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長沙窯鳥紋枕

唐長沙窯鳥紋枕

此件瓷枕呈倭角長方形,枕面以黃綠兩彩彩繪雙鳥及羽狀的葉紋,黃褐彩描繪鳥紋的眼睛、羽毛、葉脈等,線條十分纖細,但筆觸流暢自然,充滿著盎然的生命力,彩繪工匠的繪畫功力極為不凡,堪稱唐代民間藝術的代表作。此枕尺寸比一般枕頭小,可能是作為把脈時使用的脈枕,主要紋飾分布於枕面,施釉幾至器底沿邊,但底部平並不施釉,釉與胎交接處,可見白色化妝土的痕跡,作工相當精細。長沙窯的胎土呈灰黃色,淘洗不夠精細,所以為使釉面更為光滑明亮,幾乎都使用化妝土後,再彩繪施釉,入窯燒制。因此其胎釉燒結不太緊密,造成其器面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會產生剝釉的現象,是其最大的缺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長沙窯鳥紋枕
  • 種類瓷器
  • 年代:唐代
  • 文物原屬:中國故宮博物院舊藏
  • 現藏:台灣歷史博物館
  • 器型規格:長18公分;高9公分
相關資料,器物功用,

相關資料

唐代長沙窯的產品,主要特徵是以釉下的彩繪紋飾為作品的裝飾,這種技術對於中國陶瓷工藝的發展,尤其對後世彩瓷新器種的創製及裝飾技藝的發展,具相當重要的意義。釉下褐彩的出現,約始於晉朝,但綠彩、褐彩同時出現則產生於唐代長沙窯。
唐代長沙窯的發現,約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從中國揚州開始,沿著陶瓷之路的各地港灣遺址,都發現了長沙窯瓷片,而以位於湖南長沙銅官鎮的窯址最重要,這一唐代主要燒制貿易瓷的窯口,始為世人所認識。中國釉下褐彩的出現,約在六朝的青瓷業已發現,後來湘陰窯首先採取塊狀褐彩、點狀褐彩的裝飾手法,隨後長沙窯大量使用,並從一彩、二彩發展為三彩,開展出瓷器釉下三彩的新式技法,並成為唐代出口貿易瓷的大宗品類。

器物功用

陶瓷枕頭因為清涼耐用,具醒腦清目的保健功能,自唐代以後逐漸流行,且其造型品類日新月異,成為實用陶瓷的一項重要產品。但長沙窯的產品以貿易外銷取向為主,產品種類仍以外人喜愛的類別為多,特別以金屬器皿的凸花裝飾,運用在長沙窯的作品上,普遍得到大眾的歡迎,因此產品以茶或酒器中的水注特別多,而枕頭產品卻出奇少。此件作品,造型優美,描繪紋飾自然生動,是唐代長沙窯盛期的代表性產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