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研究(第6輯)

唯識研究(第6輯)

《唯識研究(第6輯)》是201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釋光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唯識研究(第6輯) 
  • 作者:釋光泉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170529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輯收錄論文27篇,按主題分為四個欄目:(1)唯識、因明與印度哲學;(2)唯識、如來藏與中國思想;(3)歷史與文獻;(4)比較與對話。一個欄目有9篇文章,包括茅宇凡、姚南強、查托帕蒂亞等人的論文,側重對印度傳統佛學與哲學相關問題的討論。第二個欄目有8篇文章,包括趙東明、程恭讓、楊維中、沈庭等學者的論文,側重對中國唯識學相關問題的討論。第三個欄目有5篇論文,含佐久間秀范、陸辰葉、釋法圓等人的論文,側重對唯識學文獻的翻譯、校錄等的考辨。最後一個欄目收錄5篇文章,有倪梁康、杜忠全等學者的文章,側重於唯識學與現象學及康德哲學的比較研究。
  佛教唯識學體系完備,思想精深,包含心性、認知、心理、邏輯等理論,是印度大乘佛學的集大成。中國唐代玄奘西行求法、系統翻譯介紹唯識學,奠定中國佛教法相宗的基礎,自此唯識學在中國紮下了根。中國唯識學構成佛教唯識學發展的重要階段,對佛教學理的發展影響至為深遠。近年來唯識學的影響在國際上逐步擴大,受到學界的廣泛重視,研究成果不斷出現。作為國內以唯識學為主題的專業刊物,自2012年4月出版第一輯,《唯識研究》已經順利出版了5輯,在學術界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在印度唯識學思想、中國唯識學思想、唯識學與現象學等西方哲學的比較研究方面不斷開出新的境界。本輯《唯識研究》匯集了當代國內外佛教唯識學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者的新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目錄

唯識、因明與印度哲學
護法與法稱關於他心知的辯護
從唯識學“五心論”看記憶所緣境問題
“煩惱緣境”之初探
唯識學的“九住心”理論初探
論阿賴耶識的執受功能
唯識入量論
——略論唯識量論發展的三階段
唯識與印度傳統的語言哲學
理解瑜伽行派哲學的發展
唯識義理根源探究
唯識、如來藏與中國思想
從梁陳真諦的唯識古學與唐代玄奘的唯識新學論述印度與漢傳佛教的一個思想差異
唯識宗理事觀探析
從“無始時來界”一頌釋義看大乘佛教思想二種不同詮釋方向
一心二門與本淨本覺:本體之性與主體之心如何能合一
——《大乘起信論》心性思想論析
真如與出世間法之關係
——慧沼與法寶的佛性論爭
心性本淨說與晚明唯識學的性相融通論
太虛大師對唯識學“五姓各別說”的義理詮釋
“唯識”之辯與現代新儒家的佛家“體用”論衡定
歷史與文獻
唯識文獻所呈現出的兩種傾向
印度論師智稱的宗派歸屬初探
《瑜伽菩薩戒》的傳譯及其思想特勝
窺基《受菩薩戒法》考辨
玄奘唯識比量研究資料雜抄
——導論、選文與評析(下)
比較與對話
揭示意識活動的奧秘:以瑜伽行派思想為中心
“唯我論難題”、“道德白證分”與“八識四分”
——比較哲學研究三例
胡塞爾現象學與唯識學的時間觀之跨文化省思
唯識學中“時(時間)、方(空間)”二法的哲學詮釋
唯識學在馬來西亞漢傳佛教界的傳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