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傳(201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唐玄宗傳(201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唐玄宗傳》是201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道勛 / 趙克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玄宗傳
  • 作者: 許道勛 / 趙克堯
  • 出版時間:2015年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638 頁
  • ISBN:9787010144603 
  • 定價:48 元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廟號“玄宗”,又因其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唐玄宗傳:歷代帝王傳記》運用豐富的歷史資料,客觀而真實地敘述了唐玄宗的帝王先涯、歷史功績和過失,從中揭示出唐朝由盛轉衰的演變過程;書中對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介紹甚詳,對李、楊的愛情傳說進行了系統的清理和分析。真實再現了唐玄宗的一生及他生活的那個時代。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 青少年時代
第一節 帝胄之家,幼年封王
第二節 父皇被廢,初次“出閣”
第三節 磨難少年
(一)生母竇氏慘死
(二)諸兄弟幽閉深宮
(三)安金藏剖腹事件
第四節 再次“出閣”,初入長安
(一)廬陵王為皇太子
(二)再次“出閣”
(三)初入西京長安
第五節 少有抱負
(一)復興李唐意識的萌發
(二)目睹五王誅二張的政變
(三)在復唐鬥爭中的作用
第二章 誅滅韋後勢力
第一節 韋後之黨擅權
(一)韋後亂政
(二)太子重俊政變未遂
(三)相王受牽連
(四)血的教訓
第二節 任潞州別駕前後
(一)出任潞州別駕
(二)返回長安
(三)厚結萬騎,陰聚親黨
第三節 誅韋氏之黨
(一)中宗被毒致死
(二)韋後臨朝稱制
(三)六月政變的醞釀
(四)二十日夜戰禁宮
第四節 擁戴睿宗即位
(一)相王在政變中的作用
(二)睿宗重登皇位
(三)皇太弟與嫡長制繼承法
第五節 政變勝利的原因
(一)“思立李氏”的歷史潮流
(二)精心策劃,有膽有識
第三章 監國前後
第一節 以功建儲,長兄相讓
第二節 “景雲繼立,歸妹怙權”
(一)太平公主勢力的囂張
(二)陰謀易置東宮
第三節 “太子監國,君臣分定”
(一)從道義上揭露廢黜陰謀
(二)宋瓊、姚元之的三點建議
(三)張說策動太子監國
第四節 監國以後的鬥爭
(一)姚元之、宋璟被貶逐
(二)睿宗意欲讓位
(三)公主加緊營私結黨
第四章 正式即位,剷除奸黨
第一節 “太子合作天子”
(一)在“合作夭子”的背後
(二)太上皇猶總大政
第二節 誅滅太平公主及其黨羽
(一)“宰相七人,四出其門”
(二)誅滅公主的密謀
(三)公主集團的反撲
(四)七月三日事件
(五)“三為天子,三讓天下”
第三節 七月事件的性質與影響
(一)正與邪之爭
(二)七月事變勝利的原因
(三)誅滅“太平”方太平
第五章 安定政局,鞏固皇權
第一節 “再三禍變”的歷史教訓
第二節 “姚崇勸不用功臣”
(一)驪山講武,始欲立成
(二)姚崇為相,功臣外刺
