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劇是指當今影視市場唯收視率論,沒有創新只有翻拍熱播劇的現象。對於同一題材的 “重複建設”,普通觀眾也好,業內人士也罷,不免有“炒冷飯”“回鍋肉”“雞肋”等負面評價,審美疲勞在所難免。但儘管如此,依然有無數後繼者跟上,也是因為“重複建設”依然大有價值。事實上不管拍得好不好,只要名氣大,總會有人看,有人看就有收視率,有收視率就會有廣告,就可以賣高價。這就是為什麼那么多重拍的經典越罵越火、越雷越火。不僅僅是中國,在日本、韓國也有大量的影視作品被翻拍,導致電視劇同質化現象嚴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啃老劇
- 外文名:Gnaw old drama
- 別名:翻拍劇
背景,目的,質疑,收視率不保證,風險更大,評價,
背景
伴隨著購劇價格的直線攀升,螢屏的硝煙戰火也越來越激烈。不過,隨之而來的卻是不少觀眾的抱怨:“現在打開電視翻來覆去都是些老面孔,動不動就是翻拍。就連央視也搞一雞多吃,一部劇中央八套播了一遍又一遍。”翻拍劇成為螢屏熱點本身並不是新鮮事,,前幾年大熱的《亮劍》眼下也要翻拍了。這將是迄今為止最年輕的翻拍劇!難道我們的影視原創已經薄弱到需要“啃老”了嗎?
此次翻拍《亮劍》的是浙江衛視,預計開機時間定在10月。原著作者都梁此番重新修訂了劇本,並新增了近10萬字的《李雲龍前傳》,講述其抗戰前的故事。李雲龍的扮演者是《人間正道是滄桑》里的“楊立仁” 黃志忠。“尋找男主角花了很多力氣,我們相信新的 李雲龍 不會低於李幼斌的水平。對於這樣一部經典劇,我們的投資達到了每集100萬元。”浙江衛視總監夏陳安躊躇滿志。
江蘇衛視在2009年啟動“海岩生死之戀三部曲”《永不瞑目》《玉觀音》《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的翻拍,距離最早的一部《永不瞑目》整整10年;因為兩劇在劇情、人物設定上都甚有雷同;電視劇《手機》在電影版上映7年後播出;而浙江衛視的新《亮劍》開機,距老版播出僅僅5年。因此有網友戲稱:“中國的電視劇進入了 啃老 時代。”
目的
“當年天津衛視花25萬元買斷了《亮劍》5年播放權,現在我們向它買一次播出權就得花15萬元,所以,現在重拍花錢不冤枉。”夏陳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新劇拍攝規模將超過老版,劇情也會比老版多30%。至於最為重要的男主角人選,浙江台開出的條件是:“至少得達到李幼斌的水準,價錢無所謂。”起初浙江衛視最看好孫紅雷,但對方似乎更希望往電影方面發展,此後也考慮過段奕宏、張涵予、柳雲龍等,但似乎都無法體現李雲龍的“非正規部隊范兒”和他的痞氣、邪勁。而對於黃志忠的入選,很多網友也不買賬。
事實上,《永不瞑目》、《流星花園》等因為擁有當年較為罕見的藝術風格而廣受追捧,《亮劍》在人物塑造上非常成功,但充其量只是一部“熱播劇”。有圈內人士指出,各大台紛紛翻拍“熱播劇”的直接目的,就是賺錢 因為翻拍“經典”背後的利益非常顯而易見,賣的就是一個知名度。據統計,《亮劍》2005年在央視一套播出後,創下了11%的全年最高收視率,觀眾多達2億。僅2008年一年在各地重播就達40次以上。而該劇在江西衛視重播7次,在重慶台播八次,都在短時間內使電視台的全國收視排名大大提高。
質疑
收視率不保證
對於同一題材的 “重複建設”,普通觀眾也好,業內人士也罷,不免有“炒冷飯”“回鍋肉”“雞肋”等負面評價,審美疲勞在所難免。但儘管如此,依然有無數後繼者跟上,也是因為“重複建設”依然大有價值。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事實上不管拍得好不好,告,就可以賣高價。這就是為什麼那么多重拍的經典越罵越火、越雷越火。四大名著還未播出就先賣高價,
