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觀視閾中的信息文明研究》是王水興創作的傳播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9年5月。
該書將“信息文明”作為標示性哲學範疇研究,貫徹唯物史觀立場、方法,從整體上探討信息文明的理論形態、實踐形態、邏輯形態和社會制度形態,並力圖揭示信息文明的哲學本質和重要意義。該書認為,作為一種新的社會存在方式和人的存在方式,信息文明是社會主體互動性和互組織性發展過程與結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唯物史觀視閾中的信息文明研究
- 作者:王水興
- 首版時間:2019年5月
- 字數:269千字
- 類別:傳播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四章,大致內容如下:第一章在分析和借鑑既有的關於信息的本質、文明的本質和信息文明本質研究成果基礎上,分析人類社會的信息活動、信息本質、信息的基本特性,從學理層面揭示信息文明的內涵、基本結構及其社會功能。
第二章分析社會生產力內涵嬗變、技術社會衍進和人的生存方式的演化過程;通過分析社會生產力內涵的歷史變遷,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變遷,人民民眾向信息化生存方式的變遷,分析信息活動對人類社會生產力系統、社會關係和人的生存方式的塑造過程及其重要影響,揭示信息文明中生產力、生產關係、人民民眾三大核心要素的存在方式衍化過程及其基本特徵和本質。
第三章分析作為整體的信息文明生髮機理,進一步揭示信息文明的基本特徵、內在本質及其發展的基本規律;分析信息資源滲透到人的勞動過程,研究基於信息技術的現代共享經濟蘊含的不同的價值範式和文明範式,歸納信息思維、網際網路思維和大數據思維的具體內涵及其實踐效用。
第四章研究分析信息技術的資本主義運用及其發展趨勢、信息技術的社會主義套用及其發展趨勢,指出信息文明發展蘊含的主體向度和價值向度決定了信息文明高度發展將與未來共產主義文明實現融通。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理論形態:信息文明的基本含義 | 第一節 信息文明關聯概念及其內涵的厘定 第二節 信息文明的基本結構 第三節 信息文明的基本社會功能 |
---|---|
第二章 實踐形態:信息文明的要素衍化 | 第一節 社會生產力內涵的嬗變 第二節 全球邁向信息社會 第三節 人民民眾歷史主體地位新內涵 |
第三章 邏輯形態:信息文明的生髮機理 | 第一節 信息資源對勞動過程的全麵塑造 第二節 共享經濟確證信息文明在場 第三節 信息文明思維方式的演進 |
第四章 制度形態:信息文明的社會趨向 | 第一節 信息技術的資本主義套用及其發展趨勢 第二節 信息技術的社會主義套用及其發展趨勢 第三節 信息文明與共產主義文明的融通 |
創作背景
信息活動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領域。隨著人們生產、生活和科學實踐活動的發展,人們對信息的認識和處理能力也在不斷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以計算機和網際網路技術為代表的信息革命的發展,使信息活動逐漸成為一種影響人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活動。信息資源已成為當代重要的戰略資源和社會財富。隨著全球信息化的發展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全方位塑造,信息化從一種技術形態的社會活動上升為社會整體文明的新樣態,有必要以統攝性的“信息文明”概念來描摹和刻畫資訊時代發展的全貌。以唯物史觀審度信息文明,準確辨識信息活動對人類社會的形塑機理,建構信息文明理論體系,既是科學應對信息文明浪潮挑戰的需要,又是科學推進信息文明建設的需要,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資訊時代不斷發展的需要。基於此,《唯物史觀視閾中的信息文明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①信息技術對傳統生產力形態塑造進而造就信息生產力是信息文明的重要實踐形態。信息生產力核心含義是社會主體之間的協作力和共享能力。隨著信息技術對整個社會物質生產、政治生產和精神生產的滲透,人類社會整體上正由工業社會邁向信息社會。信息社會是建構在信息邏輯上的技術社會形態。信息社會不是甫一出場就能實現普惠發展的社會。勞動方式的信息化、智慧型化,只是延展了人的勞動機能,不能從根本上消滅私有制條件下的僱傭勞動關係。真正沒有人和物質生產資料的“無人工廠”和“自由勞動者”是不存在的。信息化、智慧型化生產越發展,越凸顯了人的活勞動在生產中的基礎地位,越凸顯了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必要性。先進的信息生產力與落後的生產關係的矛盾、工業時代的上層建築與後工業時代的經濟基礎的矛盾是信息社會的兩大基本矛盾。在較長的時期內,國家仍然是國際行為的主體,信息社會的階級和階級鬥爭仍然存在,通常情況下其僅以“信息方式”表現出來。
②信息文明生髮機理體現在信息資源對勞動過程的全面滲透以及由此湧現的共享經濟活動和信息文明思維方式中。網際網路作為全球廣泛套用的信息資源聚合、生產、使用平台,實際上已成為具有代表性的社會公共勞動資料。作為勞動工具,不能籠統確定網際網路是屬於私人所有還是屬於社會所有。隨著整個社會勞動方式的不斷信息化、智慧型化,“造信息”比“造物品”更具有權重意義。數據將成為社會生產的核心資源。數據價值的互動性存在特性決定了數據資源成為社會公共資源的歷史發展趨勢。信息勞動者成為信息社會主要勞動者。基於信息技術的共享經濟不斷湧現,“使用而不占有”觀念的不斷生長趨勢,蘊含了超越傳統工業文明的、建構在協同共享基礎上的新文明基因。信息文明思維方式興起及其不斷被人們貫徹套用到社會生產生活過程是信息文明不斷向縱深發展的重要原因。信息思維、網際網路思維和大數據思維是信息文明發展的三種思維方式。
③在唯物史觀視閾下,信息活動是人類社會實踐合規律性與和合目的性相統一的社會活動。保持對信息技術的批判精神、科學把握科技活動與社會文明進步之間的互動關係,有助於實現信息文明的內蘊,促進人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向度。以協同、開放、共享為核心理念的信息文明,其主體向度和價值向度與共產主義文明高度契合。發達的信息生產力只有被全社會和廣大勞動人民占有,先進的技術文明和先進的社會制度相結合,科學才能展現出文明的真正曙光。以信息技術等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創造的極致生產力,不斷增強著資本主義存在的歷史不合理性和共產主義存在的歷史必然性。深刻認識信息文明的實質及其發展趨勢,有助於增強人們實現共產主義的理論自信和道路自信。大力加強信息文明建設,從根本上講,有助於增進社會主義本質利益。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唯物史觀視閾中的信息文明研究》 | 2019年5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203-4236-0 |
作者簡介
王水興,男,1974年生,漢族,中共黨員,江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持教育部課題“唯物史觀視閾中的信息文明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信息文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