(三)“不用其奇,厭然不滿”
(四)思念舊功,常優容之
(五)“南陽故人,優閒自保”
第三節 諸王外刺,終保皇枝
(一)諸王外任刺史
(二)伺察諸王,禁約告誡
(三)鼓吹友悌,同保長齡
第四節 整頓禁軍,防止“禍變”
(一)北門奴官太盛
(二)重建北門四軍
(三)宦官與飛龍禁軍
第六章 “依貞觀故事”
——開元前期
第一節 尋求“安國撫人之道”
(一)“依貞觀故事”的由來
(二)“訪以安國撫人之道”
第二節 “任賢用能”
(一)注意選拔宰輔
(二)識人君之大度
(三)重視地方官的作用
(四)實施內外官交流
(五)親自考核縣令
第三節 求諫與容納
(一)下制求直諫昌言者
(二)開元諫諍的三大類別
(三)恢復涑官議政制度
(四)優禮故老,虛心求教
(五)“見不賢,莫若自省”
第四節 抑制奢靡,移風易俗
(一)禁斷潑寒胡戲
(二)焚毀珠玉錦繡
(三)罷遣宮女
(四)“以厚葬為誡”
(五)“文質之風,自上而始”
第五節 “貞觀之風,一朝復振”
(一)“太宗定其業,玄宗繼其明”
(二)學步,效仿與創新
(三)歷史條件的異同
(四)“開元之治”與武則天政治的關係
第七章 好大喜功
——開元中期
第一節 重新起用張說為相
(一)“天下大治”的實現
(二)張說其人其事
(三)“志在粉飾盛時”
第二節 “萬歲”聲中的封禪
(一)唐初封禪的復興
(二)開元封禪的倡議
(三)張說定禮,改革舊儀
(四)帝王盛節,天下壯觀
(五)宋州酒宴,示以書儉
第三節 蘭殿千秋節
(一)“蘭殿千秋節,稱名萬歲觴”
(二)“享國既久,驕心浸生”
第四節 “人君德消政易”
(一)朋黨相構
(二)如何看待吏治與文學之爭
(三)宰相不和
(四)諫諍漸衰
(五)奢靡日增
(六)吳兢獻《貞觀政要》
第五節 張九齡與“開元之治”
(一)荒陬孤生,以文見用
(二)九齡為相,政局尚佳
(三)褒美《千秋金鏡錄》
第八章 “怠於政事”
——開元晚期及其以後
第一節 委政李林甫
(一)口蜜腹劍的奸相
(二)無復直言,諫諍路絕
(三)“妒賢嫉能,亦無敵也”
(四)“治亂聞已分矣”
第二節 寵信高力士
(一)“力士當上,我寢則穩”
(二)“我家老奴,豈不能揣我意”
(三)“竭誠盡節,上答皇慈”
第三節 踏上昏庸之路
(一)倦於萬機,高居無為
(二)冀求神仙,思慕長生
(三)鑄造真容,崇拜偶像
(四)盪心侈欲,風俗奢靡
第四節 “開元之治”的反思
(一)由明而昏的三部曲
(二)“人君明哲,終始尤難”
(三)驕奢是可怕的腐蝕劑
第九章 完善立法與行政法典
第一節 “以寬仁為理本”
(一)消除酷吏政治的影響
(二)防止苛刑與濫刑
(三)行法先近親而後遠疏
第二節 刪緝格式律令
(一)五次修撰的經過
(二)開元立法的特點
第三節 編撰《唐六典》
(一)手書六典,撰錄以進
(二)“一代典章,厘然具備”
(三)加強集權,文飾太平
(四)左右丞相與政事堂
第四節 酷吏復活,冤案屢起
(一)“羅鉗吉網”
(二)“非吏敢酷,時誘之為酷”
(三)專制帝王的心病
第十章 括戶之舉與賦役改革
第一節 “積歲淹年”的逃戶問題
第二節 前期的安撫措施
(一)“行清靜之化”
(二)派遣朝集使等督察吏治
(三)禁止重征與重視救荒
(四)恢復義倉與滅蝗鬥爭
第三節 宇文融與括戶舉措
(一)括戶的歷史淵源
(二)第一階段的括戶
(三)第二階段的括戶
第四節 組織措施
第五節 括戶的意義與影響
(一)括戶的爭議
(二)括戶的成就
(三)遺留問題
第十一章 開天盛世,海內富實
第一節 富民、“致肥”的經濟思想
(一)“富而後教”
(二)“濟生人為意”
(三)“男耕女桑不相失”
(四)“我無事而民自富”
第二節 “開元之盛,漢、宋莫及”
(一)社會經濟的繁榮
(二)興修水利的成就
(三)科學文化的異彩
(四)“受報收功,極熾而豐”
