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研究系列:王維詩歌接受史研究

唐詩研究系列:王維詩歌接受史研究

《唐詩研究系列:王維詩歌接受史研究》全面占有唐代以來王維接受史的資料,系統地梳理唐代至清代千餘年期間王維詩歌接受史的線索,從中抽繹出一個個具體的學術話題,對歷代接受過程中有關其詩歌地位、詩佛關係、詩畫聯繫等複雜情況,作深入充分的辨析和闡釋,提出了很多頗具新意的創見,如王維的詩歌創作影響與中國古典詩歌藝術范武、王維詩史定位的特殊性與中國詩學標準的特徵之間的關聯、王維詩歌的傳播與中國傳統士大夫文化心理建構等。

基本介紹

  • 書名:唐詩研究系列:王維詩歌接受史研究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安徽大學出版社
  • 頁數:348頁
  • 開本:16
  • 作者:袁曉薇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640461X, 978756640461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唐詩研究系列:王維詩歌接受史研究》包括唐人對王維詩歌的接受研究,宋人對王維詩歌的接受研究,元人對王維詩歌的接受研究,明人對王維詩歌的接受研究,清人對王維詩歌的接受研究,以及王維詩歌名篇的接受研究狀況等章節。《唐詩研究系列:王維詩歌接受史研究》實際上是通過王維詩歌接受史的研究,致力於中國詩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等方面的相關學術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這一研究已經超越一般的“接受史”研究層面而達到了“接受史論”的高度,在目前的接受史研究中具有積極的開創意義。

作者簡介

袁曉薇,安徽合肥人。合肥師範學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學博士。中國王維研究會理事。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古典文獻學高級訪問學者,中國社科院文學所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後在站。2003年入選安徽省“十五優秀人才項目”中“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主要致力於中國古代文學和中國詩學的研究。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省級人文社科重點項目、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安徽省高校優秀青年基金項目等,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多項。發表學術論文近30篇。

