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邢窯白釉瓷碗(開封市博物館館藏文物)

唐邢窯白釉瓷碗(開封市博物館館藏文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唐邢窯白釉瓷碗,是一件典型的邢窯器物,收藏於開封市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邢窯白釉瓷碗
  • 館藏地點:開封市博物館
  • 所屬年代:唐朝
  • 類別:瓷器
文物特徵,文物背景,“類雪”白瓷,“類銀”白瓷,“烘透”白瓷,“化妝”白瓷,

文物特徵

這件瓷碗敞口,斜腹,玉璧底,通體施白釉,製作規整,胎質緻密,瓷化程度較高,是一件典型的邢窯器物。
唐邢窯白釉瓷碗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唐邢窯白釉瓷碗

文物背景

邢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唐代著名的瓷窯,窯址位於河北省邢台市所轄的內丘縣臨城縣祁村一帶,是中國白瓷生產的發源地,在中國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邢窯創燒於北朝時期,主要生產日用產品的粗瓷,造型質樸大方,粗獷豪放,是典型的北方瓷器。唐代時期的邢窯,生產規模已經相當成熟,器物的品種較豐富,成為了白瓷的代表,在中國陶瓷史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邢窯在唐末和五代雖然出現了衰落現象,但至又有再興之勢。元代產品由於都是黑釉粗瓷,至此以燒白瓷為主要標誌的邢窯生產,即告終結。
邢窯白瓷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如果根據文獻記載和窯址標本,就胎質胎色和釉質釉色來說,應將其分為四類八種,即“類雪”白瓷粗、細兩種;“類銀”白瓷粗、細兩種;“烘透”白瓷甲、乙兩種和化妝白瓷深灰胎、淺灰胎兩種。

“類雪”白瓷

所謂“類雪”白瓷,是一種胎釉潔白如雪的白瓷,這類白瓷不僅窯址中有標本,而且在文獻中也有記載,這就是唐代陸羽在《茶經》中所記的“邢瓷類雪”。類雪白瓷雖然做工有粗有細,但胎釉都是白色的。
根據窯址標本和墓葬相同器物,可證這類白瓷最早燒造於北朝後期的北齊。從工藝看北齊白瓷都是粗瓷,尚屬創燒階段,故胎色雖白但胎面粗糙,釉色雖白但釉面乾澀,因此這類白瓷應稱為“粗白瓷”。邢窯北齊粗白瓷的器物品種不多,已見到者有碗、杯、盤、缽、瓶、盂等。由於這類白瓷的質地較粗,因此胎色並不潔白,釉色也不晶瑩。
隋朝邢窯類雪白瓷的工藝有所提高,器物品種也有所增加,比如瓶類,除北齊常見的盤口四系瓶外,又出現了盤口二系瓶、盤口溜肩瓶、缽口溜肩瓶和撇口長頸瓶。從工藝看隋代類雪白瓷與北齊相同,也是粗瓷,但比北齊大有進步。
唐朝邢窯類雪白瓷經過初唐發展,至盛唐、中唐和晚唐前期已達到了鼎盛階段,除粗瓷外,又出現了細瓷,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細白瓷。唐代細白瓷的器物品種繁多,不僅有以往常見的飲食用器、儲盛用器,而且還出現了文體娛樂用器和宗教用器。根據窯址標本和墓葬出土器物,可證唐代邢窯白瓷產量巨大,量優良,產品不僅通行全國和遠銷國外,而且還入貢皇室。
唐末五代邢窯白瓷生產雖然出現了衰落現象,但至北宋有所恢復,產品復被皇家列為貢物。

“類銀”白瓷

所謂“類銀”白瓷,是一種胎釉灰白如銀的白瓷,這類白瓷不僅在窯址中有標本,同樣在文獻中也有記載,這就是唐代陸羽在《茶經》中所記的“邢瓷類銀”。類銀白瓷在做工上和類雪白瓷一樣有粗有細,但不論粗細,其胎色釉色都是灰白的。
根據窯址標本和相同墓葬器物,可證邢窯類銀白瓷最早燒於北朝後期的北齊。隋朝粗灰白瓷較前進步,器物種類比北齊增多,出現了不少新式樣,比如盤口雙龍柄壺便是其中一種。
唐朝,尤其是盛唐、中唐和晚唐前期,邢窯類銀白瓷和類雪白瓷一樣,也進入了鼎盛階段,除粗瓷外也出現了細瓷,故可以稱為“細灰白瓷”。類銀白瓷的器物,就品種說,大體與類雪白瓷的器物品種相同。邢窯細灰白瓷和細白瓷一樣在唐朝也可入貢,此不僅在窯址中發現了細灰白瓷“盈”字款貢瓷標本,在唐墓中也有出土器物,比如內丘晚唐墓中出土的細灰白瓷“盈”字款淺腹圈足碗。
唐末和五代時期,由於戰亂、水災和優質原料匱乏等等原因,邢窯白瓷生產確實出現了衰落現象。其主要表現是五代的窯址遺存大大減少,產品瓷類基本上都是粗灰白瓷,不論在窯址出土的標本還是墓葬出土的器物中,潔白如雪的細白瓷,已是十分罕見。

“烘透”白瓷

所謂“烘透”白瓷,實際是一種透影白瓷。這類白瓷在窯址中發現了標本,在文獻中也有記載,如唐元稹飲致用神麯酒三十韻》中記有“烘透內丘瓶”,“烘”為烘燒,“透”為透徹,即內丘燒造的透亮瓷瓶。
邢窯白瓷中有透影白瓷,在外國文獻中也見記載,如阿拉伯人蘇林曼(Suleinman)在公元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筆記》中記:“中國人持有白色黏土製作的碗,像玻璃一樣,可以看到裡面盛的液體”。
透影白瓷雖然都是細瓷,但由於胎質胎色和釉質釉色有別,故可分為甲乙兩種。甲種如同“乳色玻璃”,乙種如同“磨砂玻璃”;但胎壁不論薄厚,只要遮光而視,均可從外面看到器內的液體、物體或光點。
根據窯址器物標本斷代,可知邢窯透影白瓷始燒於隋,標本出土地點,主要是內丘西關村東北原打麥場一帶。器物品種以碗、杯為最多。而關於邢窯透影白瓷的斷代,在古陶瓷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見。不過如果根據窯址器物標本和中外文獻記載,可以認為邢窯透影白瓷應當是始燒於隋而延燒到唐朝。
唐代邢窯透影白瓷標本的出土地點,主要是內丘西環路東側原縣委禮堂一帶,器物品種有碗、杯、盤、瓶、枕等,但仍以碗、杯為最多。

“化妝”白瓷

所謂“化妝”白瓷,是一種在青瓷灰胎上施白色化妝土,然後施透明釉而使釉色變白的白瓷。正因如此,如釉施在白色化妝土上是白色,但如釉施在灰胎上則不是白色而是青色。故高莊先生認為:“這種白瓷不是真正白瓷,而是披著白色外衣的假白瓷”。從以上分析,可知化妝白瓷是青瓷的一種變種瓷,它具有灰胎、白土、透明釉三者同體的特點。根據窯址標本和墓葬器物,可知邢窯化妝白瓷始燒於隋而流行於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