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一場絕代風華》主要內容包括:遺落到人間的情愫;難的是無路,更是開路;邂逅黃土高原;入海前的絕唱;只得一場春夢了事;誰比思念長等。細讀此書,每首作品都是作者大愛的真實表白,歷經千年,久唱不衰,再次印證了歲月滄桑,真愛永恆!這正是古典詩詞感動你我的魅力所在。請跟隨《唐詩:一場絕代風華》走入古典詩詞曲作品美麗清新的世界,感受至美意境。
基本介紹
- 書名:唐詩:一場絕代風華
- 出版社:中國財富出版社
- 頁數:307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物資出版社
- 作者:李馫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474242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唐詩:一場絕代風華》是由李馫著,中國財富出版社出版的唐詩詩歌欣賞書,幾度情醉唐詩,幾度夢回唐朝,唐詩中的唐朝,繁花如錦卻又災難深重,剛健理性卻又纏綿多情珠玉般的情磚韻演繹出一代絕世風華,從金戈鐵馬道盛世太平,以故鄉長憶到夫妻久別,從宮闈私密到百姓作息,唐詩告訴我們的故事,直到現在,還沒有講究……
作者簡介
李馫,本名李鑫,號清虛子,曾用筆名清虛山人,蝸居在京城的自由撰稿人,自幼受傳統文化薰陶,最喜詩畫,耳濡目染京城書畫界多位名人名作,善以文字表達情思,曾出版有《釋然的修行》等。
圖書目錄
山河關情卷
遺落到人間的情愫
難的是無路,更是開路
邂逅黃土高原
入海前的絕唱
只得一場春夢了事
誰比思念長
一夜水漲,幾多情殤
瀟湘有淚說不盡
十年揚州情
隔水無端多媚眼
古寺外的煩惱與憂傷
一葉綠而天下春
秦淮河畔說風流
戀戀大海
此地只是傳說
做一介遊俠
靜夜思天人
月的憂愁
山雨惹鬼哭
遙想當年事
走馬出鹹陽
去不得的邊關
北新道上的戰事
眠在火焰山中
樓蘭舊事
涇州傷情
遠方的天涯
若再沒有征戰
金城羌笛怨無窮
當年歌哭卷
一街一巷盡繁華
都城月色
春有百花秋有月
幾度夜夢回長安
千秋佳節名空在
神龍在池
花萼樓上的遺響
萬國衣冠拜冕旒
見證盛典
仙鶴余情
斬不斷的幽情
舊時情殤
相思斷腸
心有靈犀一點通
誰人甘寂寞
亂世傷別離
一世貞觀
只因醉太平
慈恩寺往事
唐風留韻卷
茶香四溢的日子
一觴又一詠
可憐出淤泥
長滿了落寞
桃花下的往事
富貴背後的清苦
莫言求利莫求名
為他人做嫁衣
寒食背後的忠與孝
端午節的燒灼
九月九日望鄉台
又是輪迴一場
盛世光年好佳節
春鶯啼囀綠腰舞
腰肢間的誘惑
霓裳羽衣憶往昔
胡地歌舞迷情
廟堂上的旋律
古琴高韻
畫外詩情
字字揭人心
山水入畫來
