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紹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巢縣
革命烈士,家底檔案,
革命烈士
唐紹泉(1902-1948)
1926年,唐紹泉經友人介紹到漢口加入了北伐軍,負責押送軍需物資。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耳聞目睹國民黨屠殺共產黨人的暴行,他對國民革命軍的行為產生了疑慮,於是請長假離開了軍隊。不久唐紹泉來到南京金陵兵工廠學徒,後到東北瀋陽兵工廠做工。1932年,轉至河南鞏縣兵工廠做工。1933年,國民政府準備舉行全運會,唐紹泉因踢得一腳好球被隴海鐵路局長吸收為足球運動員,且轉到洛陽機械廠當工人。後輾轉至蘭州造幣廠任駐西安辦事處的採購專員。1937年,南京、蕪湖相繼淪陷,不少青年流亡。一天,3個同鄉青年求助於唐紹泉,他將3青年送到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奔向延安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並送他們每人一支金筆壯行。
東北淪陷後,日本帝國主義一夜之間占領了瀋陽,廣大工人無家可歸,階級仇、民族恨使唐紹泉激憤無比。他與西安八路軍辦事處接觸多了,覺悟有極大提高。他在車間經常結合親身經歷,向工友們揭露黑暗的世道給廣大勞苦人民帶來的災難。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搶奪勝利果實,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唐紹泉更為不滿,他借著管工具室之便,用講故事和讀報紙方式,揭露反動派欺騙勞動人民的鬼把戲,團結工友,冒著有特務監視的危險,教育啟發工人的革命覺悟。半輩子的闖蕩使他政治上逐漸成熟,1947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擔負起積極宣傳民眾,參與組織互助會等工作,團結了周圍許多民眾。1948年9月7日,唐紹泉與馬緒善等5人同時被捕,轉押到上海被害,犧牲時年僅46歲。
家底檔案
煤炭港22號:中共南京鐵路地下黨支部舊址。1945年12月,中共南京市地下工委為了更好地領導鐵路工人運動,決定成立中共南京鐵路下關車站支部,支部書記先後由原地下黨市工委交通員馬文林、馬續善擔任。煤炭港22號唐紹泉的家就成為地下黨秘密活動地點。後來由於叛徒的出賣,馬續善、唐紹泉等同志先後被捕,南京鐵路地下黨遭到全面破壞。1982年12月24日,南京市人民政府追認唐紹泉等為革命烈士。
下關寶塔橋煤炭港,街道轉角處,是一座灰色的兩層小樓。若不是鐫刻在牆上的一塊記事碑的提醒,沒有人會知道這裡曾經發生的驚心動魄的往事。
這就是煤炭港22號——中共南京鐵路地下黨支部舊址(本報記者崔曉攝),同時也是革命烈士唐紹泉的家。今天,烈士的第四個兒子——75歲的唐述倫老人依然住在這裡。“南京是1949年4月份解放的,而父親是1月份被押走的。只差3個月呀。”老人一邊嘆息,一邊把記者讓進屋子。
走進去,記者才發現,這棟房子只是迎街的西邊一間是兩層,其餘部分是一層平房。唐述倫告訴記者,這個房子是父親1945年的時候動手蓋的,當時是3開間的平房,1993年他自己翻修在西屋上加蓋了一層,出租補貼家用。但堂屋和父母住的東屋都沒動,連門窗什麼的都還是老樣子。
重回1945年的那個秋天,站在自己親手蓋起的三間瓦房前,40歲剛出頭的唐紹泉一定滿心歡喜——日本鬼子剛剛投降,顛沛流離了半輩子,終於在南京有了自己的家。
動盪的時代讓唐紹泉此前的人生充滿傳奇:1902年生於安徽巢縣,17歲到合肥當學徒,24歲在漢口參加北伐軍,大革命失敗後到金陵兵工廠當工人,隨後去瀋陽兵工廠,後又轉至鞏縣兵工廠和洛陽機械廠,1943年回南京在京滬鐵路南京機務段客車房當機器匠……“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父親是一個到處奔波的人。”唐述倫說。
《南京當代人物大典·英烈卷》中這樣記載這段歷史:“唐紹泉用講故事和讀報紙方式,冒著有特務監視的危險,教育啟發工人的革命覺悟。1947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擔負起積極宣傳民眾,參與組織互助會等工作……”
1948年9月7日,唐紹泉等5人同時被捕。1949年1月,唐述倫最後一次見到父親。
他告訴記者,那一天,有工友急匆匆跑到他家來,說是有人看見他父親被押上火車要開去上海。他和母親急急忙忙帶著一些禦寒用品趕到了下關車站。“當時棉衣裡頭還裝了幾枚大頭洋錢。押送父親的火車停在3號月台。由於軍警嚴密戒嚴封鎖,我們根本不能靠近,棉被、棉衣也無法送過去。我遠遠地看見父親,他穿著藍色囚衣,頭也剃了,緊緊地貼在車窗上。父親遠遠地望著我們點頭,似乎還有什麼話想說,但我們什麼也做不了,就這么看著火車開走了……”
唐述倫抹著眼淚說,直到現在他都忘不了父親那最後的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