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李炎

唐武宗李炎,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穆宗李恆第五子,文宗之弟。本名瀍。長慶元年(821)封潁王。文宗曾立魯王李永為太子,後李永暴死,乃另立陳王李成美為太子。開成五年(840)正月,文宗疾甚,命知樞密劉弘逸、薛季稜引楊嗣復與李珏至禁中,欲奉太子監國。另一派宦官神策中尉仇士良及魚弘志認為太子之立,功不在己,乃矯詔立李瀍為皇太弟,廢太子,仍為陳王。同月文宗去世,李瀍即位。次年改元會昌。

自唐憲宗以後,朝廷大奔犁祖臣逐漸分成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和以牛僧孺為首的牛黨,互相排擠,傾軋不已。楊嗣復與李珏均系牛黨成員,故武宗即位後,即貶逐牛黨,召淮南節度使李德裕入朝汽臭歡婆拜相。以後,李黨陳夷行、李讓夷等亦先後登相位,一時形成李黨獨掌朝柄的局面。武宗對宦官亦稍加挫抑,甚至連擁立武宗的大宦官仇士良亦不免被迫致仕。   唐武宗和宰相李德裕最主要的業績,是平定澤潞鎮(今山西長治)。會昌三年(843),澤路鎮節度使劉從諫死,其侄劉稹謀擅襲父位。李德裕認為辣白澤潞鎮地處腹心之地,不同河北三鎮,堅決主張用兵。武宗採納其謀,命諸道出兵征討。次年,劉稹為部下所殺,澤潞平。當時唐朝的財力、軍力比憲宗時更為薄弱,武宗只能平定澤腿敬求潞一鎮。其打擊藩鎮的成就,已不能與唐憲宗時同日而語了。   武宗時的另一項重大政治措施是打擊佛教寺院。唐朝後期佛寺日增,僧尼益眾;寺院擁有大量土地,又有免稅特權,成為逃避課役者的藏身之地;在社會上因錢幣不足而大鬧錢荒的時候,佛寺中卻大量以銅鑄佛像,加劇了錢荒的嚴重程度。由於上述原因,武宗在道士趙歸真的鼓動和李德裕的支持下,於會昌五年下令廢佛。除長安、洛陽及諸道保留規定的少數佛駝槓妹紋寺外,其餘的寺院一律拆毀,總計毀大中型寺院四千六百餘所、小廟宇(招提、蘭若)四萬多處;勒令僧尼二十六萬零五百人還記說您俗充兩稅戶,解放寺院奴婢十五萬人充兩稅戶,沒收寺院良田數千萬頃(“頃”疑為“畝”之訛)。武宗廢佛是號稱佛教“三武樂說戰之禍”(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及唐武宗)中的最後一次(見會昌廢佛)。 《神策軍碑》(拓片)崔鉉撰文 此碑為會昌三年(843)唐武宗“巡幸”左神策軍而立,碑文頌揚皇帝功德   武宗異常崇信道教。他聽信道士們所謂唐以“土”德,宜火不宜水之言,在臨死前改名為“炎”。晚年服用方士所煉的金丹。但性格急躁,疾久未平。會昌六年三月,病危,諸宦官以皇子年幼,乃立光王李怡為皇太叔。是月武宗去世。葬於端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