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朝故宮博物館
- 外文名:Palace Museum of Shang Dynasty
- 地理位置: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區
- 占地面積:2000 畝
- 類別:商朝主題博物館
- 建築面積:935000 m
商朝故宮博物館(Palace Museum of Shang Dynasty)位於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區,項目定位為打造國內最大的商朝主題博物館,寓教於游,一站式追溯華夏歷史源頭,了解商朝在華夏歷史長河中的奠基地位。1商朝故...
商亞方罍是商代的一件青銅器,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罍方體,方口,有蓋,直頸,肩部兩側各有一獸首銜環,鼓腹,正背兩面各有一浮雕獸首,腹部正面下方有一獸首鋬,方圈足外撇。蓋、頸、腹、足上均有8條縱向凸棱,蓋作屋頂形,頂上有一鈕。鈕、蓋、腹部飾獸面紋,頸、肩、足部飾夔紋。蓋、器有9...
商玉圭 商玉圭是商代的一件玉器。
商玉兔 商玉兔是商代的玉器,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偃師商城博物館(Shangcheng Museum in Yanshi),是中國歷史類專題博物館。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城西南。古稱西亳,是第一個商代都城。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北靠邙山,南臨洛水。博物館於1985年10月興建,1987年4月建成開放。該館主體建築為一座“四阿重屋”式仿古宮殿建築群,殿堂居中,廊廡...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邲其三卣也有長銘,如四祀卣銘文字數即達四十二字。這些較長的銘文內容多涉及商晚期重要戰事、王室祭祀活動、王室與貴族關係等,但對銘文中一些字詞的含義,所反映的一些當時制度的狀況,迄今仍是研究的薄弱點。 這一時期的金文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表現在以下方面,一:表示人體、動物、植物、...
乳丁紋青銅方鼎共兩件。一件通高100厘米,口徑橫長62.5厘米,縱長61厘米,重86.4千克,方形,深腹,雙耳四足,腹上部飾獸面紋,兩側及下部飾乳丁紋,形體質樸莊重 ,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已發現的體積最大的商代前期青銅器。另一件較小,高 0.87米,重64.25千克,藏於河南博物院。文物簡介 商朝乳釘...
商獸面紋鐃 商獸面紋鐃是一件商朝青銅器,於1974年在江寧橫溪出土,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文物鑑賞:商獸面紋鐃兩面飾獸面紋,突出雙目,獸面由細密的鉤連捲雲紋組成,地紋為連珠紋。鼓部也飾小型獸面紋,舞部有捲雲紋。柄中空,與內腔相連。
此文物為商代的青銅器,方唇窄沿,器口與器頸、腹部皆平直,近底處弧形內收。頸部飾三周凸弦紋,肩外緣補鑄四個卷角簡化羊頭。肩部、腹部及圈足上各有四扉棱。圈足飾雙列式目紋。現收藏於三星堆博物館。合作信息 2013年,三星堆博物館與中文百科強強聯手,共同打造了數位化、立體化的權威知識普及平台:三星堆...
商代父乙銅爵 商代父乙銅爵是商代時期的文物,高22.7厘米、腹徑6厘米、流至尾長17厘米。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藏品介紹 父乙銅爵是商代時期的器物,該器形材質青銅,三追撞足,長腹,飾以獸面紋,上有銘文“父乙”。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研究員杜乃松:“小臣缶方鼎,雖形體不大,但紋飾布局勻稱,銘文內容為賜禾稼事,非常重要。這在商代金文中是特例,對研究當時的政治、經濟有重要意義。”(《古文字與青銅文明論集》)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中國考古學會會員高蒙河:“具有高度歷史價值的‘國寶級’青銅器。
總面積約36平方千米,遺產地保護區核心面積414公頃,緩衝區面積為720公頃。文物價值 商三羊尊反映了三千年前中國先民的智慧與技巧,表現了商朝後期冶鑄工藝已達到很高的水平。重要展覽 2013年08月12日,故宮博物院青銅館重新開放,新設定“台北故宮及海外藏中國青銅器”專題展覽,商三羊尊參展。
甲骨文與居延漢簡、敦煌文書、故宮內閣大庫檔案,被視為中國近代學術史四大發現。甲骨文的大批問世被譽為中國近代史料的“四大發現”之一,為近代學術轉型發展奠定了基礎,而對於甲骨文時代的考定,直到1910年羅振玉在《殷商貞卜文字考﹒自序》中才正確指出“實為殷室王朝之遺物”。得益於與羅振玉的交流治學,...
商后母戊鼎,又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後期(約前十四世紀至前十一世紀)鑄品,於1939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廳內。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轉角、上下...
