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蘊玉(1906—1992)女。現代油畫家。江蘇吳江人,定居上海。早年畢業於上海神州女子學校美術科西畫專業。創作勤奮,活躍畫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蘊玉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吳江人
- 出生日期:1906
- 逝世日期:1992
- 職業:現代油畫家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27年12月22日在滬舉辦“唐蘊玉洋畫展”。1928年與江小鶼、張辰伯、王濟遠、朱屺瞻、李秋君、潘玉良等創立藝苑繪畫研究所。旋東渡日本,從石井柏亭等油畫家求深造,作品曾入選東京展覽會。1930年赴法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專攻油畫。後遊歷荷、比、意、英、德、瑞士諸國,參觀藝術博物館、美術館,研究歐洲各畫派。作品先後入選巴黎的法國國家春季沙龍、秋季沙龍及杜而利沙龍。歸國後在上海多所美術學校執教西畫,同時致力創作。1946年5月,假上海大新公司畫廳舉行第二次個人西畫展,作品凡百數十幅,作品構圖多變新穎,色彩淡泊而寧靜,尤以善繪人物肖像和風景為其創作特色.為民國時期活躍一時的女畫家之一。
唐蘊玉最初的藝術學習,是在上海神州女學美術科完成的。20世紀20年代曾經先後日本和法國留學油畫藝術。唐蘊玉回國之時,正值以上海為中心的洋畫運動趨於繁盛之時。她的藝術活動的代表之舉,是先後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和新華藝術專科學校等校任教,並參加了重要社團“藝苑繪畫研究所”(簡稱“藝苑”)。
“藝苑”時期,是唐蘊玉藝術創作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內容。“藝苑”是1927年以後出現於上海的重要西畫團體。1928年,上海的一批西畫家王濟遠、江小鶼、朱屺瞻、李秋君等人,力圖組織一個非盈利性的繪畫學術機構,取名“藝苑”。藝苑位於西門林蔭路,為江小鶼、王濟遠兩位畫家將其合作畫室提供為該所的活動場所。“五樓五底還帶廂房,所以很寬大,樓上南面二間便是濟遠的畫室,北面是小鶼的造銅像小模型的工場兼畫室,二處布置都十分精美,壁上懸不少洋畫,有的是他們二位佳作,有的是東、西洋名家的作品,令人目迷五色”。經過集資、申靖立案、聘管理人員、裝修畫室、添置設備,於10月10日,正式成立“藝苑繪畫研究所”。 在“藝苑”成立之後,唐蘊玉、金啟靜等畫家加入其中,從歐洲歸國返滬的潘玉良不久也加盟“藝苑”,成為重要的中堅骨幹。醇厚的學術空氣與和睦的自由探討,使“藝苑”在上海西畫界產生了良好的聲譽和影響。1930年時代畫報載文《藝苑小史暨第一屆美術展覽會記》,對該所的專業情總況作了較為詳盡的介紹,“鑒於外洋歸國者及學校畢業無高深之研究機關,故以誠摯研究藝術之態度……設立繪畫研究所。以備愛好藝術者之公共研究。……其宗旨以增進藝術與趣,提高研究精神,發揚固有文化,培養專門人才為本。不染何種機關之色彩,亦無獨霸藝壇欲望,以藝術為生命……一切均取公開態度”。“科目先設西洋畫,分油畫、水彩畫、素描三科。人數以三十人為限。一、研究員十五人,容納一般畫家自由創作。二、研究生十五人,對於繪畫有深切嗜好者,共同習作”。在這樣的藝術環境中,唐蘊玉的藝術獲得了成分的施展和運用,進一步強化了“藝苑”所特有的印象主義和表現主義相結合的風格取向。
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唐蘊玉的藝術活動中,曾經在上海大新畫廊舉辦了一次個人油畫展。作為三十年代上海商界四大公司之一的大新公司,地處南京路、西藏路口(即今上海市百一店大樓),曾以“輪帶式自動扶梯,地下室和書畫部”而著稱。《上海市大觀》(1948年出版)記載:“特設二樓一隅為書畫部,經常租給名人藝人作各種文化展覽,這是大新特別重視文化與經營有同等地位的。”書畫部下設畫廊,位於四樓(和嶺南中學,財務部同處一層)。自1936年至四十年代末,大新公司畫廊展事活動頻繁。比如在1947年,曾經舉行過一些重要的油畫展覽。其中有關良水彩畫、油畫展(1947年1月至2月)、李鐵夫油畫展(1947年2月至3月)、唐蘊玉油畫展(1947年5月)、趙無極油畫展(1947年12月)等。
人物評價
唐蘊玉作品是以印象主義的形式語言為基礎,同時又採用了表現主義的部分手法,常以抒情性的景物為創作對象,畫風洗鍊酣暢,並無柔弱嬌嫵之感。她的油畫創作主要受到西方印象派、後印象派以及表現主義畫風的影響,既不事大幅度的變形和抽象,也不似學院派式的寫實主義,而是在堅持現代主義探索的同時,深諳西方傳統繪畫之真諦,尤其是對印象派繪畫研究有素,並與當時的許多西畫家一樣,她對中國傳統繪畫發生興趣,將表現和寫意的手法和意境融會貫通,由此形成了一種造型堅實、設色強烈,而又略具有和諧渾厚、清新委婉的藝術風格。新近發現的唐蘊玉作品《廟宇的後院》和《瓶花》一批難得之作,證明了這位才華橫溢的女畫家獨特的風格特色。在景物和靜物的光色變化處理之間,糅合了色彩和圖形的主觀體現,增加了對象的詩意表現
從唐蘊玉的創作研究,我們基本可以發現洋畫運動之中,存在的一些重要的藝術觀。一種是改良型的,“東方人畫油畫,不一定要形似西洋。中國畫和洋畫,不過材料的差別。……我國古代藝術的精華,現在西洋人是這樣注意,難道我們自己就可置之度外麼?……所以我們研究西洋畫的人,總要把自國藝術的系統,解釋個明白,一方面就要融洽東西洋的優點,這才算是我們的責任咧”。而另一種則是改革型的,“畫品之高下、精神之強弱、表現之空虛與充實等問題,是全然與繪得工細與粗疏沒有關係。而且與流派(樣式)也沒有關係的……技法在作畫時雖很重要,不過技法是受創作者的精神支配的。……因為每一種純真的作品,都是根據作家的純真的精神所產生出來的。……在近今的繪畫上,寫實的根乾,依然是十分重視。但是近今的畫家,對於寫實的方法以及表現的技法等,都未必拘守從前的方法上的標準。這是因為受時代思潮的刺激,作家也因認識上、感覺上有新的要求而加以新的開拓的”。這兩種主要的藝術觀,相應構成了名家不同的創作現實,同時也形成了洋畫運動中風格多元的重要支點所在。其中,唐蘊玉油畫更注重西畫的中國化,在清新淡雅的景物表現之間,用中國畫的手段介入油畫,再以西洋畫和材料來畫中國畫,使中國畫與西洋畫藝術的表現互滲互融——這是唐蘊玉油畫引起關注的焦點。唐蘊玉晚年移居美國,自此便在國內畫壇上音訊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