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陶彈琵琶女立俑

唐陶彈琵琶女立俑

唐陶彈琵琶女立俑高34cm。女俑梳雙螺髻,內穿襦衫,外披帔帛,下著及地長裙,手持曲項琵琶演奏。內容不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陶彈琵琶女立俑
  • 年代:唐
  • 類別:陶器
  • 文物現狀: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唐陶彈琵琶女立俑【類別】:陶器
【年代】:唐代
【文物現狀】: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高34cm。
女俑梳雙螺髻,內穿襦衫,外披帔帛,下著及地長裙,手持曲項琵琶演奏。
琵琶從西域傳來,其演奏技巧曆經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不斷普及、發展與提高,到了唐代達到頂峰。從廣義上說,唐代琵琶大致分為四類:第一類為秦漢子,或稱阮鹹。日本正倉院所藏唐代的阮鹹,為紫檀木質,外施螺鈿,紋飾精美,圓體修頸,四弦四軫,多柱,可視為典型代表。第二類為曲頸琵琶。頸短曲,轉折成直角或鈍角,近似瓢形,多為四弦四軫。第三類為五弦琵琶,也即古籍中所稱的五弦。其音箱形狀基本與曲頸琵琶相同,只是稍小於曲頸琵琶,五弦五軫。第四類介於秦漢子與曲頸琵琶之間,形體在圓與橢圓之間,音箱較大,頭部微向內卷收,四弦四軫。琵琶演奏多用撥,初唐時樂工裴神符開始以手彈,深得唐太宗喜歡,這種演奏方法被稱為0706.gif琵琶。從現有的文獻、文物資料分析,手彈琵琶始自唐初,它是對傳統演奏方式的一種改進。這種演奏方式在當時並不普遍,只有技藝高的人才能掌握這種技巧,一般樂工仍沿襲傳統,這就是多見撥而少見手彈的緣故。唐代產生了一大批名揚天下的琵琶演奏家,如曹妙達、曹善才、曹綱、康崑崙、段善本等,他們多來自粟特地區的曹國、康國等地(今中亞地區),唐代詩人岑參“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之句生動地描寫出“胡人”對琵琶的喜愛,由此也可見外族文化對唐朝文化影響之深刻。
此俑手中未見拿撥的痕跡,當採用手彈之法,可見其技藝高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