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唐元,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中進士,歷任渝、韶、陝等四州知府,後累官至尚書,屯田員外郎。
子:唐靜,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中進士,官至大理寺評事。
孫:唐炎,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中進士,官至太子贊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氏公孫三進士
- 國籍:宋朝
- 職業:屯田員外郎
- 性別:男
人物簡介,歷史回眸,
人物簡介
祖:唐元,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中進士,歷任渝、韶、陝等四州知府,後累官至尚書,屯田員外郎。
子:唐靜,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中進士,官至大理寺評事。
孫:唐炎,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中進士,官至太子贊善。
歷史回眸
公孫三代連出三進士
講述馬帶村唐氏公孫三進士的故事,要先說白鶴寨。55歲的唐氏第三十代孫唐堅持告訴記者,唐氏先祖從湖南藍山縣遷移到廣東的第一站,是西岸鎮皮周嶺南面的白鶴寨,後搬遷到西面的馬帶村,兩地相隔不到800米。
從湖南遷抵白鶴
據介紹,白鶴寨建村在元末宋初,始祖唐甫當年帶著兒子唐元從湖南藍山啟程,過南風坳、東陂街、沿西溪前行,到達西岸皮周嶺西面的白鶴山腳,面前是平緩起伏的沙洲,一汪清泉汩汩而流。站在這塊有林有泉有沃土有河流的風水寶地,唐甫擇了吉日卜基立寨,起名白鶴寨。
白鶴山石壁卓立,四面如掌,方方正正,如古代文人雅士焚香讀書的案幾。宋真宗鹹平三年進士、殿中丞吳世范曾遊覽白鶴山,作詩一首贊曰:靈壇古蹟自來夸,四望峰巒錦簇花;白鶴何年歸洞府,青山竟日鎖煙霞;言尋庭下繞丹灶,爭羨天邊泛斗槎;我欲離塵脫凡骨,願隨風馭到仙家。
白鶴寨村子不大,但風景優美。古老的門樓前有一口用青石砌成的古井,井水溢出井口,四季不竭。門樓建得古樸典雅,水磨青磚牆上,細細的磚縫筆直而工整。高翹的飛檐下,彩繪著花鳥圖案,門樓裡面是一幢幢古老的青磚瓦房。
白鶴寨的老屋建築年代不一,最早的可以推至宋代,最晚的到民國。最值得一看的是那幢四合院式的老屋。老屋的大門上是一對銅製的門環,院子裡的上屋和下屋之間有一道圓形的拱門相連。拱門的磚牆上繪著彩色圖案,大廳上掛著一塊“金馬世第”的匾額。四棟兩層樓的屋子中間圍著一個小院。院裡栽著花草和葡萄,非常的幽靜。
在宋代名噪一時的“公孫三進士”,就是從這裡走出去的。
御賜“金馬世第”
自唐以來,連州經過劉禹錫開化後,風華漸起,文化教育之輝煌一時凸顯於嶺南文化之中,科舉場上,唐代廣東進士有38名,連州占12名。遷抵白鶴後,原本知書達理的唐氏族人在此重文興教的氛圍下,更是勤奮好學,為當地學子尊重。
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唐甫的兒子唐元參加科舉高中進士,成為白鶴寨唐氏的第一個進士。唐元中進士後,歷任渝、韶、陝等四州知府,後累官至尚書,屯田員外郎。
唐元的兒子叫唐靜,他自幼聰穎奇異,10歲便能為文。他跟隨唐元在官任上四處奔波,不久母親病逝,唐靜扶母親靈柩回家鄉安葬料理後事,便安心在白鶴寨老屋中苦讀。在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科舉中,唐靜高中進士,後官至大理寺評事。唐靜為官清廉,執法嚴謹而且有學問,為張士遜、陳堯咨、晏殊所推重,范仲淹亦以兄事之。
唐炎是唐元的孫子,自幼在白鶴寨老家苦讀。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唐炎又一舉進士及第,後來官至太子贊善。白鶴寨唐氏家族數十年間竟能公孫三代先後高中進士,成為當時的朝野佳話。為表彰這一盛事,宋仁宗特賜白鶴寨唐氏家族為“金馬世第”,並特旨命唐炎回白鶴寨建“金馬世第”府。
遷馬帶建府邸
唐炎奉旨回白鶴寨建府,他見白鶴寨地方太小,便另選在白鶴寨西側的馬帶建造“金馬世第”府。不過唐氏搬過了馬帶後就再也沒有出過“進士”了,故有人說是白鶴寨的靈氣成就了唐氏“公孫三進士”。如今,從白鶴寨搬遷到馬帶的唐氏子孫已繁衍了數千人口。
唐炎建造的“金馬世第”府現在已經是“唐氏宗祠”。宗祠占地1000多平方米,為三進結構,仿朝廷宮殿風格。祠堂內有殿、廳、軒、廊和天井,祠堂有四塊木匾:大門為“唐氏宗祠”,前廳是“金馬世第”,中廳是“著纓世傑”,正廳是“直上雲衢”。正廳前走廊兩側的磚柱上有楹聯一副,上書:“自藍湘而至連城進士家聲昭萬古,由白鶴而遷馬帶晉陽世澤振千秋。”據唐氏宗祠里的“重修唐氏祠堂碑記”石碑記載,這間祠堂始建於宋代,明、清兩代都曾修建過。
祠堂的對面有座古戲台,整座戲台用青石條砌成,戲台面已被歲月打磨得光可鑑人。戲台正壁上有一副對聯,上聯是:永樂慶無疆自有笙簫雅韻;下聯是:盛世欽萃薈常聞鐘鼓鑼聲。古戲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至今有近千年歷史。戲台占地31.3平方米,基高1.4米,八根大柱撐起高翹的飛檐,十分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