草字不草心
賀知章的草書
馬球與戰爭
浮光掠影的故事
唯盼一朝聞名天下知
遺落到人間的情愫
難的是無路,更是開路
邂逅黃土高原
入海前的絕唱
只得一場春夢了事
誰比思念長
一夜水漲,幾多情殤
瀟湘有淚說不盡
十年揚州情
隔水無端多媚眼
古寺外的煩惱與憂傷
一葉綠而天下春
秦淮河畔說風流
戀戀大海
此地只是傳說
做一介遊俠
靜夜思天人
月的憂愁
山雨惹鬼哭
遙想當年事
走馬出鹹陽
去不得的邊關
北新道上的戰事
眠在火焰山中
樓蘭舊事
涇州傷情
遠方的天涯
若再沒有征戰
金城羌笛怨無窮
當年歌哭卷
一街一巷盡繁華
都城月色
春有百花秋有月
幾度夜夢回長安
千秋佳節名空在
神龍在池
花萼樓上的遺響
萬國衣冠拜冕旒
見證盛典
仙鶴余情
斬不斷的幽情
舊時情殤
相思斷腸
心有靈犀一點通
誰人甘寂寞
亂世傷別離
一世貞觀
只因醉太平
慈恩寺往事
唐風留韻卷
茶香四溢的日子
一觴又一詠
可憐出淤泥
長滿了落寞
桃花下的往事
富貴背後的清苦
莫言求利莫求名
為他人做嫁衣
寒食背後的忠與孝
端午節的燒灼
九月九日望鄉台
又是輪迴一場
盛世光年好佳節
春鶯啼囀綠腰舞
腰肢間的誘惑
霓裳羽衣憶往昔
胡地歌舞迷情
廟堂上的旋律
古琴高韻
畫外詩情
字字揭人心
山水入畫來
草字不草心
賀知章的草書
馬球與戰爭
浮光掠影的故事
唯盼一朝聞名天下知
序言
唐詩:一抹盛世憂愁
與唐詩比較起來,我更歡喜宋詞的韻律感。宋詞較之於唐詩是多出幾分世俗的,這也難免被稱為“詩餘”了。只是現如今的我們哪裡還有那么多的清高,於是不免也得承認起自己的世俗,因而才對唐詩多出一分疏遠。只因懷著一顆誠惶誠恐的敬畏之心,才難以把心裏面的念想付諸文字之中,生怕一個不小心就玷污了那份情思,不得已而遠遠地恭敬著,只是為了讓自己保持住對信仰的虔誠。
然而最怕的是,距離一旦拉開了,就把那份情思遠遠地拋在了天邊。
未動筆前,我還被唐人的風骨吸引著。然而一旦走進去後,才發現自己竟然是誤入了一潭泥沼,越陷越深,無論如何也掙扎不出來了。
這是史上難得的一個盛世,直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常常夢回唐朝,對那個時代念念不忘。可文人卻總是難以讓人理解。在唐詩中,即便只是一場歡歌達旦,詩人也總要從中尋出一些由頭感傷一番。當一步步走入詩的情境時,是最容易被他們的情緒感染的。於是在洋洋灑灑寫出數十萬字的過程中,始終有一片愁苦的陰雲籠罩在我心頭,連飯食都有些難以下咽。
可再一想,這大概又是我自己性格的原因,才使得每一首詩歌都沾染上或許並不屬於它們的色彩。所謂醉眼看花花也醉,那一個時辰,是再辨不清究竟是自己醉了,還是這個世界本就已不再清醒。
我們僅僅都只是一個個體,所看所想也必不相同,千人千相,也許他人念到的詩歌全都是幸福的味道吧?
但這又能怎樣呢?
