·沃爾特。誕生之初,稱為《每日環球紀錄報》(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也有資料翻譯為《世鑒日報》。1788年1月1日,正式改為如今的名稱。約翰·沃爾特同時也是《泰晤士報》的第一位總編。
《泰晤士報》作為英國歷史悠久的報刊經歷過多個時期,從創辦的沃爾特時期,到北岩報團時期、阿斯特家族時期、羅伊·湯姆森時期,到的默多克時期。
作為英國最為代表性的商業報刊,《泰晤士報》一直秉承“獨立地、客觀地報導事實”、“報導發展中的歷史”的宗旨,但縱觀其200多年的歷史,可見該報的政治傾向基本上是保守的,在歷史上歷次重大國內及國際事務上支持英國政府的觀點。
法國的廉價報刊
如果說英國的新聞傳播業史是以產業革命的發展為主線的話,那么法國的新聞傳播業史則是以政治鬥爭的發展為主線。由此可以看出,法國想要爭取“報刊自由”,是需要比英美付出更多的代價的。從1789年到1881年,是法國確立新聞出版自由的近半年磨難時期。在這個時期,法國的商業報刊開始出現並發展。與英美國家商業報刊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最先均以廉價報紙的面目出現。法國的廉價報刊中,最著名的有三份,分別是《新聞報》、《世紀報》和《費加羅報》。
1836年7月1日,吉拉丹以其出版廉價刊物(《益知》雜誌等)的成功經驗又創辦了一份廉價報紙,這就是法國的第一份廉價報紙《新聞報》(La Presse),是法國大眾化報紙的開始。吉拉丹主張,報紙應是超黨派的。《新聞報》創刊號宣稱,該報無意闡發某種學說。它是不偏不倚的獨立報紙,旨在為民造福,等等。
1836年在吉拉丹創辦《新聞報》的同一天,迪塔克也創辦了一份廉價報紙,即《世紀報》。所以《世紀報》和《新聞報》都可以說是法國的第一份報紙。但在內容上,迪塔克的《世紀報》比吉拉丹的《新聞報》更具“煽情性”,更著重聳人聽聞,語言上強調通俗生動,所以《世紀報》在社會中下層擁有廣大讀者。
《費加羅報》(Le Figaro)為維爾梅桑1854年創辦,開始是周報,側重巴黎地方新聞,崇尚聳人聽聞的手法,主張“報紙每天要把一塊石頭投進池塘”。1866年改為日報以後,加強了政治報導,立場保守,巴黎公社失敗後曾鼓吹對公社社員“格殺勿論”。
在法國,廉價報紙興起於七月王朝時期並非偶然。自30年代起,工業革命在法國逐步興起,廣告需求在增加,人口向城市集中,文化教育有所普及,國民識字率在1826-1846年間提高了50%,這些都為廉價報紙的出現準備了條件。而長期以來政局多變也使一些辦報人儘量避開政治鬥爭的鋒芒,轉而辦消閒性、實用性的商業報紙以謀利。廉價報紙出現以後,推動了其他報紙的商業化,它們也仿效廉價報紙的某些做法,以利於競爭。如《論辯報》、《立憲黨人》都刊登了長篇小說,各報都加強了多方面的新聞報導。
大眾報業
這裡需要區分的一點是,商業報刊並不等於大眾報業,二者多有區別。首先,從銷量上看,商業報刊興起之際,大眾報刊所必備的一些基本條件,如教育普及等還遠未實現。雖然與政黨報刊時期的發行量比,商業報刊已經取得很大進步,但是與後來的大眾報刊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其次,從時間上看,商業報刊大致興起於工業革命開始初期,而大眾報刊則興起於工業革命後。從以上英美法三國的商業報刊可以看出,它是興起於19世紀初期,而大眾報刊則是興起於19世紀末期。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商業報紙對報刊的貢獻是創建了不同於政黨報刊的形式的報紙,實現了報紙的內容、形式的多樣性。而大眾報業的貢獻則是把報紙變成名副其實的大眾報刊。正是基於這些區別,商業報刊並不是完全等同於大眾報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