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大銅鐃,商代古董,於1977年在湖南寧鄉出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代大銅鐃
- 出土時間:1977年
- 所屬年代:商代
- 出土地點:湖南寧鄉
在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古代戰爭館》里,陳列著一件商代大銅鐃。此鐃由湖南省博物館提供,1977年在湖南寧鄉出土。
該鐃通高690毫米,重67千克,壁厚25毫米,口寬500毫米,呈雙面弧形。銑高460毫米,舞部寬370毫米,無舌;體中空直至柄端;柄高230毫米,柄口直徑80毫米,中空,可插木固定;柄上部接近舞部處鼓起,為一寬箍,上有4個乳釘;銑面有緣,主體紋飾為粗線條饕餮紋,四周和柄部為雲雷紋。銅鐃形體大而厚重,鑄造工藝精良。
鐃,在我國古代多為打擊樂器,特別是軍樂器,也可作戰時指揮器材。《周禮》有"以金鐃止鼓"的說法,指兩軍作戰時,以車載之,槌擊而鳴,使停止擊鼓進攻。但這件大銅鐃形體很大,主要作軍樂器,用以演奏,鼓舞士氣,歡慶勝利。東漢蔡邕在《禮樂志》中曾記載:"短簫鐃歌,軍樂也"。演奏時,用槌敲擊鐃的不同部位,就會發出不同的音調。與其他樂器配合,可奏出動聽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