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動物標本製作技藝

唐氏動物標本製作技藝

唐氏動物標本製作技藝,福建省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唐氏動物標本製作技藝源於十九世紀末的福建,唐慶瑜的高祖父唐春營從英國傳教士那裡習得標本製作技藝。標本製作技法流派不少,唐家做標本主要是用“填充法”——解剖動物、剝製皮張、清洗、做防腐防蟲處理、填充、縫補、整理外觀,並用布景箱還原動物生存的環境,使標本也能“身臨其境”,看起來更自然。

2009年5月31日,“唐氏動物標本製作技藝”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Ⅷ-3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氏動物標本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09年5月31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保護單位:福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申報地區:福建省直
  • 項目編號:Ⅷ-36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唐氏標本製作技藝的起源要追溯至19世紀末,“開山鼻祖”唐春營協同他的兒子和同胞兄弟,在英國人拉圖史(La Touche)的點津下,開始採集製作動物標本。
唐氏動物標本製作技藝
唐氏動物標本製作技藝
唐氏後代從最初的製作動物研究標本逐漸發展為製作現代的動物生態標本,開創性地使用了填充法製作標本,方法省時簡便、易於操作。
自1907年開始,唐氏後代們因其獨特的技藝而受聘於各高校、研究所、博物館等。除了較為突出的動物剝製標本製作技藝,唐氏動物標本製作技藝還逐漸延伸至動物內部解剖標本、骨骼標本等製作。
唐氏標本製作技藝參與見證了中國現代自然學科尤其是生物學科的發展軌跡,為中國生物學科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因此在動物學界,人們尊稱唐氏家族為“標本唐”。

工藝特徵

唐氏標本製作技藝包括動物剝製標本、浸制標本、動物內部解剖標本、骨骼標本等技術,集歐式技法與其他流派精髓於一體。在唐氏標本製作技藝中,動物剝製標本製作技藝較具特色,採用獨特的化學工藝處理毛皮,以棉花、木屑等作為填充物,方法省時簡便,更好地適應野外工作的需要和南方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製作的動物生態標本形象逼真、保存時間長,能夠還原動物生活時的自然形態。
唐氏動物標本製作技藝
唐氏動物標本製作技藝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唐氏標本製作技藝傳承人推動了動物分布、內部解剖等學科的發展,其建立的標本館作為科普教育基地,在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提高青少年環保意識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傳承狀況
經過百餘年的傳承,唐氏標本製作技藝至今已歷五代,約40人。從第四代開始,標本製作逐漸受到冷落,參與人員逐漸減少。雖然國內從事標本製作的人很多,但不是偏向植物就是注重昆蟲魚類等小標本,像唐家這樣可以製作大型標本的人,越來越少。
保護措施
唐氏在提升完善製作技藝的同時,還將野外觀察與理論研究相結合,發表了具有較高價值的地區鳥類研究報告、鳥類新紀錄等,同時,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就為本、專科學生開設了“生物學技術”(脊椎動物標本部分)的課程。1985年唐子明、唐子英、唐慶瑜合作出版了《脊椎動物標本製作》一書,讓更多人能夠了解、掌握動物標本製作的技藝。

社會影響

主要活動
2022年5月11日,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動物科技學院“職業教育周主題活動——福建省非物質文化唐氏動物標本製作展”在教學樓一樓如期進行。動物科技學院非物質文化遺我院產傳承技能大師工作室唐兆和老師攜其弟子們為全院師生帶來動物標本製作技藝展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