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墉(1823~1885),安徽績溪人,因在杭州經商,寄居杭州,幼名順官,字雪岩,著名徽商。晚年有編撰《商學九卷》一書,但卻至其過世也未曾有太多的出版,傳播極為少,只有其家族有存留。後被其次子胡緘三保存,直至民國16年,其次孫胡俞允將原版著作賣與其友曾奇石,之後其友曾奇石之子曾照良在1970年文化大革命時期,因書年代久遠,異常脆弱不小心將此書毀損,其子曾憲士立即拿來紙筆將原文抄下保存,後原版無存。其手抄本至今也沒有太多的傳播,只曾憲士之子曾水壽在網路有發行《商學九卷殘卷》只有6卷,缺2卷的內容,被人發現傳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學九卷
- 作者:胡光墉
- 創作時間:1823~1885
- 作者出生地:安徽績溪
簡介,商人之性,商觀人,卷一攻心為上,卷二利害辨,卷三遠見,卷四管,卷五民,卷六合而作,
簡介
胡雪岩的一生,極具戲劇性。在短短的幾十年里,他由一個錢莊的夥計搖身一變,成為聞名於清朝朝野的紅頂商人。他以"仁"、"義"二宇作為經商的核心,善於隨機應變,而決不投機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深諳錢財的真正價值,大行義舉,在贏得美名的同時,也得到了心靈的滿足;他經商不忘憂國,協助左宗棠西征,維護了祖國領土的完整;在救亡圖強的洋務運動中,他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勳。
商人之性
心為商,意為商,小為商,大為商,老為商。心為所向,則心以身心入其中,無二心也。
欲為小,則小奸。為平,則無為。為巨,則鬆弛和厲,坑一種一。
成仁,身心疲於其里,無理則退,隔時二作心乏,理麻。無前之心力於謀。此乃意志不堅,無大事之能,而現於此,其安能知柳暗花明又一村,船到橋頭自然直之常理也。此則為今世多無為人,亦以熱血少年之常聞也,真人必於日之行,面之英氣,作時之態,合而斷之,實乃真巨人也。
商觀人
商非單人之事,必以群人而議,施計以謀利也,此亦觀於眾人,避劣取材,亦察於利人,遠奸近忠。
觀相現於眉宇,常濃眉精目之人,必得天資而忠,齒無整,則精於其道也。面暗,則激奮於其理。唇尖,則小人是也。觀人之學變之,難定其規,只亦得常理也。觀人,態為首,面為次。欲得良才,必先考其人,取才必是聽其言,觀其行,考其悅時之態,苦時之態。悅時把持有度,苦時冷靜若山,遇事不驚,神情若然。此則真巨人也。
觀能人,不宜令其知吾人。觀其聽其,如若能人必真也。能人不宜重其學,宜重其能,知其事,存行商之向,則可用之,能人必以此為終身之趣,無趣則無以為作,無作則無業耳。觀人主為趣也。
觀能人,忠為首要之德,不忠無從建大業,此必以業之愈大,奸愈烈,至毀之莫及。不忠無以成下士,必以日之久利益薰心,轉之為害群之馬,此乃人愈能,禍愈巨。人可無才,不可不忠也。成大事必以忠人同在,群中生奸,難圖大業。得能人不以前事之恥而卻之,必以心之誠而用之,前恥之人不可懼,而過善之人可懼也。實乃千金易得,一才難尋。則觀人乃成業首務之學,必眾學合一,近賢遠奸,小業之重,大業更為之重。
卷一攻心為上
商學無術,實乃皆為謀,無謀之人無以建業,萬事之宗皆謀心。知彼之心則勝券在握。謀人之重忌嬌忌躁,遇事不驚,萬事順彼之心,使其不疑。行之商皆為利字,商亦有道,動之以大利,不若動之以小情,乃長遠之計也,商界無庸人,萬事皆有意行事用計,不可過急過明,可一在為小,不可一再過明,其必令彼疑之。常理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身陷商戰,無處不險,萬事皆在虛幻間,欲知利之變,必使吾臨彼之態,思其道也,可解。交流萬事多,亦使吾心面不一,半真半假,彼知吾乃無用也。
