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鎏金走龍

唐鎏金走龍

唐鎏金走龍是唐朝時期文物,1979年西安市文物商店移交,現藏西安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鎏金走龍
  • 館藏地點:西安博物院
  • 出土時間:1979年
  • 所屬年代:唐代
  • 移交單位:西安市文物商店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文物鑑賞,

文物歷史

1979年西安市文物商店移交,現藏西安博物院。

文物特徵

鎏金走龍,長18、高10.8厘米,重260克。走龍通體鎏金,行走狀,左側雙腿向後,右側雙腿向前,尖嘴齜牙,長舌捲曲,獨角豎耳,頭須向後,鋸齒狀背脊,長尾拖後,末梢上卷。全身刻劃魚鱗紋,三爪長腿。筋肉強勁,勁健有力,神態氣勢軒昂、顯得昂揚自信,展現出一種蓬勃的生命力和欣欣向榮的力度。

文物鑑賞

龍是一種想像的動物,龍紋是我國傳統裝飾紋樣中套用最廣、最有生命力、最富中國民族特色的題材之一。在唐代,龍還不是皇家專用圖案,因此,這件走龍的刻劃,是當時的藝術家,用現實的動物為基礎,以高度的技巧、精確的形體刻畫鑄造出來的。《全唐詩·第六四一卷》有:“從此百寮俱拜後,走龍鞭虎下崑崙。”這件生動活潑、栩栩如生的鎏金走龍,表現的主要是一種盛唐時代的藝術之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