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邦治(1875年~1953年),又名均,字子均,原籍丹陽全州厚誠村,後寓居鎮江。光緒十五年(1889年)考上秀才,後屢試不中。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入江陰南菁書院學習,光緒二十七年畢業,講學於南京學堂,課授經學。宣統三年(1911年)任復旦公學監學。1914年任職清史館期間,作〈軍機大臣年表〉,首先提出“雍正殺子說”。1928年,赴天津講學。次年,被聘為《江蘇通志》編纂委員。1953年4月去世,葬於京峴山。
基本介紹
- 本名:唐邦治
- 字號:字子均,號思峴廬
- 出生時間:1875
- 去世時間:1953
- 主要作品:清皇室四譜
個人簡介,個人履歷,個人作品,
個人簡介
唐邦治(1875~1953),字子均,號思峴廬,丹陽全州厚誠村人,後寓居鎮江。幼年隨父至鎮江讀書,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考取秀才,在鎮江梳兒巷陳公祠設學館授徒,客居鎮江。光緒二十年補為廩生。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入江陰南菁書院學習,光緒二十七年畢業,講學於南京學堂,課授經學。光緒三十年歲試考入江陰南菁學堂,三十二年畢業,任南京學堂教員。宣統三年(1911年)任復旦公學監學。1914年任職清史館期間,作〈軍機大臣年表〉,首先提出“雍正殺子說”。1928年,赴天津講學。次年,被聘為《江蘇通志》編纂委員。1953年4月去世,葬於京峴山。
個人履歷
宜統三年(1911年)聘為吳淞復旦監學。民國初佐治丹陽、溧水辦理獄案。民國4年(1915年)考取縣知事,經推薦派往山西吉縣。後又覺宦途“棄材”,遂於民國6年辭職閉門輯述清代史事。民國10年聘為清史館協修。清史編纂局解散後,曾任江蘇通志委員會分纂。民國19年回家從事著述,兼設館授徒。民國25年春聘為《上海交通銀行三十周年紀念史》編纂。抗日戰爭爆發,鎮江淪陷後,他固守家園,閉門著述。
個人作品
唐氏著作頗多,計有《清皇室四譜》、《歷代帝王年表》30卷、《清年表》4卷、《唐藩鎮檢姓韻編》4卷、《帝王廟謚年諱譜》、《王子安秋日登洪府滕王閣宴餞序詳註》1卷等。《清皇室四譜》,四卷。清末民初唐邦治輯。1923年上海聚珍仿宋印書局聚珍鉛印本。是書為餘2003年得自於湛山寺廟會。《清皇室四譜》一書為作者在清史館供職時所編,分帝後、妃、皇子、皇女四編,其生卒年月大都依據《玉牒》,凡有事實可征者,皆具小傳。
截至民國37年冬,所著刊行及完成手稿待刊的有《思峴廬讀史論略》、《清皇室四譜》、《清先世事證》、《清內外大臣表》(附《檢姓韻編》)、《思峴廬歷代帝王年表》、《清年表》、《江蘇省六十一縣沿革譜》、《唐藩鎮檢姓韻編》、《世說人名檢姓韻編》、《全唐詩人檢姓韻編》等10數種、80餘卷。
唐一生好讀書,治學嚴謹,性耿直。1949年鎮江解放不久,他獻出珍藏多年的報紙及有關史料。1953年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