” 鄧文原書《伯夷頌》,現存故宮博物院。在上海博物館,保存著一件明代崇禎年間景德鎮燒制的《青花瓷伯夷、叔齊人物故事筆筒》,是中國珍貴文物之一。此件高21.9厘米,口徑18.4厘米,底徑為16.8厘米。整體直身,內外均施白釉。筒身四周以青花繪製,是一件典型的十七世紀明晚期景德鎮精美青花瓷製品,彌足珍貴,...
商龍虎紋青銅尊是於1957年在安徽阜南縣出土的一個商代的青銅器。商龍虎紋青銅尊現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商龍虎紋青銅尊,高50.5厘米,口徑44.9厘米,足徑24厘米, 重26.2千克。器口侈大,直徑過肩,頸部較高,下部收縮,呈大喇叭狀。肩部微鼓,下折為腹,呈弧形收斂作圜底,圈足,上飾十字鏤空。器肩部飾...
商銅獸首冠人像是商代的青銅器,現收藏於三星堆博物館,高42.6cm,寬21.3cm,耳寬8.7 cm。藏品介紹 文物概述 此文物為商代的青銅器,該像殘斷,僅存人像上半身。人像頭戴獸首冠,冠頂兩側有兩獸耳聳立,中間有一呈“象鼻”捲曲狀的裝飾物。人像造型及手勢與大立人近似。現收藏於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介紹 該像...
洛陽鐘鼎古代藝術研究所是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授權的文物復仿製定點生產單位,是除國家博物館外,國內唯一有國家級授權資格的青銅器復仿製單位。研究所從1992年成立以來,已先後為國家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國家文物交流中心、河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貴州省文物局、四川省博物館、湖南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
武丁是商後罕見的明君,他四處征討,打敗了諸多的敵人,從而扭轉了商朝一度衰落的國運,根據現有的甲骨文材料記載,婦好曾多次率領軍隊出征,最多的時候達到一萬三千人,浩浩蕩蕩地開向邊疆,開向與商朝作對的土方、羌人、巴方等國,並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成為商代第一女將,獲勝後,各類祭祀和慶典必不可少,斝也...
商周青銅眼形器 商周青銅眼形器為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現收藏於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長26.3厘米,寬8.4厘米。外形如鳥。器身中部略寬,前後端漸小,前端向下彎曲成勾啄狀,後端向上彎曲。瞳孔、眼角及眼形器的周緣均為墨繪。
林志純 東北師範大學教授 吳振武 研究生院副院長、教授 劉雨 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主任、研究員 羅新 山西省考古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黃天樹 北京首都師大中文系教授 蔣漢英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 張強 東北師範大學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副教授 吳宇虹 東北師範大學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副教授 劉健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所博士 ...
商青玉兔 商青玉兔是商代的一件玉器作品。
2007年3~5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宮博物院和德清縣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對窯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揭露窯床3條、灰坑10多個。火燒山窯址發現的窯床均位於山坡上,有一定的坡度,具備了龍窯的基本條件,所以這是已發掘的最早利用山坡斜度築窯燒制原始青瓷的長條形窯爐遺蹟。火燒山窯址共可分成西周晚期及春秋早...
商周青銅鳥 商周青銅鳥是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文物,現收藏於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此展品通長5厘米,高 5.3厘米。銅鳥呈昂首狀,圓眼突出,雙翅收束並上翹,尾羽折而下垂,形象生動。
商玉高冠鳥柄形器是商代的一件玉器。青玉質,玉中有黑點。整器為一鳥形,圓眼,勾喙,身上以雙陰起陽線的手法雕琢鳥羽紋,皮褶紋。鳥頭上戴一高冠,三節,兩側出脊,鳥腿下方有兩個尖榫,應是插嵌於某物上,做器物之柄。商代柄形器出土較多,因考古出土時所插之物已朽爛,故不知為何物之柄。多數柄形...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李濟當選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同年底遷居台灣。後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暨故宮博物院遷台,李濟主持督運,終使文物得以安然運台。並於隔年創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1953年秋,李濟率團赴菲律賓參加第八屆太平洋科學會議與第四屆遠東史前會議。1954年秋,接受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赴...
商玉人首 商玉人首是商代的一件玉器。青玉質,表面有白色水沁。器橫截面略呈三角形,高浮雕一人首形象。人梭形眼,出梢,粗眉,大嘴,厚唇,大耳,長頸,頭戴冠,冠上飾以陰刻線紋。此器反面光素平滑,下部有一榫狀物,榫上還殘留有半個孔的遺痕,可能原插嵌綁縛於某種器物上。
商玉獸面紋韘是商代的一件玉器。韘有黃褐色沁,圓筒形,上口斜,下口平。正面凸雕饕餮紋,鼻兩側各有一穿孔,背面近下口處有一凹槽。《說文》曰“韘,射也”,說明此器為騎射之具。穿孔可用來繫繩,縛於腕部,用時套於拇指上,張弓時,將弓弦嵌入背面的深槽,以防勒傷拇指。韘初見於商代,流行於戰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