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釉玉璧形底碗

唐青釉玉璧形底碗

玉璧底碗始見於唐代,以底足像玉璧而得名,在南北方瓷窯普遍燒造,如河北的邢窯、定窯,河南的鞏義窯,山西的渾源窯,陝西的耀州窯,浙江的越窯,湖南的長沙窯等都有燒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青釉玉璧形底碗
  • 類別:瓷器
  • 年代:唐代
  • 文物現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高3.5cm,口徑14.4cm,足徑6.6cm。
碗撇口,淺腹斜收,玉璧形底。里外滿施青釉。從各方面特徵看,此碗應屬於唐代越窯產品。
根據浙江諸暨牌頭茶湯唐貞元十年(794年)墓和上虞聯江帳子山唐貞元十七年(801年)墓出土的資料看,當時已有撇口碗,這種碗斜腹,玉璧形底,是中唐時期出現的一個新品種。外國的很多古城、古遺址中也出土有中國的玉璧形底瓷碗。這種碗的品種主要是白瓷和青瓷。口邊有唇口和不帶唇口的兩種。碗壁有的直壁斜出,有的微帶弧度。足一般寬而淺,中心凹處有的施釉,有的無釉。這種碗與敞口斜壁玉璧底盤及撇口平底碟的造型風格相同,是一種新穎的飲食用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