(五)“開元之治”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第三節 天寶繁華,“氣盛而微”
(一)政治昏暗與經濟繁榮的反差現象
(二)經濟持續發展的原因
(三)盛極而衰,危機潛伏
第十二章 楊玉環身世
第一節 楊氏家族
(一)弘農楊氏的後裔
(二)玉環籍貫與出生地
(三)《楊妃碑記》的偽造
第二節 冊為壽王妃
(一)唐玄宗東都之行
(二)冊妃禮與大婚
(三)選中楊玉環的緣由
第三節 壽王與廢立太子之爭
(一)壽王宅邸的新生活
(二)廢太子瑛的初次交鋒
(三)“一日殺三庶人,昏蔽甚矣”
(四)壽王妃的態度
第四節 武惠妃之死
(一)“怖而成疾,不痊而殞”
(二)“推長而立,誰敢復爭”
第十三章 從女道士到太真妃
第一節 驪山相會
(一)玄宗感情上的空白
(二)高力士建議召壽王妃
(三)定情信物的傳說
第二節 度為女道士
(一)度道時問之謎
(二)在為太后“追福”的背後
(三)“太真”道號與“娘子”稱呼
第三節 李白詩讚太真妃
(一)改元“天寶”
(二)李白游長安
(三)高力士脫靴的傳說
(四)《清平調》三首
第十四章 正式立為貴妃
第一節 事前的安排
(一)以韋氏為壽王妃
(二)壽王悲哀的消失
第二節 賜以“貴妃”
(一)納妃與立妃的禮儀差異
(二)“貴妃”的由來
(三)父奪子媳與倫理觀念
第三節 推恩楊門
(一)養父的隱沒
(二)追贈親生父母
(三)兄弟們的升遷
(四)諸姐姐的承恩
(五)“恩寵聲焰震天下”
第四節 外戚與皇權
(一)外戚貴盛與開天治亂
(二)楊門外戚勢力的特點
第十五章 兩次“出宮”風波
第一節 天寶五載的風波
(一)貴妃“妒悍”,譴還楊宅
(二)高力士請召回宮
第二節 “妒媚”系誰
(一)與虢國夫人無涉
(二)梅妃並無其人
(三)梅妃傳說的由來
(四)貴妃“妒媚”究竟指誰
第三節 天寶九載的風波
(一)“忤旨送歸”
(二)風波的結局
第四節 再次“出宮”的原因
(一)“閒把寧王玉笛吹”的誤傳
(二)虢國夫人的奪愛
(三)如何看待“出宮”風波
第十六章 “三千寵愛在一身”
第一節 專寵楊貴妃
(一)李楊情愛的三部曲
(二)“寵甚於惠妃”
第二節 愛情的基礎
(一)皇帝與愛情
(二)楊貴妃的情愛觀
第三節 “殊艷尤態”與時世妝
(一)“天生麗質難自棄”
(二)“舉止閒冶”,雍容華貴
(三)“紅汗”與“香囊”
(四)簪步搖、黃裙、柳葉描、義髻
(五)“服妖”之誚
第四節 豪侈生活
(一)龍池、太液池、曲江
(二)驪山華清官
(三)御湯與妃子湯
(四)嗜食新鮮荔枝
第十七章 歌舞姻緣
第一節 霓裳羽衣曲
(一)進見之日,奏曲導之
(二)醉舞“霓裳”,情投意合
(三)“霓裳”功罪,古今評說
第二節 胡旋舞
(一)“最道能胡旋”
(二)胡舞與禍亂
第三節 藝術伴侶
(一)音樂家與歌舞家
(二)善奏樂器,多才多藝
(三)禮待藝人,培育新苗
(四)梨園與宜春院
第十八章 太真“仙子”與道教
第一節 “精修”與“嚴奉”
(一)“雖居榮貴,每在精修”
(二)“勤志元宗,協誠嚴奉”
(三)神權與皇權
第二節 “七月七日長生殿”
(一)長生殿與集靈台
(二)朝元閣
(三)“七月七日”與升仙意境
第三節 “平生服杏丹”
第十九章 楊國忠與天寶亂政
第一節 “因緣椒房之親”
(一)“起於細微”
(二)賜名“國忠”
(三)取代李林甫
第二節 “楊國忠終成其亂玎”
(一)專斷獨裁
(二)用人無問賢不肖
(三)“厚斂以怒天下”
(四)天寶亂政與楊貴妃的關係
第三節 “金雞障下養為兒”
(一)安祿山其人
(二)賄賂與獻“忠”取媚
(三)“不識太子者何官”
(四)貴妃養子與“洗兒”錢
第四節 安祿山陰謀造反
(一)“凶逆之萌,常在心矣”
(二)“包藏禍心,將生逆節”
(三)“決計稱兵向闕”
