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汪皇渠

唐汪皇渠開鑿於明洪武年間,由朝廷撥款,從達板鎮黑石山引洮河水自流灌溉。到了清乾隆年間,因河水流量減少,皇渠向上擴建延伸10華里,並對渠道進行了大規模的疏浚,重點開鑿了40米長的板橋隧道和15米長的後灘涵洞,把洮河水從達板鎮紅莊溝口引入,引水流量為0.2立方米/秒,灌溉面積僅2000多畝。

據《續修導河縣誌》記載:“唐汪川皇渠,清乾隆年間開,長度二十五里,灌馬巷口及紅塔寺、楊趙家等村六十餘頃;尕渠長度十里,灌溉照壁山及塔石溝田二十頃;紅柳灘小渠長十一里,灌紅柳灘及黑石山田二十二頃;白嘴渠長五里,灌立瓜灘,田五餘頃。以上四渠,水均取自洮河。”

這裡記述的四條渠中,除紅柳灘小渠外,其餘均在唐汪川。還有史書記載,當時“唐汪川有十四隻船磨,每船二磨,上扇運轉,下扇不轉”。由此可見,當時唐汪川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唐汪皇渠在農業生產等方面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唐汪皇渠
有一首“花兒”唱道:“牛形山澆上了洮河水,皇渠里淌的是金水。”在東鄉縣唐汪川牛形山腳下有條古老的“皇渠”。在東鄉這個以乾旱著稱的地方,唐汪川始終以“青枝綠葉”、“杏子之鄉”、“世外桃源”聞名隴上,這些無不得益於唐汪皇渠便利的灌溉。
唐汪皇渠開鑿於明洪武年間,由朝廷撥款,從達板鎮黑石山引洮河水自流灌溉。到了清乾隆年間,因河水流量減少,皇渠向上擴建延伸10華里,並對渠道進行了大規模的疏浚,重點開鑿了40米長的板橋隧道和15米長的後灘涵洞,把洮河水從達板鎮紅莊溝口引入,引水流量為0.2立方米/秒,灌溉面積僅2000多畝。據《續修導河縣誌》記載:“唐汪川皇渠,清乾隆年間開,長度二十五里,灌馬巷口及紅塔寺、楊趙家等村六十餘頃;尕渠長度十里,灌溉照壁山及塔石溝田二十頃;紅柳灘小渠長十一里,灌紅柳灘及黑石山田二十二頃;白嘴渠長五里,灌立瓜灘,田五餘頃。以上四渠,水均取自洮河。”這裡記述的四條渠中,除紅柳灘小渠外,其餘均在唐汪川。還有史書記載,當時“唐汪川有十四隻船磨,每船二磨,上扇運轉,下扇不轉”。由此可見,當時唐汪川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唐汪皇渠在農業生產等方面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渠道由於各渠段縱坡不一,最小的1/6000,最大的1/12000,致使渠道流速不一,泥沙淤積嚴重。於是,每年古歷二月、八月各家出工疏浚一次,以便於放“春水”和“冬水”。皇渠的管理由各地方行政組織行使。開鑿“皇渠”的民工叫“皇”,疏浚“皇渠”的民工叫“皇”或“子”。“皇”或“子”按地畝攤派,凡種地的人都出“皇”或“子”,不能出工的拿錢僱人。在疏浚期間,一個“皇”也不能耽誤,自古相傳,已成定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