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類農藥在海洋魚類中的代謝累積和毒性效應》是依託廈門大學,由王重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唑類農藥在海洋魚類中的代謝累積和毒性效應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重剛
- 依託單位:廈門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隨著有機氯和有機磷農藥的禁用,新型的農藥不斷被研製和使用,其中唑類農藥的使用量增加最快。根據我們前期的研究結果,在九龍江口和廈門西海域檢出的各類農藥中,唑類農藥污染濃度也最高,但唑類農藥對海洋魚類的影響尚沒有被充分研究和評估。本項目採用幾種污染濃度大的唑類農藥,對近海經濟魚類褐菖鮋(Sebastiscus marmoratus)進行長期暴露,檢測其在魚體內的代謝和在器官尤其是肌肉中的累積,觀察它們對魚類發育和生殖等毒性效應,觀察分析唑類農藥對魚體脂類代謝的干擾,了解唑類農藥污染對海洋魚類脂類成分和品質的影響。通過基因組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和組織學技術,分析致毒機制,同時通過對現場海水、沉積物和褐菖鮋的檢測分析,了解實際環境中褐菖鮋對唑類農藥的富集情況,為近海經濟魚類的安全評價提供基礎資料。研究結果將對分析唑類農藥污染對近海魚類資源的影響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本項目主要開展以下研究工作: 1. 對魚體生殖機能的影響 採用0、1、10、100、1000ng/L的苯醚甲環唑(difenoconazol,DFZ)對海水青鱂(Oryzias melastigma) 進行長期(180天)的水體暴露,雄性海水青鱂性/體指數降低,精子的成熟受到抑制,精子數量顯著下降。腦中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卵泡刺激素(FSHβ)和黃體生成素的mRNA水平顯著下降。性腺中雄激素受體水平顯著下降。受精率,孵化率和仔魚孵化率下降。 對雌性海水青鱂的生殖影響主要表現出u型的效應,1、10和100 ng/L組性體比顯著減少,但在1000ng/L組沒有顯著變化。成熟卵母細胞細胞數目比例在1、10和100 ng/L組顯著減少,在1000 ng/L組沒有顯著變化。腦FSHβ、肝臟VTG1和VTG2、CYP19B、ERα、ERβ和ERγ等的mRNA水平均表現出U型的變化。主要的原因是卵巢谷胱甘肽硫轉移酶(GST)活性呈現U形的濃度-效應關係。 2. 對魚體脂類代謝的影響 環境水平的DFZ對海水青鱂進行長期暴露,魚體的條件指數在1000 ng/L組顯著增加。總脂含量增加。19種脂肪酸含量發生變化,∑UFA含量顯著增加,∑PUFA和∑n-6 PUFA含量增加。結果說明,苯醚甲環唑暴露會干擾魚類的脂質代謝,增加了魚體肌肉的脂質含量, PPARγ 和 RXRs 表達的升高導致了脂類含量的增加,FADS2和SCD mRNA 水平的升高導致 PUFA含量的增加。 3. 對代謝轉化系統的影響以及在體內的富集 建立了水體中和魚體組織DFZ的檢測技術。DFZ對海水青鱂長期暴露後,CYP1A1、CYP1B、CYP1C1、CYP3A40和CYP27B基因的表達顯著上調,而CYP3A38和CYP27A1基因的表達顯著下調,Ⅰ相解毒酶EROD活性以及還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隨暴露濃度升高而顯著增加,GST活性提高。DFZ能在肌肉組中累積。 研究說明,環境濃度的DFZ暴露會對海洋魚類的健康和生殖能力造成不利的影響,DFZ的大量使用將威脅到河口和近海的魚類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