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唐鑲金玉鐲
- 出土地點:1970年陝西西安窖藏出土
- 館藏地點:陝西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唐朝
基本信息,文物鑑賞,何家村窖藏,
基本信息
名稱:唐.白玉鑲金手鐲
類別:翡翠珠寶
年代:唐朝
尺寸:外徑8.1厘米,內徑7厘米
收藏:陝西省博物館
出土時間及地址:1970年陝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文物鑑賞
白玉鑲金手鐲由三節等長的弧形白玉組成,每節白玉兩端鑲金虎頭,用兩枚金釘鉚合,節與節之間用小金條作活頁扣合,可自由活動。玉質上乘,系新疆和田玉製成,構思巧妙,製作精細,金玉互襯,交相輝映,使玉鐲更顯華貴富麗。
“金鑲玉”寓意為“金玉滿堂”,象徵著財富和才學。用這些上等玉所製作的生活用具及裝飾品,在唐代只有少數皇親國戚和高級貴族才能享用。
何家村窖藏
常去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的人都會發現,有很多國寶級文物都出自西安南郊何家村,一直很疑惑,這些文物是怎么來的,當年為什麼會藏在那裡? 今天終於解開謎團。
1970年10月,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一個收容所的基建工地里,發掘出了裝有上千件寶貝的兩個陶瓮。經考證確認,何家村金銀器窖藏所在地位於唐代長安城興化坊內,這批珍寶均為唐代宮廷之物。因為首次發現了唐代金開元通寶,所以有學者提出“窖藏的主人是蒐集古錢和外幣的愛好者”,是一位“收藏家”,後來郭沫若進一步提出窖藏的主人就是章懷太子和其子豳王李守禮。
多年來,經學者們精心研究,何家村的寶藏故事終於有了一個比較讓大家接受的版本。寶藏的主人就是唐代官位顯赫的尚書租庸使劉震,這些寶貝的埋藏年代應該在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爆發的涇原兵變中。
據考證,租庸使劉震當年就居住在興化坊中。“租庸使”是唐代中央專門設定的徵收租庸調的官員。何家村遺寶中的庸調銀餅也暗示著租庸使劉震與何家村遺寶的關係。史書記載,涇原兵變時,劉震讓人押著“金銀羅錦二十駝”出城外逃,自己則與家人隨後趕來。
專家推測,租庸使的職責之一就是保管朝廷的財物,所以在突遭戰亂時,連皇帝都逃離京城,有權力處置官府財物的劉震,先派人帶走“金銀羅錦二十駝”,而自己則與家人隨身攜帶經精心挑選的宮廷珍寶逃跑。而何家村埋藏的珍寶都是體積小、價值高、少而精的珍品,便是很好的旁證。
重要文獻《無雙傳》也對劉震出逃做了記載:當時城門守衛得知劉是朝廷要員不敢開城門,劉震只得又往其家所在的方位跑去。於是千年之後的我們便可以構想:在難以出城的緊急情況下,劉震不得不返回家中,將這些珍寶埋藏起來。據記載,劉震還做了叛軍的命官,很快,唐軍收復了京城,劉震夫婦被斬,劉震私藏的珍寶也就永遠不被外人所知,直至將近1200年後才被發掘出來,讓我們在史書的字裡行間像玩拼圖似地拼出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