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騎圖(唐韋偃雙騎圖)

雙騎圖(唐代韋偃創作絹本設色畫)

唐韋偃雙騎圖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雙騎圖》是唐代畫家韋偃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圖表現兩人各乘一馬,並轡狂縱之情景,構圖、造形、用筆皆顯示了韋偃畫馬藝術之非凡才能和獨特風格,韋偃從主題效果著眼,注重畫面氣勢,往往於險中見勝,不穩中見穩,使畫面絕處逢生,平中生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騎圖
  • 規格:縱31厘米,橫44.5厘米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者:韋偃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技法,名家點評,後世影響,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雙騎圖
此圖表現兩位騎手各騎一馬,並轡狂縱的情景。畫面一人背對著,一人為正面。
左邊一人身著紅衣,騎著白馬,正縱馬向左,馬的後腿騰空而起,仿若捲起地上的塵土:另一人,騎著棕色駿馬,著藍衣,頭戴黑帽,腰間系帶,他正用力踩著馬蹬,用手挽著衣袖,臉上濃濃的鬍鬚,目光堅毅。
該圖右上有題款:“唐貞觀年春韋偃畫”。

創作背景

唐人畫馬有特殊成就。據載唐玄宗時,內廄中所養的名馬有四十多萬匹。玄宗還專門配備官員進行管理與飼養,這是上之所好,畫家們當然也有畫馬之趣,據說當時還有降御旨命畫家為御馬圖像者。當時的韓乾,就是受命入宮的畫馬者之一:韓乾所畫的《牧馬圖》及《照夜白圖》就是為御馬寫真的圖像,所以杜甫在《廾青引贈曹將軍霸》中以“先帝天馬玉花驄,畫工如山貌不同”來形容當時畫馬之盛況,開元天寶之際,畫馬大師有曹霸、韓乾、韋偃,世稱“曹韓韋”。《雙騎圖》是韋偃唯一傳世真跡。
該圖款題,顯然為後人所添。貞觀為唐太宗年號,韋偃為杜甫草堂作畫是公元760年,距貞觀百年以上,說明韋偃不可能於貞觀時作畫,又見杜甫《戲韋偃為雙松圖歌》中雲“畢宏已老韋偃少”句,是詩亦作於760年,更可證杜甫並非貞觀時人,款為偽加屬實。

藝術鑑賞

構圖

這幅《雙騎圖》,乍一看,構圖極不成功,整個畫面重心壓在右下角,特別是右邊的馬匹近乎沒有一點前進餘地,這在構圖上是極忌諱的。但韋偃以其獨到手眼,使畫面絕處逢生,平中生奇,妙就妙在中間那匹不見頭部的馬和背向的人。扭曲的馬頸和稍見臉頰的乘馬人之視線告訴讀者,他們正在改變前進方向,目標就是他們目光所注視的左上方,儘管左上方未著一筆,但人們很自然地感到,那是一片任憑烈馬縱馳的遼闊原野。畫面之重心隨著乘馬人之視線和烈馬前進的方向而得到了轉移。
《雙騎圖》背部這匹馬,作者著意誇張了它在賓士中扭動著的身軀,近乎是凌空轉向,神溢形表。其用筆,亦根據馬匹行進趨勢,禿鋒橫掃,力足意到,增強了畫面氣勢。

技法

韋偃畫馬在造形和用筆方面更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在此畫上作者著意今張了在急馳中扭動的馬身,幾乎是凌空轉向,亦根據馬匹行進的趨勢,禿鋒橫掃,力足意到,增強了畫面氣勢。

名家點評

西安市文聯專業作家朱文杰:《雙騎圖》中的人和馬都畫得神采非凡,神完氣足。尤其背部朝外的這匹馬,作者用筆極盡誇張。你看,馬在賓士中曲頸扭動,身軀驟然停頓,又急切間凌空轉向,神溢形表。順遂若馬匹行進時自然趨勢,禿鋒橫掃,遒勁暢逸,神顯意到,使得面具有一種攝人的氣勢,特別難得。

後世影響

衍生作品
20世紀60年代,中國台灣郵政部門以《雙騎圖》作為素材,發行同名郵票。

歷史傳承

該圖曾經元代柯九思鑑藏,明代洪武內務府藏,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該圖經《石渠寶笈》續編、《故宮書畫錄》卷六著錄,《故宮藏畫精選》影印。

作者簡介

韋偃,唐代畫家,生卒年不詳。長安人,居住四川,官至少監。家學淵源,繪畫上頗有成就。擅畫人物、鞍馬及山水,尤善畫成群小馬。能以極其概括的筆墨手法形成,達到宛然如真、曲盡其妙的境地。他的畫風筆致疏放,情趣盎然,意境遼闊。作品有《雙騎圖》、《牧放人馬圖》、《三馬圖》、《散馬圖》、《沙牛圖》、《松下高僧圖》等,傳世作品有《牧馬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