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唐鹿紋十二瓣銀碗
- 館藏地點: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
- 所屬年代:唐
- 所屬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
- 所屬地區:北京
藏品簡介,詳細信息,歷史淵源,
藏品簡介
高:4厘米
口徑:14.7厘米用途:食器
所處時期:唐
出土時間:1963年
出土地點:陝西省西安市沙坡村窖藏
詳細信息
碗壁錘揲出12個凸凹起伏的瓣狀,口沿以下漸收,成為略有弧狀的斜壁,圈足。內底中心飾一花角立鹿。口沿下刻銘文一行。這種製作技法和造型風格在古代中亞、西亞乃至地中海沿岸十分流行,是西方傳統器皿的特徵。
歷史淵源
鹿作為器物的裝飾紋樣,在中國和西方地區均有,但形象特徵卻有區別。波斯和粟特藝術中鹿是常見題材,為花角鹿,更多的是見於粟特遺物中。中國裝飾紋樣中鹿的形象均為平頂,呈靈芝狀,有時被稱為“肉芝頂”鹿。沙坡村鹿紋銀碗中的鹿角左右展開,每面四個支角,整體呈火焰狀,正是“花角鹿”的形象。據林梅村先生考證:這個銀碗,特別是碗心的鹿紋圖案,和馬爾夏克刊布的OS136號粟特銀碗基本相同,後者打制一粟特王族族徽符號,類似的符號亦見於粟特王發行的錢幣。口沿下銘文屬於粟特文,讀作“祖爾萬神之奴僕”。馬爾夏克將這種銀碗的流行年代定在公元7-8世紀。從器物特徵及時代上看,產地還是最接近中亞粟特地區。
沙坡村窖藏共出土15件銀器。通過對其中4件高足杯的形制分析,都是8世紀中葉前流行的紋樣和器形。因此,沙坡村窖藏的年代下限不晚於8世紀中葉,鹿紋銀碗的製作年代當在此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