寫作又是最私人的一件事情,這樣的問題,始終有一些說不明道不清的味道。就像是佛教禪宗發展到後期出現了“以禪注禪”的誤讀一樣,我大抵也是犯了“以詩注詩”的錯誤。
禪宗初行時期,原本的教旨教義乃不是文字,凡有求禪者皆視所悟而採取或棒喝或打罵的方式,為的是使其能在瞬間頓悟,因而一時間呵佛罵祖的參悟方式在空門之中竟屢見不鮮。此種方法極不利於禪宗的傳承。不明佛理的人在註解的時候,依舊採取了禪的機鋒,用更為玄妙的話來解釋原本的禪意,這更使得世人難以理解公案所言了。到最後,這競成了費力不討好的鬧劇。
說來道去,卻像是在給自己尋一些開脫罪責的理由了。我也只是把自己眼中的唐詩寫了出來,因水平之限粗陋處便也難免,不敢奢望看書人多多包涵,唯求有心人能指點雅正,便是大幸。這年頭,省出銀錢買書的人本不容易,寫作者若是再不盡心,便當真要惹起民憤了。
最後,還要特別感謝我的好友王帥,若不是他在詩歌蒐集、整理分類上的鼎力相助,便也不會有今天擱筆的時辰。更要感謝才永發老師和金躍軍老師,不只是在工作上,他們二人更在我的私人生活上也給予了極大幫助,是我一生中的良師益友。
這本書到底如何,也只留待讀者去檢驗了。
李馫
壬辰龍年元月廿一日於北京
與唐詩比較起來,我更歡喜宋詞的韻律感。宋詞較之於唐詩是多出幾分世俗的,這也難免被稱為“詩餘”了。只是現如今的我們哪裡還有那么多的清高,於是不免也得承認起自己的世俗,因而才對唐詩多出一分疏遠。只因懷著一顆誠惶誠恐的敬畏之心,才難以把心裏面的念想付諸文字之中,生怕一個不小心就玷污了那份情思,不得已而遠遠地恭敬著,只是為了讓自己保持住對信仰的虔誠。
然而最怕的是,距離一旦拉開了,就把那份情思遠遠地拋在了天邊。
未動筆前,我還被唐人的風骨吸引著。然而一旦走進去後,才發現自己竟然是誤入了一潭泥沼,越陷越深,無論如何也掙扎不出來了。
這是史上難得的一個盛世,直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常常夢回唐朝,對那個時代念念不忘。可文人卻總是難以讓人理解。在唐詩中,即便只是一場歡歌達旦,詩人也總要從中尋出一些由頭感傷一番。當一步步走入詩的情境時,是最容易被他們的情緒感染的。於是在洋洋灑灑寫出數十萬字的過程中,始終有一片愁苦的陰雲籠罩在我心頭,連飯食都有些難以下咽。
可再一想,這大概又是我自己性格的原因,才使得每一首詩歌都沾染上或許並不屬於它們的色彩。所謂醉眼看花花也醉,那一個時辰,是再辨不清究竟是自己醉了,還是這個世界本就已不再清醒。
我們僅僅都只是一個個體,所看所想也必不相同,千人千相,也許他人念到的詩歌全都是幸福的味道吧?
但這又能怎樣呢?
寫作又是最私人的一件事情,這樣的問題,始終有一些說不明道不清的味道。就像是佛教禪宗發展到後期出現了“以禪注禪”的誤讀一樣,我大抵也是犯了“以詩注詩”的錯誤。
禪宗初行時期,原本的教旨教義乃不是文字,凡有求禪者皆視所悟而採取或棒喝或打罵的方式,為的是使其能在瞬間頓悟,因而一時間呵佛罵祖的參悟方式在空門之中竟屢見不鮮。此種方法極不利於禪宗的傳承。不明佛理的人在註解的時候,依舊採取了禪的機鋒,用更為玄妙的話來解釋原本的禪意,這更使得世人難以理解公案所言了。到最後,這競成了費力不討好的鬧劇。
說來道去,卻像是在給自己尋一些開脫罪責的理由了。我也只是把自己眼中的唐詩寫了出來,因水平之限粗陋處便也難免,不敢奢望看書人多多包涵,唯求有心人能指點雅正,便是大幸。這年頭,省出銀錢買書的人本不容易,寫作者若是再不盡心,便當真要惹起民憤了。
最後,還要特別感謝我的好友王帥,若不是他在詩歌蒐集、整理分類上的鼎力相助,便也不會有今天擱筆的時辰。更要感謝才永發老師和金躍軍老師,不只是在工作上,他們二人更在我的私人生活上也給予了極大幫助,是我一生中的良師益友。
這本書到底如何,也只留待讀者去檢驗了。
李馫
壬辰龍年元月廿一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