圖書目錄

序言(胡傳志)
緒論解讀一個“全面的典型”——“王維現象”和王維詩歌接受史研究的意義及特點
上編 王維“唐音正宗”的“詩”路歷程
第一章“天下右丞詩”的時代:對盛唐詩壇格局的重新認識
第一節唐人眼中的王維形象
一、同時代人對王維的評價
二、唐人筆記小說中的王維形象特點
三、王維在盛唐詩壇的實際地位
第二節王維詩歌與盛唐詩壇
一、《河嶽英靈集》對王維詩歌藝術特徵的體認
二、《河嶽英靈集》的評選標準和盛唐詩歌理想
三、王維在開、天詩風新變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節王維馳譽盛唐詩壇的原因
一、全面性的成就和盛唐兼容並包的文化心理
二、適應盛唐時代文化趨尚的詩歌藝術特徵
三、盛唐政治文化背景造就的時代典範
第二章“右丞餘波”:王維詩風在大曆詩壇的迴旋
第一節王維詩歌與大曆時期的社會心理
一、“天下文宗”稱號的盛世情結
二、大曆士人的創作需求
三、從詩壇宗主到人格典範
第二節大曆主流詩人:王維詩歌的經典接受群體
一、大曆詩人對王維詩歌的仿襲和追摹
二、仿襲中的“大曆氣味”
三、大曆詩人接武王維的效果及其影響
第三節韋應物:“王維範式”的經典與困境
一、盛世遺脈:經歷、稟賦和心態的共通
二、風神的遙接:韋應物對王維詩歌的接受
三、運用和再現:“韋應物繼王維說”的內涵和意義
第三章“元和詩變”:一個有意昧的轉變
第一節元和詩變和王維詩歌接受史的轉折
一、對大曆詩風的矯弊和李、杜獨尊局面的形成
二、由顯到隱:王維詩歌地位和影響的變化及其意義
第二節王維詩歌對元和詩壇的影響
一、精工流麗和情致風韻的嗣響
二、清境和禪意的承傳
三、藝術範式的吸引
第三節 從王維到賈島:元和後期詩學旨趣的轉變和清淡詩風的發展
一、清雅詩風的回歸:“賈姚詩派”和元和後期詩學旨趣的轉變
二、“清深閒淡”的有力後繼:賈島對清淡詩風的承傳
三、“賈島格”對清淡詩風的新變及其意義
第四章“韻昧說”:王維詩歌創作影響的深入
第一節司空圖示舉王維的審美心理基礎
一、晚唐詩學旨趣的特點和王維詩歌價值的彰顯
二、性情與環境之助:共通審美經驗的促成
三、王維詩歌對《二十四詩品》的影響
第二節 司空圖對王維詩歌藝術理論的代言
一、“辨味”:“韻味說”的審美闡釋觀念
二、“第一讀者”和“最佳代言”:“韻味說”的接受史意義
第三節“韻味說”對王維詩歌藝術特質的體認
一、“味”與“格”之間:“韻味說”的豐富內涵
二、王維詩歌中的“味”與“格”
上編小結
中編 王維詩學意文的美學發現
第五章“詩中有畫”的發明和王維的詩史定位
第一節“詩中有畫”命題的產生背景
一、宋代文人的士大夫化和對理想文人范型的期待
二、“詩畫一律”的觀念和詩歌意境理論對繪畫藝術的滲透
第二節“詩中有畫”對王維詩史地位的影響
一、從“詩匠”到“畫手”
=、“摩詰畫·少陵詩”現象的背後
三、典範確立的雙重意義
第六章“大家”與“名家”之間:王維詩史定位的特點及其成因
第一節“大家”和“名家”之間的徘徊
一、“名家”:“盛唐諸公”、“清淡詩派”中的一員
二、與李、杜“鼎足而三”的“大家”
三、“名大家”:“名家”中的領軍人物
第二節“大家”與“名家”的距離
一、明代詩學中的“大家”、“名家”之辨
二、“大家”觀念和明代詩學對王維詩歌風格的體認
三、“大家不足,名家有餘”的獨特定住和王雛在詩學傳統中的境遇
第七章“神韻說”和王維作為中國詩歌美學典範的確立
第一節“神韻說”的民族文化審美特徵
一、融合畫、禪“三昧”的詩中“神韻”
二、清音雅韻:士大夫傳統和時代需求的結合
第二節“獨標神韻”和獨尊王維
一、“神韻”範本:王士稹對王維詩歌藝術特徵的闡發
二、《唐賢三昧集》:王維唐音正宗地位的確立
三、“神韻說”之失和“假王右丞”現象
第三節 王維詩歌美學典範意義的確立:以《紅樓夢》和《晚笑堂畫傳》為例
一、王維和《紅樓夢》的詩化意蘊
二、《晚笑堂畫傳·王維像》的詩學意義
第八章“詩佛”的誕生:王維詩歌價值的詩性發現
第一節“詩佛”繹說
一、歷史上曾有的“詩佛”
二、現代研究視野中唯一的“詩佛”
三、“詩佛”稱號的心理溯源和內涵分析
第二節“詩佛”與王維詩歌價值的體認
一、從“詩佛王維說”看令人對王維的詩史定位
二、以禪喻詩的深化和“詩佛”意識的形成
三、“詩佛”的境界:王維詩歌價值的一種標示
中編小結
下編 王維詩歌經典的接受和文化心理闡釋
第九章藝術原型與詩歌經典的形成:王維幾首“熱門”詩歌的成名和流傳
第一節千古陽關道,不絕離別情:《送元二使安西》的經典建構和經典接受
一、離別元素的經典組合造就的送別詩“古今絕調”
二、古今同唱一曲,萬變不離原詩:《陽關三疊》在歷代接受中的演變特點
第二節凝千年之相思,鑄民族之精魂:紅豆意象的流變和《相思》的影響
一、一顆深情的種子:紅豆意象的誕生和《相思》的流行
二、紅豆泣血相思淚,離愁國恨無絕期:紅豆意象的發展和《相思》的深遠影響
第三節鄉思主題與節日民俗的交織:《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成功和影響
一、從民俗事象到鄉思意象:傳達親情與客愁的茱萸
二、《陟岵》之繼:思鄉詩經典抒情模式的成功運用及其影響
第四節“先得人心之所同”的原型意義:王維詩歌的經典特質之一
第十章成就文學經典的非文學性因素:《息夫人》和《凝碧池》的成名和傳播特點
第一節 詩歌本事對詩藝鑑賞的顯著影響:《息夫人》的流傳和闡釋
一、“寧王還餅師妻”的佳話和《息夫人》的流傳
二、“得言外之旨”:詠史和詠事相結合的藝術效果
第二節伴隨著人格評議的詩歌品賞;《凝碧池》的流傳和影響
一、因詩免罪的傳奇性和《凝碧池》的成名
二、《凝碧池》的流傳和對王維“陷賊”事件的爭議
第十一章經典誤讀的背後:《終南山》闡釋現象及其詩學意義
第一節《終南山》闡釋史中的審美與教化之爭
第二節對《終南山》作政治解讀的詩學傳統
第十二章 《輞川集》的接受特點和輞川文化的形成
第一節《輞川集》接受中的“輞川情結”
一、“輞川體”:綿延不絕的擬效、和作之風
二、以繪圖、書帖以及題詠等方式的雅賞
三、對王、裴輞川唱和的追慕和效仿之舉
四、“輞川”的經典化與歷代文人的“輞川情結”
第二節《輞川集》和王維人格範型的確立
一、“家有輞川集,人如王右丞”
二、從桃源到輞川:“輞川模式”的意義
第三節“富貴山林”:輞川模式的核心內涵
一、富貴山林,兩得其趣
二、“富貴山林”與“六一風神”
下編小結
結論
一、王維詩歌在盛唐詩壇的代表性奠定了其“唐音正宗”的典範地位
二、王維的詩歌創作實踐為中國詩學理論提供了重要的審美經驗
三、王維詩歌體現出的才情風度契合了傳統士大夫的思想和審美情趣
四、王維詩歌在反映民族心理方面的普遍意義產生了深遠的文化影響
附 錄部分唐詩選本的王維、李白、杜甫詩歌入選率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