人皆有欲,無欲之者非人也,更為商人,投其之愛,而事不可過巧,宜可遇不可求之態,使彼無利心於吾。實乃長遠之計也。商界之友宜以圖小利,重大義,敬老愛幼,虛心求學,不可落井下石,趕盡殺絕。適時招賢納才,得訓檢己。亦須察人防奸,誤中圈套。
商學無情,人世多義,誘之以利,不若動之以情,可失小利,而得彼之信。情誼之建,圖之長遠之合,得利互盈,多友少敵,乃商界之良性循環。順應天命無可厚非也。
卷二利害辨
商學之根為利之所向,無利無商。為情而棄商非真商也。商學之忌為虧,有虧有倒。若無以扭其虧勢,必亡。然利亦非盡善,得微利,而無思其因,孰不知微利暗為大虧之向也。此則微利之暗象,小虧亦非盡惡,小虧得其因。思己之過知虧之根本,改之,亦可扭虧之勢,而止大虧之災也。
商學之利,變幻無定,利亦非善,虧亦非惡,重於知其善果。萬物無絕,商亦如此,謀利不若先謀其害知其弊而後謀其利,此則利為優者。反之謀其利而不憂其虧,孰不知利中之弊漏,空得眉睫之小利而瘤愈巨,始有一發之日,至其得不償失,追悔莫及也。利害非物也,非能目而視之。宜思其因果,究其根本。得其利弊,方能知善惡,商戰之場無往不利也。
卷三遠見
時不隨人,人隨時進,乃商之首務,無具時利,無以學之進,吾不進,彼進,此則不進則退也。然時亦非學之精進所在,時之長,學之多,而多為微學,非精要之在,精於遠見也,宜使之人不隨時進,而時隨人進也,此則須卓之思,精萬物之理,以時隨利之所向而進也。此則商行長遠之計也。
利無止,而時不待人,過時而不可追也,彼握時而行日漸精進,吾後圖其利,必無厚利可圖,則虧止多也。皆因無遠見止雄才而敗。
又所謂世間無絕,彼得勢而盈,吾虧,則更愈靜也,研其利之止地,析其利之弊地,得利而止,而後時利之所向,先下手為強,此則更為之遠見也。得利非難,而遠見之目難也,有虧非惡,扭虧為利,為真商人是也。
卷四管
行商之人,必以下士為梁也,無此無以圖利也。則向其必以禮相待也,令其心向吾勢,而吾勢必強,業之巨指日可待。
以利誘士,不若加以小情而動之,小利只宜無事而作之,苦時皆盡退之夭夭,無可救吾之人,此則利之弊,有利之際有作,一遭無利,心為不平而退亦屬常理。然吾築之以高象,誘之以利動之以誼,歡作一片,使其體作時之樂,而事半功倍,全為此則業之以倍增,何患利之不來。<p>以年之久而斷往來之帝王,自古明君之時,國泰民安,皆歸於民政之和,心為所向,今商亦為此道,長遠之利皆於此,無心胸之闊,無以得此番之政。心為眼前之利,而失此大利,其必無以建大業。
卷五民
商界之衣食皆來於民,民之所向乃利之所向。得民得利,欲使民之向吾,必以順民之意。民欲價廉物美,吾出也。所謂薄利多銷也。然業之向乃民之心象,象為巨則民向之。象毀,則民之心無所向,彼之業聚之,吾業無利可圖,必亡矣。
圖利宜長遠,不可因眼前之利而失民,此必令其業盡毀,民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體民之思,察民之需。而民以時之久而憶之深,信吾之業,此必可出以巨象聚之民心
此則出民亦得,而亦難得,得而持之為此之重,無民,無利也。則得民為首要也。
卷六合而作
商人非一人之商,必合眾人之能,共圖其利,若有奸邪之者於其中,必為毀利之蟲也。有利難圖必合別者之利共圖,而其若非忠士之人,亦及棄之,以避鑄錯之根也。圖利之心皆有,而不可圖眉睫之利而入套也。作前觀其人聽其事,辨其善惡,而後投其所好,顯吾之度,令其信耳,二者互信,其利可圖,乃長遠之計也。然此情可失小利,而不可誼有隙。
此可得之,利可圖友難尋,得一商友更為難也。此不為常情而屬雜情之合,而得其微調之態,難築易無,則更宜惜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