第二十章 “祿山一呼,四海震盪”
第一節 安祿山范陽起兵
(一)叛軍的突然襲擊
(二)唐玄宗的防禦戰略
第二節 洛陽淪陷
(一)叛軍渡河奪陳留
(二)洛陽保衛戰的失敗
(三)陝郡潰退,急保潼關
(四)重議親征,太子監國
(五)失律喪師,將帥枉死
第三節 戰略戰術的比較
(一)叛軍的突擊戰術
(二)倉卒應變,自信輕敵
(三)“久處太平,不練軍事”
(四)官吏投降,政軍不和
(五)“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第四節 暫時對峙的形勢
(一)安祿山停滯不前
(二)敵後抗戰的興起
(三)郭子儀等的抗戰
(四)戰場形勢的估量
第五節 潼關失守
(一)哥舒翰鎮守潼關
(二)楊國忠的猜忌
(三)“守”與“出”之爭
(四)靈寶西原之戰
(五)“慎勿學哥舒”
第二十一章 楊貴妃之死
第一節 從“始懼”到逃跑
(一)平安火不至
(二)首唱幸蜀之策
(三)施放“親征”的煙幕
第二節 望賢宮前的悔恨
(一)凌晨出逃,朝中混亂
(二)父老進言,後悔莫及
(三)夜宿金城,狼狽不堪
第三節 馬嵬驛事變
(一)六軍不發無奈何
(二)楊國忠被殺
(三)楊貴妃縊死於佛堂
第四節 誰是後台
(一)皇太子李亨說商榷
(二)宦官高力士說質疑
(三)如何看待馬嵬驛事變
第五節 生死之謎
(一)貴妃必死無疑
(二)未死之說說明什麼
第二十二章 蜀郡的流亡生活
第一節 父子分道揚鑣
(一)高力士論蜀道
(二)“太子不敢西行”
(三)“百姓誰為之主”
第二節 奔赴成都的路上
(一)扶風賜卒春彩
(二)散關分置六軍
(三)河池接見崔圓
(四)普安下詔罪己
(五)巴西侈談戒酒
(六)成都大赦天下
第三節 “遜位共子,豈其志哉”
(一)太子北上朔方
(二)李亨靈武稱帝
(三)屈居太上皇帝
(四)“遜位”豈其志哉
(五)傳位的尾聲
第四節 反省與追念
(一)從反省到罪己
(二)譜曲悼念楊貴妃
(三)追懷姚崇,譏評林甫
(四)遣使曲江,遙祭九齡
(五)迫冊元獻皇后
(六)夢思孫思邈
第二十三章 暮年悲涼,遺恨綿綿
第一節 兩京光復,父子相會
(一)反攻戰略的分歧
(二)收復長安與洛陽
(三)李泌獻計迎上皇
(四)告別成都,題詩劍門
(五)鳳翔繳械,馬嵬躊躇
(六)望賢富里父子相見
第二節 重返舊宮,思念貴妃
(一)父子迭加尊號
(二)興慶宮中憶舊情
(三)華清宮裡思貴妃
(四)改葬貴妃始末
第三節 幽禁西內,遺恨綿綿
(一)史思明重新叛亂
(二)父子矛盾的惡化
(三)遷居西內的真相
(四)方士招魂的傳說
第四節 人生一夢,死葬泰陵
(一)病逝乾神龍殿
(二)高力士號泣而死
(三)安史之亂的平定
(四)泰陵葬禮的舉行
第二十四章 唐玄宗與楊貴妃傳說的歷史
第一節 唐人評說開天治亂之殊
(一)顏真卿論疏與《高力士外傳》
(二)陸贄論玄宗
(三)崔群論治亂之分
(四)崔植評“開元之治”
(五)《開元政要》與《明皇雜錄》
第二節 《長恨歌》與李楊愛情故事的升華
(一)杜甫詩《哀江頭》與《北征》
(二)《長恨歌》的來龍去脈
(三)唐朝關於楊妃的傳說
第三節 五代以後的史評與傳奇
(一)《開元天寶遺事》與《舊唐書》紀傳
(二)樂史《楊太真外傳》
(三)宋代的史評
(四)元代雜劇《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五)《長生殿》與李楊愛情故事的再升華
(六)層累的道德與跋治包袱
第四節 現代新小說與新傳記
(一)魯迅創作《楊貴妃》的計畫
(二)新小說《楊貴妃》等
(三)歷史研究的新成果
(四)楊貴妃傳說在日本
(五)史學與文學的兩股流向
後記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