電視劇版《手機》的導演沈嚴表示,電視劇《手機》和電影關注的焦點完全不一樣:“對於同一個題材,各種藝術類型,包括電影、電視劇、話劇等等,都能找到自己最佳的表達方式,觀眾也會看得很新鮮。 ”除了藝術價值的“更新”外,商業價值的獲利顯然要更直接一點。導演高希希稱,拍攝電影版《三國》,“主要惦記的就是票房”。導演徐小明也直言不諱:“投資一部大眾了解的電影、電視劇,會比投資一部無人知曉的原創作品風險更小,回報更大。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現成的框架上講故事,既不費力,觀眾也有收視期待,製作方和播出方更放心,還省了廣告費。影視互拍從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產業上急功近利的心態。
風險更大
對於《亮劍》也翻拍,影視公司方面對翻拍的態度要謹慎得多,尤其是“未老先翻”,而首要原因便是“播出平台可不是自己說了算”。“如今的影視劇翻拍很多都出自電視台之手。他們不愁沒有發行平台,換作我們就不敢輕易翻拍。”北京大唐輝煌影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輝說。
在北京二十一世紀影音公司影視部總經理董海鴻看來,雖然電視劇翻拍不是壞事,但如何超越前作卻是大問題。相比新版《亮劍》,他更不看好新海岩三部曲。“如果從規避投資風險的角度來說,我寧可翻拍四大名著,也不會去翻拍現實題材。”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薛萬國深有同感,由於老版的技術水平有限,翻拍四大名著還可以帶來一些現代化的元素,在一些環節上會有創新。“而如果翻拍海岩三部曲這種現實主義題材,製作方很難加入新的時代元素,搞不好還會破壞原著的味道,處境有點不尷不尬。”
業內人士戲稱,同一種原料被拿去先拍電影再拍電視劇乃至話劇,或者順序倒過來,都無異於被“蒸”過了,再用“水煮”一下,最後又拿去“紅燒”,是乾炒冷飯還是創新菜式,見仁見智。實際上,被製作人公認為“風險小、回報大”的影視套拍,也不乏失敗案例。翻拍自李安作品《臥虎藏龍》的同名電視劇卻無“經典”之意,同樣改編自王朔小說《過把癮就死》的電影《我愛你》也比不上前作電視劇 《過把癮》的口碑。
評價
翻來覆去表面是急功近利,背後卻是影視界“劇本荒”的尷尬。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評論委員會委員馬相武曾一針見血指出,“炒熟飯”,一是有點犯忌諱,翻來覆去講同一個故事,觀眾再有熱情也會到厭煩的時候。二是不容易出彩,電影、電視、話劇,觀眾們各有各的口味,將同一題材“回鍋”乃至“一雞多吃”,其實無可厚非。重要的是,翻來覆去不是簡單粗暴的“注水”“抽水”,絕不能只在製作、宣傳等方面下工夫。精悍的劇本經不起稀釋,浩瀚的題材不適合“減肥”。如何在把握題材要義的同時推陳出新,製造亮點,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影視界的“啃老”現象,反映出的更深層次問題是原創力不足、好劇本匱乏。著名編劇高滿堂認為:“無論電影還是電視劇,一切始於原創,沒有原創什麼都談不上。而現在真正原創的東西很少,原創喪失的現象已經比較明顯,電影、電視劇互拍,甚至反覆翻拍,從某種程度上凸顯了好題材、好劇本的稀缺。”不少專家學者也指出,原創稀缺、扎堆套拍、翻拍,表面一派興旺,實則是虛假繁榮。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即便是山珍海味,觀眾也有吃膩的一天。要想滿足觀眾日漸精細的口味,與其滿足於影視翻來覆去甚至“一雞多吃”,不如多琢磨幾個叫好又叫座的“新菜式”。
劇作家傅言表示,僅隔五年就出翻拍版代表著中國電視劇原創能力的低下,以及“唯收視論”的惡果。如果任由這種急功近利的風氣蔓延,中國電視的創新能力將被扼殺。當最終無“老”可“啃”時,我們能看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